飞科电器年报:竞争优势在削弱 #上市公司财报解读# 一. 经营情况 1)2018年飞科电器实现营业总...

#上市公司财报解读#

一. 经营情况

1)2018年飞科电器实现营业总收入39.77亿元,同比增长3.20%,归母净利润8.45亿元,同比增长1.14%。18Q4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57亿元,同比下降2.77%,归母净利润2.24亿元,同比下降4.68%,单季度看,营收和利润均出现下滑。

一季度的时候,业绩出现负增长,原因是:渠道调整和产能不足。随后二季度的高增长更多的是因为补库存因素。所以,三、四季度是相对客观的反映了飞科今年的经营情况,即增长遇到了瓶颈(当然,这也可能跟下半年整体消费需求低迷有一定关系)

2)费用端:虽然2018年是体育大年,但飞科在销售费用上显得比较“节制”,销售费用率8.72%,相比去年增长了差不多1个百分点,其中,广告费用1.36亿,同比增长20.35%。与之对应的是,2011-2016年,销售费用率基本维持着10%-16%之间,上市后,公司在这方面的投入明显降低了。

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一来比例小,二来变化不大,所以不展开了。

二. 产品拆分——重新审视多元化

上市三年以来,飞科的拳头产品一直是剃须刀,这么说是因为:1)占比最高,始终保持在67%左右;2)盈利能力最好。电吹风占营收的比重虽然也有15%,但毛利率只有25%,对利润的贡献就打了折扣。这两个对业绩影响最大的板块,最近三年的增速是大幅下滑的,2018年仅低个位数的增长。

毛球修剪器、电动理发器是占营收比重第三、第四重的品类,分别占比大约5%-6%之间,但近三年的业绩增长情况同样不佳,2018年出现下滑。

除此之外,飞科在小家电领域的多元化很难称得上成功,虽然这三年有新的品类推出,比如挂烫机、加湿器、插座等,但体量始终太小,并且总体上看,增长的势头不足,占营收的比重合计一直处在3%-4%之间。

三. 量价拆分——重新审视提价能力

一个产品能否长期提价?提价过后,产品销量能否维持?这两个指标可以用来衡量这个产品的产品力、品牌力以及竞争优势。

剃须刀:2015-2017年,每年均价的提升都在8%以上,2018年的均价有所下滑,但是销量上并没有正反馈,销量增速仅6.25%,同2017年持平。

电吹风:2016年飞科的电吹风均价仅提升了0.92%,但换来了销量27.84%的增长,但是,2018年均价同样仅提升了1.98%,但销量几乎没有变化。

通过观察这几年量、价的相互影响,飞科的竞争优势可能在变弱。考虑到飞科的拳头产品——剃须刀目前的市占率已经很高了,达到了45.39%,光依靠量的增长应该很难,而如果提价能力这条逻辑也走不通,飞科未来的瓶颈会很明显。

四. 渠道拆分——重新审视产业链话语权

整体来看,飞科这几年的增长更多地依赖线上,尽管2018年下半年线上收入仅0.6%的增长,但三年来,电商收入占比一直在提升,2018年达到了54.31%,对电商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巴菲特最新的访谈中,谈到了过去十年,渠道零售商的定价权正在变得强大。面对掌控着你一半以上收入的天猫/京东,飞科的产业链话语权应该是不高的。

五. 资产负债表

货币资金虽然增加了3.6亿,但理财产品减少了7.2亿。

应收账同比大幅增长,主要是来自下游电商的应收款。

存货同比大幅增长,原因可能是下半年新品备货,但也有需求不及预期的原因

六. 估值和总结

飞科电器现在的市值是198亿,对应2018年的PE为23.5倍,静态的估值不算贵,但通过产品、量价、渠道的拆分,可以看出飞科的经营遇到了拳头产品增速下滑,定价权、产业链话语权被逐渐削弱等问题,资产负债表的变动也或多或少地反映了这个问题。

飞科所做的这门生意投入低,产出高,历史ROE和ROIC都很出色,但治理结构上的不均衡(股权分布)容易带来“小富即安”的经营态度。商业世界极少存在真正“躺赢”的生意,更多的是“不进则退”的故事,飞科需要在产品力、品牌力,以及治理结构上表现出更高的进取心,才能有更长期和更牢固的竞争优势。

@今日话题 @不明真相的群众 @林奇法则 @Ricky @小熊投资 @微进化ing @港股那些事 @厚恩投资张延昆 @房杨凯的投资世界 @闲来一坐s话投资 @滚一个雪球 @一朵喵 @大道至简-荣令睿 @渔_夫 @格隆汇

$飞科电器(SH603868)$ $美的集团(SZ000333)$ $格力电器(SZ00065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