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粮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俺家公众号又面临断粮窘境,这次是真的断了,按照近仨月以来的规律,本来今早就该发一篇小文章的,可是一篇存货也无……恰逢周末,索性试试能否现写一篇吧,想林语堂先生大过节的憋着码字,码到心猿意马,最终把这过程写出来,也作成一篇《纪元旦》呢。

其实也并非毫无码字的想法,刚看了《无名之辈》和《憨豆特工3》时,本想写几个字吐槽一下。奈何心思懒散,我这慢悠悠的还没写呢,就看到已有人珠玉在前,吐槽得又全又爽,只好作罢——诗仙尚有过“眼前有景道不得”的感慨,何况我等。

看电影吐槽的事儿,以前也偶然做过的,一起看电影的朋友说我太过较真儿了。所以相对来讲我更爱看喜剧——评价标准就一个:逗笑儿就好;就算全无逻辑、处处硬伤,只要有可笑之处,也大可原谅的。

有段时间,我是不大喜欢看电影的,总觉得看文字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而电影则是导演对剧本的理解与展现。用个不恰当的比喻:作者所思所想所欲表达的,是一手的养料;文字作品是这养料的表现形式,是载体,也是二手的;影视剧呢,是导演把这二手的养料咀嚼一遍,按照自己的加工吐出来,再给观众吃。

彼时总觉得二手的都没空吃个遍呢,哪有时间看那不知几手的;而且,也是我更关注自己的想法,无暇关注别人吧。后来慢慢在关注别人的理解与展现中得出了些趣味来,才有了观影兴致;虽然常自觉没看懂,脑中飘过的两句诗颇能体现我的感触: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不知所往)。

开始我会和朋友们讨论没看懂的地方,和各种疑惑;这个过程切身感受到了也许真的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再后来,也就不再执着,何必要看懂呢,只要有一点触动,那也是收获。于是,轻松了起来——轻松到想要写点什么小文章,又觉得没啥可写的,就不写了吧。

早上没能按时发出文章,对我也是个特别的体验,是“规则被打破”,好像每天都打太极拳,突然有一天偷懒停了下来,也许隔天继续,也许这一停就是真的停了——可能性不大,若是就我自己,也许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朋友们互相鼓励、携手前行,我总不好意思太拖后腿呀。

本来想着,大家伙儿都没灵感,就断更吧。到底想想我约稿时,晓晓专门写了那篇四千余字的《弗兰肯斯坦》读后感呢!如果没有稍微努力一点就放弃,似乎会心存愧疚啊,不好不好。就算只有一点点小火苗,也别让它轻易熄灭吧。

作者简介

文火,意淡息微,火力小而缓,即将成为波动影响的源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中心影响力,可能影响周围的人许多年甚至许多代;这些影响会再传递给更多的人,就好像池塘中的涟漪一样,一圈一圈地扩散出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