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留下的清代的泥料,你见过吗?
“有些世代做壶的手艺人,甚至存着祖先留下来的清代泥料”,曾听到过类似的说法,真的是这样吗?
用紫砂制作的紫砂壶,虽说在明清时期就“几与金玉争价”,但在封建时代,民间艺人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低下,紫砂壶虽然也曾一时走俏,却很少有艺人能像现在的工艺师能荣获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因此,旧时代的艺人就不可能有这种想法,囤积紫砂土以备后代之用。
了解现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的人都知道,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集体化的道路,紫砂艺人和全国大多数地区的手工艺人一样,都相继归队,在集体经济中按劳取酬。
直至改革开放之初,宜兴紫砂都在集体的组织下进行开采、生产和经营的。集体时代是不允许搞私人经营的。即便是建国前后,一些老艺人手中尚有少量的紫砂土,集体化后,也不会有眼光将其收藏,以备后用。集体时代搞家庭副业是要挨斗批评的,无人敢去私自偷挖属于集体的紫砂土,更不可能有人敢把集体单位中的紫砂土拿回家私藏。
那个年代紫砂壶也没有今日之价值,据宜兴紫砂工艺厂的创始人黄凤来先生介绍,当时在紫砂工艺厂工作,后来有晋升为工艺大师的,那时做一把壶的工价也就七八角,一元多,紫砂工艺厂对外售价也只有十多元,据说当年顾景舟还拿着自己做的壶到乡下换粮吃呢。当时很少有人会对紫砂壶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就很少有人会有眼光去私藏紫砂泥料了。若真的有远见,多买几把大师的茶壶存放在家里,现在就财富自由了。再说,那个年代,温饱都难解决,住房更是简陋拥挤,哪来的地方存放紫砂泥料?
紫砂在现代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90年代,才逐渐火热起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扩大深入,经济体制和产权制度也进行了改革,有不少数人借机获得了部分原本属于集体经济经营时未使用完的一些优质矿源是有可能的。
说家中存放着祖先留下的清代泥料,骗人居多。调查发现,现在还没有发现哪位炼泥者和制壶者家中,珍藏有清代紫砂泥料。
估计现有的私存泥料,最早不会早于上个世纪70年代。明清紫砂整体粗杂,缺少现代工艺的加工手法,整体不如现在紫砂泥料的精细,何必去追寻那些所谓的清代泥料,或民国泥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