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日记

电影《护士日记》,江南电影制片厂1957年摄制,陶金执导,王丹凤、汤化达主演。影片根据艾明之的长篇小说《浮沉》改编,讲述了从护士学校毕业的女青年简素华志愿到边疆接受艰苦锻炼,经过生活的磨练和爱情波折成为优秀的医护人才的故事。

简素华(王丹凤 饰)和实习医生沈浩如(李纬 饰)是一对恋人,沈希望早日与小简结婚,留在大城市生活。而简素华却甘愿服从组织分配,支援祖国边疆建设。来到边疆的第一天晚上,她在简朴的宿舍里写下了走向新生活的日记。然而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工地医务站站长莫家彬(傅伯棠 饰)和护士顾惠英(蒋天流 饰)只顾恋爱而忽视了工作,工人们意见很大,而简素华的到来又令莫家彬对其大献殷勤,引起了顾惠英的误会。小简忍着内心的痛苦与不快,积极努力地工作,她的工作热情赢得了广大工人的称赞,也引起工区主任高昌平(汤化达 饰)的好感。沈浩如突然来到工地,要接简素华回上海结婚,其结果俩人不欢而散。规模宏大的工厂落成后,高昌平将率领队伍奔赴新的建设工地,临行前,他向简素华发出了邀请......

幕后制作

原作改编
1957年,艾明之创作的的长篇小说《浮沉》在《收获》上发表,这部反映支边工人生活的小说受到读者好评。艾明之趁热打铁,将其改编为电影剧本,上影厂也同意将其搬上银幕。由于在创作小说时艾明之就自觉地借鉴了电影手法,所以电影剧本的创作颇为顺手。在小说基础上,他又进一步丰富和提高了人物塑造、冲突设置、结构形式,并采用写“日记”的方式展开影片情节。剧本最初名为《一个护士的日记》,正式公映时改为《护士日记》。
外景选择
导演陶金带着主创人员到先后到鞍山、包钢、武钢等钢铁基地选外景。陶金认为,鞍山作为钢铁之城虽然雄伟,但剧本设计的背景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工业基地,所以鞍山并不符合要求。他中意的是包钢,因为当时包钢正在兴建中,热火朝天的建设氛围与剧情相近。
演员人选
一开始陶金曾考虑让自己的女儿陶白莉扮演女主人公简素华,因为她的气质外形与角色很接近。但是,听说曾共事过的王丹凤有意担任这一角色后,陶金毫不犹豫地决定约请她。王丹凤之前在影片中多扮演旧社会受压迫受侮辱的悲剧人物,所以,她对于塑造朝气蓬勃的新中国女性形象心中没有十足把握,陶金便引导她深入生活,到护士学校学习,到包钢建筑工地参观,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小燕子 朱晓琳 - 妈妈的吻

我们
We
小燕子,穿花衣
年年春天来这里

江南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摄制机构,1957年成立。是当时上海电影制片厂分建的三个故事片厂(江南,海燕,天马)之一。主要创作力量由原上影厂部分编导自由结合组成。摄制的影片有《护士日记》、《乘风破浪》、《不夜城》和戏曲片《情探》、《罗汉钱》等。1958年撤销。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军管委员会文艺处接管了国民政府下属的中电一厂、中电二厂、中制、上海实验电影工场、中华电影工业制片厂等官方电影机构,在此基础上于同年11月16日成立了上海电影制片厂,由于伶、钟敬之任正副厂长。
与此同时,上海还保留了一些解放前创办的私营电影公司,这其中唯有文华和昆仑两家公司仍具有生产能力,1950年,文华拍出了《我这一辈子》,昆仑则将原中制未完成的《武训传》继续拍完。
1951年,昆仑的《武训传》《我们夫妇之间》和文华的《关连长》先后受到批判,对私营厂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上议事日程。
1952年2月,包括文华、大同、国泰等在内的等8家私营和公私合营企业合并组成了国营的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又过了一年,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与上海电影制片厂合并,沿用上海电影制片厂厂名,属文化部和上海市委双重领导。
1956年,随着双百方针的提出,全国电影工作者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总结建国七年来电影成绩的同时,以争鸣的形式提出了很多改进意见。长影厂率先制定了准备施行的体制改革方案,史称“四自方案”,即艺术家们可以“自由结合”,但必须“文责自负”、“自负盈亏”,实行“创作自由”,《上甘岭》导演沙蒙、《董存瑞》导演郭维、《六号门》导演吕班等纷纷扯旗成立“创作集团”,这一时期的长影也因此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
仿照长影的做法,上影厂的导演也自发组合起来,形成了四个志趣相投的创作集体,其中有石挥、白沉、徐昌霖、谢晋和沈寂的五花社,孙瑜、吴永刚、杨小仲、应云卫和蒋君超的五老社,沈浮、郑君里、徐韬、赵丹等的沈记社,还有一个组合是顾而已、高衡、黄祖模等。五花社抢先开拍了《情长谊深》,虽然署名为徐昌霖编导,但其他导演和编剧都给剧本贡献了力量,石挥还主动要求在片中饰演配角。要求在片中饰演配角。

1957年4月1日,酝酿已久的上海电影制片公司正式成立,在上海美琪电影院举行了成立大会。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亲自到会,宣布了改组决定。原上海电影制片厂改为上海电影制片公司,原有制片部分实行分厂管理,故事片部分分为三个制片厂。宣布当天,分厂的厂名还没有出炉,只是叫做第一、第二和第三制片厂,后来才分别起名为江南、海燕和天马。

江南一哥一姐:金焰和白杨
江南作为第一制片厂实力最强,由曾执导过《塞上风云》的应云卫担任厂长,导演有孙瑜、吴永刚、汤晓丹、赵明、徐苏灵、陶金、顾而已等16人,演员有白杨、金焰、卫禹平、吴茵、陈天国、孙景璐、关宏达等。

海燕一哥一姐:赵丹和张瑞芳
海燕厂由沈浮任厂长,导演有瞿白音、郑君里、徐韬、赵丹、刘琼等10人,演员包括了魏鹤龄、孙道临、张瑞芳、秦怡、黄宗英、韩非等。

天马一哥一姐:冯喆和王丹凤
天马厂厂长是陈鲤庭,导演有桑弧、王为一、石挥、白沉、徐昌霖、杨小仲等,演员包括了舒绣文、上官云珠、张伐、冯喆、项堃、程之、王丹凤等。

后来各厂的演员剧团分别选出了正副团长,江南厂是白杨、李明,海燕厂是张瑞芳、孙道临,天马厂是白穆、铁牛。
按照规定,演员原则上为本厂优先使用,但可以相互借用,所以在改革后的第一年,冯喆就主演了海燕厂的《羊城暗哨》,秦怡主演了天马厂的《女篮5号》,江南厂虽然有白杨、金焰坐镇,但演员年纪偏大,而且身体又都不好,所以开厂大戏《凤凰之歌》、《护士日记》和《不夜城》的主演只能分别借来了张瑞芳、王丹凤和孙道临。

然而,这一轮的改革成为反右斗争的导火索,积极发表意见、主动献计献策的人纷纷被打成右派,三家电影厂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江南厂的吴永刚因执导《秋翁遇仙记》成为第一个被揪出的大右派,天马厂《雾海夜航》导演石挥最后一个被批斗,他最终冤沉海底,结束了自己的人生。
三家电影厂中,江南厂寿命最短。1958年底,上海市委根据文化部意见从该厂抽调9个摄制组支援江苏、浙江、福建等8省新建电影厂,江南厂人去楼空,被迫撤销。
文革中,整个上影系统瘫痪,天马被改名为东方红电影制片厂,海燕被改名为红旗电影制片厂,最终合并为上海电影制片厂,一个曾经的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时代正式宣告结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