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什么最难?不是格律、炼字、对仗、也不是意境(经验之谈)
关注诗画天地姊妹号大燕山
人在不同的时期,诗歌作品的质量其实是参差不齐的。
这个时期不由年龄决定,也不由学识决定。
很多诗人的优秀作品都是在青壮年时期完成的,当然也有一些年龄很大的,还在“为赋新词强说愁”。可以肯定的是,白纸一张不一定输给满脑子别人作品的大学者。这中间的差别,取决于诗人自己的领悟。领悟好了,年龄大一些自然也是优势。领悟不好,一万年也是白搭。
其次,即使某个诗人处于某个创作颠峰,也不代表他熟悉多个诗体或者风格。不同诗体需要的这个领悟,又有不同。这个领悟不由格律决定,也不由炼字决定。
其实,要写出一个成品,真的是不难。更不要说,唐宋明清时期,很多优秀作品其实只是绝句和短的词牌。也就是说,这中间确实存在一种偷机取巧的空间。绝句更容易完成某个类似“浑然一体”的感觉。这也是今天的很多绝句,其实有很多优秀作品的原因。之所以没有闪耀起来,主要原因,还是绝句本身优秀不难,但要做到震憾人心,却又是比较难的。绝句过多的被用来写景写物写鸡汤,很少的用来写人写心。
顺着这个原则,去评判一下,哪些名头很大的诗人是这个类型,就很容易了。纳兰性德写了一堆小令,且都是嗯嗯呀呀的,因此他是偷机取巧,独善其身,却并没有为诗歌作出贡献的。当然这是在一个较高的标准上来说的,一些诗人选择更容易的混迹于某种能写诗的身份中,主要原因还是他也知道,换一个诗体,自己确实很难写出彩。诗歌要写出彩,关键还是要看想法,和完成这个想法的技艺训练得如何。在这个问题上,有没有想法,很多人犯的错误和乾隆是一样的。乾隆写了太多结构松散的绝句,本身结构就松散,想要达到整体意境浑然天成,就真的是难上加难。
太一帆风顺的人生,不容易单凭读书来获得丰富的思维方式。因为读书也是在有选择的喜欢性的读,并不都是有目的的、吸收性的读。当然太沉迷于所谓坎坷人生,也容易步入故作呻吟的病态里。这种通病和只写绝句图简单也是一样的。都是在模仿抄袭自己某个不错的作品,而不必付出太大的成本,很容易在数量上追上别人而达到满足感、然后失去动力。
因此对一个初学者来讲,当他将最重要的精神,浪费在格律和炼字上时,就很容易浪费时间。如果在少年时期就懂得了写情诗,这会是一个不小的助力。因为情诗的主题只有一个,诗人很容易在这中间、练习准确描述这种情感的天赋。一般那种情况下,体裁真的不是他追求的东西,因为体裁并不能帮他追求心爱的女生。恰到好处的将心思放进诗中,就能达到完美发挥对应诗体的状态。说到底,诗歌的灵魂,是真。
写出爱情的真,不难。写出人生和世事的真,就难上加难了。偷机取巧的人、会在20个字里掺入十几个别人的意象,来组成一首看起来新颖的绝句,并达到对应述事讲理的效果。但要再难一些,单凭模仿别人就很难做到了,强行为之甚至自取其辱。别人的真不一定是你的真。你的真甚至可能和别人相反。唐朝正确的思想不一定今天正确。唐朝错误的思想,不一定在今天看来毫无趣味。
今天社会的复杂性,自然也使人心更加的复杂。因此用绝句本身就较难以写出这种复杂。我认为绝句对于今天的人其实更难,就是这个原因。上面所认为的绝句“简单”,是从交差的意义上来讲的。真要说到创作,绝句的凝炼的水平,还是要靠首先将人心和世事看得更透。说白了,绝句是一个时代诗歌颠峰时期最合适的诗体,并不是我们现在还需要掺杂新诗来探索的特殊的研究时期。即使到了我们的颠峰时期,最合适的诗体可能也只是和绝句相象,而不全然就是绝句。
对仗、意境这些东西,都可以向前人借鉴,但要写出今天诗歌的整体性,需要的是海量的删选工作。不是所有有道理的东西都大人一头,不是所有细微末节的东西,就不会成为诗歌里的大主题。小处见大在唐宋风景诗里,很容易摸索,但要在今天哲理诗、人生诗更多的状态下,如何做到以小见大,就更加的难。风景是人人可见可以对照的,而人生哲理和七情六欲却是捉摸不定的,即使能做到以小见大,也不那么明确,或者说总有画面感。
所以,即使能写出整体性艺术价值高的当代诗歌,也不代表这就是相应类型的终极形态。整体性最终还是要与格律和对仗炼字等东西结合起来。说白了,诗歌最难的东西,还是所有艺术标准之上的整体观感。每多一个新标准或者新词,这个整体就会上抬一级。所以总的来说,不是我们今天没有大诗人,而是李白重生,也不一定能写出人人喜闻乐见的,属于当代的诗词。或者说,不接地气,就没有认得你的仙气。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更真,所以也有可能无师自通的带给我们一个新的诗歌王朝的时代。在这一点上,我只能说可遇而不可求。一个人要达到真我的状态,其实很难。唐朝的诗人大多还是官员,虽然人们说无官一身轻,但实际上是,有官一身轻,不必为柴米油盐太过操劳,轻装上阵为国家,马上作诗,穷到没饭吃也觉得和皇帝老儿穿一条裤子,心思很疯狂,写起来也就顺理成章。今天就有些奇怪了,官员大多是干部体诗人,但他们心中没有想象中的君王,为人民服务口号很响,但无法代替某种士大夫的忘我的精神。人们过多的想自己是被服务的对象,而不是一个忠于某个信仰的忠臣。
这中间的问题,很多人也都清楚。李白重生是否一定能超越这个,我也是不确定的。也许只是忙于经商也说不定。杜甫重生是否有那么多好诗,也说不定。按照杜甫留在长安十年,只为求得一官的精神,放在今天,也许早在他写《兵车行》之前,就沦为一个厌恶官场早早心灰意懒朝九晚五的人、或者跑去写凡人修仙、沦落到跟阅文讨价还价的漩涡里。继续做一个优秀的诗人也许还行,但却不会有诗圣之名。今天就是这样的,艺术价值高的诗人还是很多,但写出别人喜欢的作品的,就真的少了。
说白了,还是写得不真。至少,不是今天的真。或者,干脆不知道何为今天的真。
来源中诗报
点击上方关注诗画天地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