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清明上河图》那些细思极恐的细节究竟在预言什么!
曾几何时,对于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大部分的人都会听说或认为,这幅画是展示了北宋开封的清明繁华景象。从画的整体上看,不得不感慨一句,好一幅描绘百姓安居乐业,事业繁荣的和平盛景画。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并不是的。
张作端想用这幅画来达到告诫的目的,所以他在画中隐藏了汴京城内外的许多社会弊端。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清明上河图”局部图逐一解释!
望火亭形同虚设
观察火情的望火亭形同虚设北宋的开封城里,每一坊也就是每一个居民小区都有望火亭,亭上有人值班瞭望,一旦发现着火,马上组织灭火。
通常,消防兵就住在望火亭下的两排平房里。可是画中的望火亭不仅没人看守,下面的消防兵也不见了,两排兵营居然当做商用,开起了饭馆!
据北宋史料记载,汴京城曾发生过多次大火,造成了巨大损失。这些隐患的发生与城里的形同虚设的消防有很大联系了。
吏治拖沓低效
画中懒惰的递铺官员和士卒这是一个衙门口,是负责传递朝廷文件和上报下情的递铺,府里的长官一般要带着这门口的这批人把公文送到下一站去。
按照正常的流程走,这支队伍应该在清早出行的。快到中午了,院子里的吃饱喝足的马儿和主人一样慵懒地卧着。院门口的文件箱散乱无章。
真实地表现了北宋末年冗官冗兵和拖沓低效的吏治局面。
拱桥上下矛盾交织
拱桥的两边的许多小摊和桥边加建的遮阳棚堵塞了交通,形成了北宋多朝都无法解决的“侵街”现象。
此外,桥上坐轿的文官与骑马的武将相遇在一条直线上,谁也没有让步的意思,手下的护卫个个张牙舞爪,争执不休。
拱桥下面两只船撞在一起,而在桥下,两船相撞,船员们隐隐有动手的冲动。桥上的人驻足观戏,于是,桥上、桥下的矛盾就这样交织了起来……
城门守备松懈
护卫内城的土墙被多年的雨水快冲刷成土坡了,坡上杂树丛生,城楼毫无防备措施,下面的亡国之门洞开着,城门口没有任何守卫。
同时往外穿行着几匹出城的骆驼,牵着骆驼的驭手有说是胡人,队尾的随行不时打量着周围,如入无人之境。
张择端唯独将骆驼队和胡人画在没有任何防卫的城门口,其中是有警示用意的。他的担忧并不多余,在北宋后期,辽金两国的奸细相继多次暗察汴京城。1126年冬,金军攻下开封,冲进一座座像这样不设防的城门,岂不是轻而易举?
懈怠的御林军
在城门口,没有一个兵卒看守,可见这是一个不设防的城市,而城头上难得有一个值班的,却在看城下的热闹,城楼里还放着席子、枕头。
那么这些本该驻扎都城的御林军究竟在忙些什么呢?在“正店”旁的酒铺里,找到了御林军,他们正准备将酒桶运到车上。
搬运酒桶的御林军不远处,有两辆四拉马车飞驰而来,他们拐弯还不减速,醉驾的驭手满脸通红,路人躲闪一侧,使街中心险象环生。他们和拉弓的士兵是一伙的,前来装运酒桶。可见当时的军队都处在非常懈怠的状态。
《清明上河图》:醉酒驾车的驭手
城防机关变成税务机关
在古代,进城第一家必是城防机关,而在画中,城防机关变成了税务所,难得有在城门口值守的官差,却不是为了防务,而是为了收税。
正在缴税的车夫由于北宋的商业税实行5%的高税制,此外还要对车船征收“力胜税钱”,其中纺织品的课税最高、民怨最深。
四个车夫运来的货物显现出捆扎后的凸包,捆扎的大概是纺织品。一个运输工进屋向税务官报税,税务官欲出具文书;另一个车夫向门外的验收官递交货单,还拿出毛笔要写着什么,可能这个验收官说出了一个大数,引起另一个车夫张大了嘴,惊叫起来。
酒患成灾的朝野
从“赵太丞家”看酒患成灾画中最后一家铺子是诊所,即“赵太丞家”,门口赫然竖着两块招牌“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和“太医出丸医肠胃病”,表明这是一家主治饮酒过量造成的肠胃损伤的医铺。
此医铺有“太丞”之衔,意味着这家郎中退休前曾是御医。可见北宋后期朝野嗜酒成风的陋习导致了严重的宫廷问题和社会痼疾。
新旧党争事件
宋本《清明上河图》新旧党争中被废黜文人书迹之一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画有两辆独轮车,要注意的是,车上都盖着一块大苫布,苫布上面写的是大字草书,写字的文人肯定是在政治上受到严重的挫折,以至于他们写的字幅落到分文不值的地步,这个事件发生在宋徽宗登基之初1102年的新旧党争之际。
宋本《清明上河图》新旧党争中被废黜文人书迹之二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艺术性地概括提炼了汴京城内外一部分代表性的景致,是汴京实情而非实景,它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思想内涵。
这个时候距离北宋灭亡尚有20余年,如果宋徽宗尚有警觉的话,引以为戒,励精图治,有望守住大宋江山。
然而,此时的宋徽宗不愿理会画中描绘的一系列不祥之兆,他仅仅是认同张择端的写实技艺,之后写上题签、盖上双龙印,就将《清明上河图》转赠给外戚向氏了。
张择端给予宋徽宗的一次重要机会就这样白白地流逝了。如画中预言的一般,二十年后,“靖康之变”爆发,宋徽宗被掳到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