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掌穴位可以治百病
当你身体稍有不适,通过手掌穴位进行调整达到治病强身目的,可以用按摩,也可以用手针疗法。这是以经络理论为基础,在手部的一些特定穴位上按摩或针刺,以治疗疾病的疗法。它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协调阴阳之功效。对于各种疼痛性疾病,急性扭伤等有较好的疗效。有关上肢与全身的联系,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灵枢·动输》说:“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手为上肢末端,为手三阴、三阳经络气血交会联络的部位。手部经脉与全身经脉密切相连。因此手掌穴位按摩疗法,针刺手部特定穴位,具有疏通经脉,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能对全身各部的病痛进行治疗。
现简要介绍以下:
手掌侧穴位
1.胃肠点:位于劳宫穴与大陵穴连线中点处,主治慢性胃炎、溃疡病、消化不良、胆道蛔虫病。
2.疟疾点位于第一掌骨与腕关节结合处,大鱼际桡侧缘,主治疟疾发热。
3.哮喘、咳嗽点:手掌食指掌指关节尺侧,主治支气管炎、哮喘、神经性头痛。
4.哮喘新穴:位于掌面第四、五掌关节间,主治哮喘。
5.扁桃体点(鱼际点):位于掌面第一掌骨尺侧中点,主治扁桃体炎、喉炎。
6.夜尿点:位于掌面小指第二指关节横纹中点处,主治夜尿、尿频。
7.足跟痛点:位于胃肠点与大陵穴连线中点处,主治足跟痛。
8.定惊点:位于手掌大、小鱼际交接处。主治高热、惊厥。
9.急救点:位于中指尖距指甲缘二分许,主治昏迷、中暑。
10.肺点:位于掌面,无名指第二、三指骨间横纹中点,主治呼吸系统疾病。
11.大肠点:位于掌面,食指第二、三指骨间横纹中点。主治胸腔、盆腔疾患。
12.脾点:位于掌面拇指之关节横纹中点,主治脾胃不和、腹泻、腹痛。
13.心点:位于掌面中指第二、三节指骨间横纹中点。主治心血管病。
14.小肠点:位于掌面食指第一、二节指骨间横纹中点。主治小肠病。
15.肾点:同夜尿点:
16.命门点:位于掌面,小指第一、二节指骨间横纹中点。主治腰痛、遗精、阳痿。
17.三焦点:位于掌面,中指第一、二节指骨间横纹中点。主治胸腹、盆腔疾患。
18.肝点:位于掌面,无名指第一、二节指骨间。主治肝胆痛。
手背侧穴位
1.前头点:食指第一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主治前头痛、胃肠痛、阑尾炎、吐泻、膝关节炎、踝及趾关节扭伤等。
2.头顶点:中指第一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主治头顶痛、神经性头痛、痛经。
3.偏头点:无名指第一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偏头痛、胸胁痛、肋间神经痛、肝胆痛。
4.后头点:小指第一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后头痛、扁桃腺炎、颊痛、臂痛、呃逆。
5.颈项点:第二掌指关节尺侧缘。主治落枕、颈项扭伤。
6.咽喉点:手背第三掌指关节的尺侧缘。主治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牙痛、三叉神经痛。
7.眼点:拇指指关节的尺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多种眼病,如目赤肿痛、视物模糊、青光眼等。
8.肩点:食指掌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主治肩部疾患,如肩部扭伤、肩周炎等。
9.胸点:拇指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主治胸痛、吐泻、癫痫。
10.脊柱点:小指掌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主治韧带扭伤、腰痛、椎间盘突出、骶尾痛、耳鸣、鼻塞。
11.坐骨点:位于第四、五掌指关节间,靠近第四掌指关节处。主治坐骨神经痛、髋关节及臀部疼痛。
12.会阴点:小指第一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主治会阴部痛、痛经等。
13.腰腿点:手背腕横纹前一寸五分,第二伸指肌腱桡侧,第四伸指肌腱尺侧处,主治腰腿痛、腰扭伤。
14.踝点:拇指掌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主治踝关节扭伤。
15.升压点:手背腕横纹中点。主治各种原因的血压下降。
16.呃逆点:手背中指第二指关节横纹中点。主治呃逆。
17.腹泻点:手背第三、四掌指关节间,上一寸。主治腹泻。
18.退热点:手背中指桡侧指蹼处。主治发热、目疾、腹泻。
19.止痒点:腕横纹尺侧缘前一寸,赤白肉际处。主治皮肤痒痛。
操作方法
(1)按摩手法参照前章《教你如何做足疗》中的按摩八法进行。
(2)手取自然弯曲位,用28--30号的1--1.5寸毫针,取穴后,紧靠骨膜外面垂直于掌面直刺(除腰痛点外),以不刺入骨膜为准,深三至五分。每天或隔天1次,5--10次为一疗程。一般用捻转、提插的强刺激手法,针刺时越痛越有效,留针3--5分钟。左病取右侧穴,右病取左侧穴,两侧病变,分别取双手。针刺时尽量让患者活动或按摩患部,例如腰痛,作前后左右弯腰活动。
(3)治疗疼痛性疾患,痛止后仍应坚持运针1--3分钟,必要可延长留针时间或皮下留针。针刺腰痛点时,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30°,针身向掌面侧,从伸指肌腱与掌面之间刺入。亦可作内、外透刺。
选穴方法
(1)各种疾病,选用具有主治作用的穴位1--3对。
(2)主治性能相同的穴位可配合使用。如扁桃体炎,可以同时选取后头顶、咽喉点和扁桃体点。
(3)也可将主治作用和对症治疗的穴位配合应用。如发热兼有头痛,可取退热点和头痛点相同。
适应症
各种扭挫伤、落枕、腰痛、肩周炎、坐骨神经痛、髋关节及臀部疼痛、腰腿痛、头痛、胃肠痛、臂痛、痛经、肠痈、椎间盘脱出、癫痫、胸胁痛、胆绞痛、眼病、扁桃体炎、咽喉炎、牙痛、颊痛、会阴疼痛、呃逆、腹泻、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压下降、发热、皮肤瘙痒、疟疾、哮喘、夜尿多、尿频、足跟痛、高热、惊厥、昏迷、中暑、心血管病、腰痛、遗精、阳痿、急慢惊风、小肠疾患、支气管炎、咳嗽、耳鸣、鼻塞等。
注意事项
1.按摩或扎针手法重,刺激强,应注意到年老体弱、严重心脏病及高血压患者,要慎用,以防止意外。
2.针刺易入肌腱和掌骨之间,不可伤及骨膜。
3.手部血管丰富,按摩手法应轻柔缓和,扎针要避免刺伤手掌中的动脉网,导致手掌部血肿。
4.扎针要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5.此疗法对于各种疾病所致的疼痛,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如急性扭伤性疼痛、头痛、胃痛、腹痛、痛经等。
手 掌 点 穴 按 摩 法
手掌点穴按摩法,是对手掌上的相关穴位进行点压或按摩。从而达到治病健身目的的一种疗法。这种疗法,是运用中华民族的易医原理,根据手掌中八卦穴位来取穴点按.通过对相关穴位的外部刺激以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平衡阴阳,大道至简,安全有效.与象数疗法同道同理.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在临床实践中,与象数疗法可以相结合,也可以独立运用,是自然疗法长青树上的一枝富有生命力的花朵。
一、手掌的八卦方位
1、手掌八卦方位的简要说明手掌八卦方位,与后天八卦的方位一致。即左东右西、上南下北,具体地说就是:
离:为上、为南、为头、为心、为目等:
坎:为下、为北为会阴,为肾、为耳等:
震:为左、为东、为左肋、为左手臂、为肝、为足等:
兑:为右、为西、为右肋、为右手臂、为口、为肺等;
艮:为左下、为东北、为左腿、左足、为胃、为手等:
巽:为左上、为东南、为左肩、左肩臂、为胆、为股等;
坤:为右上、为西南、为右肩、右肩臂、为脾、为腹等;
乾:为右下、为西北、为右腿、右足、为大肠、为首等。
特别提示:不论男女。不论左右手。不论手掌或手背.均以大姆指一侧的方向为左、为东,以小指一侧的方向为右、为西。
2、手掌八卦穴位与治疗疾病例举
乾穴:可治疗头部之疾,右腿、右足、大肠之患。骨病、急性暴病、便秘壅结、气管之疾。胸部疾病、气亏、低血压、嗜睡症、倦怠乏力、眼疾、脊椎疾病、发育不良等。
坤穴:可治疗腹部、脾胃之疾,右肩、右肩臂、便秘、血管硬化、浮肿、肌肤糜烂、肿瘤、晕症、劳累、肝阳上亢(如高血压)、皮肤病、失眠多梦、妇科病、血液病、耳鸣、头鸣等。
震穴:可加速代谢、吐故纳新、故可加速创伤后的行气活血、排泄异物,促进创伤后愈合。可治疗左肋、左手臂、肝、足之患,可治疗耳聋、羊痫风(癫痫)、惊吓、妇科病、运动障碍等。
巽穴:可治疗左肩、左肩臂、胆股之疾、四肢疾病、大小肠之患、血管之疾、气亏、伤风感冒、抽筋、肺及气管之患.可治胀气、风湿、皮肤病、萎缩性疾病、眼疾、咳嗽、气喘、无汗等。
坎穴:可治会阴部疾病、肾及膀胱之患,可治耳病、血液病、中毒、大便不通、小便异常、腰背之患、津亏口渴、妇科病、骨病、牙齿之患。可治失眠盗汗、头部之疾以及血滞血亏、热性病等。
离穴:可治头部之疾、心、目之疾、眼病、血脉、火伤、烫伤、乳房之疾。可治充血、发烧、贫血、心烦不眠、红肿、神志之患以及囊肿、多汗、口干等。
艮穴:可治胃病、手部之患.可治左腿足之病、头晕、牙齿不固、骨发育不良、多种痘疹、各种关节之患.可治头部之患、结石之患。可治中气虚、子宫脱垂、脱肛、肿瘤、鼻病、麻木之症以及背部之患等。
兑穴:可治右肋、右手臂、肺口之疾,可治口、鼻、目、耳之患(兑为诸孔窍),可治气管之患、皮肤病、高血压、肿瘤、结石之患.可治蛀牙、咳嗽、痰喘、肛门、会阴部之患,可治气亏、外伤、头部受伤等。
以上各穴位,可根据不同疾病,将各穴位相互配合施用,亦可单独施用。总之,要辩证施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手掌点穴按摩的工具
手掌点穴按摩的工具简易而方便,可就地取材。
1、可直接用大拇指点按:
2、可用一圆头的木棒或钢笔、圆珠笔的笔杆的圆头以及其它类似的工具进行点按。 手掌点穴按摩工具要注意讲究卫生。
三、手掌点穴按摩的补泻方法
1、补法
(1)一按一点,其手法要较为轻揉。
(2)顺时针方向边点、边按、边转。其力较轻揉。
2、泻法
(1)点按时其力较重、较快:
(2)逆时针方向点按旋转.其力较重。
3、平补平泻
以不轻不重之力点按,即一按、一起或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交替旋按。
四、“晕针”现象的出现及处理
由于点按过猛,而产生剧痛时.有的患者会出现头晕、恶心或面色苍白、汗出等类似“晕针”现象。遇到此种现象,即刻停止点按,令患者放松休息或喝些开水。稍待片刻即可缓解。若反应较为强烈则令其卧床,并用手指轻揉患者手心。或边点边念80·70·40或650·430即可。亦可据患者具体情况,可施以不同象数配方。
五、点按穴位时对左右手的不同选择
手掌点按穴位时,一般情况下男取左手,女取右手;或男以取左手为主,配以右手:女以取右手为主。配以左手。另,不论男女亦可右侧之患取右手。左侧之患取左手.或交*取手点按施治。
六、手掌点按穴位治疗疾病的原理
1、手掌点按穴位时,通过补或泻,或平补平泻的手法。疾病得以缓解或治愈。其原理为通过相关穴位的点按可通经络、活气血、调和阴阳、消瘀散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与象数疗法的原理相通。
每个卦穴不仅对应了相关的方位、部位、脏腑器官.还对应了相关的经络与相关的疾病;故点按手掌穴位.可调节不同的部位.不同的脏腑器官、经络及千变万化的疾病。总之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2、点按相关的手掌穴位.除了调节相关的局部外,同时调节周身,易学认为宇宙同一切事物均为八卦的组合模式,所以当某一脏器发生疾病时,局部的“八卦场”已紊乱,同时影响周身“八卦场”。即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故点按相关的穴位,除了调节局部.同时可调节周身。这是同步共振、同气相求、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八卦场”效应。
七、辩症施治 ;参阅《中国象数八卦疗法讲义》中的有关部分
八、手掌;手掌点穴按摩的配方与八卦象数疗法的“取数”配方原理相同。其区别为象数疗法为按五种配方原则取数,配方持以默念。
而手掌如下:
1、按八卦之象取穴点按
按八卦之象取穴点按。如腰扭伤可取坎穴。腰扭伤多为急性扭伤,可取泻法。如一农民周某不慎跌入一深坑而伤腰。用车送来求治。待他放松片刻后。我即为其点按坎穴、震穴、艮穴。术后即可正常站立、行走。如此点按三日即愈。其方义为:坎为腰、震为肝,有疏泻功能。可通瘀活血,艮穴为止痛、扶助正气。又如便秘可取坤穴、乾穴、坎穴。一般取平补平泻法。如邻居王氏老太太多年便秘,约六、七日通一次大便。为其点按上述穴位。当日通便。通便后令其默念80·16000。通便良好。其方义为:坤为腹、脾,加强脾胃运化:又坤为浊物、为软:乾为大肠。强化大肠功能。尤其扶助机体元气,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坎穴为肾。扶助肾气又通利。故而有效。
2、按脏象理论取穴点按
按脏象理论取穴点按。如阴虚火旺所致头晕头痛,可取坎穴、兑穴,据“虚则补之”之理。补其不足之阴。如一小学教师高××.经常头晕、失眠、乏力.血压低。经查实属肝肾阴亏、虚火上挠神明之故.为其点按坎穴、兑穴.取平补平泻法。待二次复诊即告日:点按当夜睡眠大改善。如此点按五次基本告愈。并说血压亦正常,浑身轻松。为巩固疗效.嘱其持念60·20。不料,约过二个月后该患者疾病又复发,因期末考试紧张所致。于是又如上法点按.加一艮穴.即缓解。令其默念象数60·20·70。其方义:坎为肾、为水。可滋补肾阴:兑为泽、为缺.故可补阴、降虚火;艮为山、为固、为扶正、为安稳.故滋阴潜阳而得效。
3、按君臣佐使取穴点按
君臣佐使的配伍为中医配方的法度,同样可用于点按穴位配方。如一小孩田×轻度脱肛。大便不畅。胃纳不佳,面黄、体弱,即以补法为其点按离穴、艮穴。术后,孩子在回家的路上即要吃东西。家长十分惊喜。后,隔日点按(小孩、老人、孕妇、体弱者,其点按手法宜轻不宜重)六次即愈。其方义:离为火、为上、为扶助胃气(火生土)。又为下病取上(提气)为臣:艮为山、为固、为中气、为君。
在取君臣佐使配方时。并非君臣佐使面面俱到,而是根据病情灵活取穴。所以有的配方中君臣佐使全到位.而有的配方中可能只有君、臣、佐或只有君、臣。或只有一君等。总之。完全根据辩证所需而定。要灵活运用。
4、按经络循行取穴点按
点按穴位同样可按经络循行取穴配方点按。十二经脉均属于十二脏腑,故取相关的经脉时则取相关的穴位即可。如肺经可取兑穴,脾经可取坤穴。大肠经取乾穴(另督脉取乾穴、任脉取坤穴)心经、小肠经取离穴。肝经取震穴,胆经取巽穴.胃经取艮穴.肾经取坎穴。膀胱经取坎穴。三焦经、心包经取离穴(关于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均有相关的穴位在十二经与十四经中相交会、相联络.故调节了十二经脉,即可疏通相关的奇经八咏及十五络脉。不必另归类于八卦)。
木兰街一理发师夏××.左手大拇指内侧(左侧)红肿疼痛.打针服药已多日。其效不佳而来求治。观其部位正属肺经循行的末端,即为其点按同侧手掌兑穴.用泻法快速点按:由于兑穴疼痛,她当时尖叫一声,但随即日:“奇怪.有这么快吗?”我说:“是不是轻了?”她说:“几乎不痛了,真神”。但观其手,肿势并未消退,只见颜色淡了一些。嘱其常揉同侧食指(食指左侧为大肠经循行部位与兑穴肺经互为表里)。第三日特意来告,一次即愈。
5、按五行生克规律取穴点按
由于五行生克制化规律能使宇宙保持相对平衡。所以点按手掌穴位能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按五行生克规律取穴点按.是手掌点穴按摩的重要方法。如胆结石、肾结石均需克去多余之石,即损有余。可取震、巽、艮穴等点按。反之。如气血亏损者,则需补其不足。如一学生斯××,右乳部增生,其肿块犹如鸡蛋大小,平时常感到局部不适。每遇经期或情绪不佳时尤甚。为其点按坤、兑、震等穴位.隔日一次。四次即消大半。又点三次即愈。后巩固治疗二次。其方义为:坤为柔软、为浊:兑为坤之子,为破损,取之可软化肿块、排浊、破损肿物,又可补气。取震为木。木克土,克肿物、消瘀结。合而取效。其中坤、兑穴取平补平泻,震穴取泻法。只有通过五行生克规律。方可达到补不足损有余。上述取穴点按五种方法。可据病情酌情选用。
九、注意事项
1、心血管患者(如心疾、高血压、脑血栓、脑溢血等)。其手法需轻揉,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变化。
2、孕妇、妇女经期,手法不宜过重。多用揉按。如一职工李××,一日由于经血不调为其点按后,其坐在诊桌旁又有意无意地自我点按,结果当日夜间即经血过多。大伤气血。
3、小孩、老人、体虚者,手法要轻揉。一般相隔1-3日点按一次。而体质较壮、或实证多,可每日点按一次。
4、每当点按相关穴位出现异常疼痛时(如胃痛点按艮穴往往异常疼痛)。故首次点按时,手法宜轻。不宜重。
5、一般情况下.若以点按为主时.在点按过程中不宜同时默念象数配方.待点按后可据病情配以象数配方,令其默念。若以象数疗法为主,则待默念象数配方后.再行点按。如果点按穴位与默念象数同时进行.则不易分辩何种方法有效。也不易分辨何种方法引起的不适。
“足三里”(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一横指处,正坐屈膝垂足取穴),是足阳明胃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灸5分~2寸。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10厘米,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自己的膝盖骨,五指朝下,中指尽处便是此穴。足三里穴是胃经的要穴。胃是人体的一个“给养仓库”,胃部的食物只有及时地消化、分解、吸收,人体的其他器脏才可以得到充足的养分,才能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所以,胃部消化情况的好坏,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而足三里则能担此重任。每晚以指关节按压足三里,不但能补脾健胃,促使饮食尽快消化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扶正祛邪,而且还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人精神焕发,青春常驻。
按摩方法:①脱去外衣留内衣,正坐床上或凳椅上,两腿屈膝,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在两腿足三里上,余四指并拢托住小腿肚,两拇指同时用力按揉50下。②双手掌同时拍打两腿足三里各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胃脘痛、呕吐、腹痛、腹泻、腹胀、水肿、消化不良、便秘、偏瘫、下肢痛、口歪、乳痛、咽喉肿痛、发热、感冒、失眠、高血压、遗精、早泄、阳痿等,且能降虚火、安神定志、为强壮保健要穴之一。
2、“内关”(在腕横纹正中上二寸,两筋之间),是手少阴心包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5分。按摩方法:①用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食指托住外关穴(在腕关节背侧、内关相对),两指同时按压,一捏一松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内关50下。②用右拇指按压捻揉左手内关50下;换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内关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胃脘痛、呕吐、心痛、心烦、心慌、心悸、心律不齐、心胸部各种疾患、失眠、癫痫、癔病等,且能直接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
3、“曲池”(屈肘成直角在肘纹外端,凹陷中,掌心向内取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5~7分。
按摩方法:①用右手食指按压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窝底、曲池穴相对),拇食两指同时用力捏捻50下;换左手捏拿右肘曲池50下。②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肘曲池50下;换左手拇食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发热、高血压、肩肘臂痛、咽喉肿痛、上肢不遂或抽搐、扁桃腺炎、关节炎、月经不调等。
4、“合谷”(拇、食指掌骨之间),也是手阳明大肠的一个主要穴位。针3~7分,孕妇忌针灸。
按摩方法: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捏拿左手合谷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痛、感冒、目赤痛、鼻炎、鼻衄、齿痛、臂痛、咽喉肿痛、中风、口眼歪斜、无汗、多汗、便秘、经闭等。
5、“殷门”(在大腿后侧、臀横纹至腘横纹正中央联线中点),是足太阳膀胱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8分~1寸。
按摩方法:①脱去外衣留内衣,正坐床上或凳椅上,用两手拇食指岔开,同时捏拿两殷门各50下。②两手掌分按两腿殷门,同时上下摩擦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腿痛、腰背臂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疼痛、腰间盘突出等。
6、“昆仑”(在外踝后5分与跟腱之间凹陷中),也是足太阳膀胱经上一个主要穴位。针5分,针刺角度向内踝前缘,孕妇忌针。
按摩方法:①用右手拇食指岔开,食指按在右足昆仑穴,拇指按在右足内踝下照海穴上,拇食指同时用力捏拿50下;换左手捏拿左足昆仑穴50下。②两拇指分按两足昆仑穴同时揉捻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痛、目眩、目痛、鼻衄、腰背痛、足跟痛、背拘急、坐骨神经痛、小儿惊风、腓肠肌痉挛等。
7、“后溪”(在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凹陷中),是手太阳小肠经上的一主要穴位。
按摩方法:①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拇指在左手掌上,食指在左手背,两指同时用力掐捏揉左手后溪50下;换左手掐捏捻揉右手后溪50下。②两手握拳,拳心朝上,两后溪对敲50下。针5~8分。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项强痛、鼻衄、耳聋、上肢抽搐、肘臂疼痛、咽喉肿痛、手指挛急等。
8、“风池”(在项后枕骨下,与乳突后凹陷处),是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针5~8分,针刺角度向对侧眼窝方向刺进。
按摩方法:①先用右手拇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用力一捏一松25下;换左手捏拿风池25下。②用两拇指分按两风池,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用力揉捻旋转各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痛、头晕、失眠、感冒、高血压、发热、颈项强直、目赤痛、目眩、流泪、青光眼、视神经萎缩、鼻衄、耳鸣、腰背酸痛、中风等。
9、“环跳”(在臀部、大腿外侧、大转子后凹陷中),是足少阳胆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5~8分。
按摩方法:①脱去外衣留内衣,两手握拳,手心向内,两拳同时捶打两侧环跳各50下。②两手抱两膝搂怀后再伸直,以此反复,一伸一屈共做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腰胯腿痛、半身不遂、下肢疼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症等。
10、“阳陵泉”(在小腿外侧,膝下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也是足少阳胆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8分~1寸。
按摩方法:
①用两手拇指按压在两腿阳陵泉上,其余四余并拢托住小腿肚,同时用力揉捻50下。
②两手掌分按两膝外侧,同时用力拍打各50下。
保健作用:主治腰腿痛、老寒腿、鹤膝风、高血压、半身不遂、坐骨神经痛等。
11“涌泉穴”是肾经的一个重要穴位,经常按摩此穴,有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盘壮骨之功效。肾是主管生长发育和生殖的重要脏器,肾精充足就能发育正常,耳聪目明,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头发乌亮,性功能强盛。反之,若肾肾虚精少,则记忆减退,腰膝酸软,行走艰难,性能力低下,未老先衰。涌泉穴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处,屈趾时凹陷处便是。每晚睡前盘腿而坐,用双手按摩或屈指点压双侧涌泉穴,以该穴位达到酸胀感觉为度,每次50至100下。
上述主要穴位和作用,是前辈医家几千年医疗实践积累的经验,是自我保健的有效措施。可根据自身病情,自行配方,自我按摩,但要辨证施治,随证加减。当您取得治疗效果之时,就是您按摩入门之时
绝对要收藏
手指脚趾多揉揉,失眠头痛不用愁。
常揉拇指健大脑,常揉食指胃肠好。
常揉中指能强心,常揉环指肝平安。
常揉小指壮双肾。十指对力强心脏,
双手对插头脑清,旋转关节通经脉,
反掌伸展松筋骨,揉揉十指祛头痛,
按摩四关行气血,摇肩转膊松颈椎,
甲角切切精神爽:
健康的手指都一样: 指甲粉红色,有光泽,厚薄适中,软硬适度,不易折断,表面光滑,指甲根部半月形(甲半月,又叫健康圈)呈白色。
五指养生速查
手部有6 条经脉循行,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沟通,大约有99 个穴位(区),可以反映全身五脏六腑的健康状况。按摩或按压这些穴位,几乎可以缓解全身疾病。
五指 对应经络 对应器官
拇指 肺部经络 心脏和肺
食指 大肠经络 胃、肠和消化器官
中指 心包经络 五官、肝脏
无名指 三焦经络 肺和呼吸系统
小指 心、小肠经络 肾脏、循环系统
不健康的手指各有不同:
甲半月颜色
灰色:可能精力弱,容易引起贫血、疲倦、乏力。
粉红:可能脏腑功能下降,体力消耗过大,容易引起糖尿病、甲亢等病症。
紫色:容易引起心脑血管血液循环不良,供血供氧不足,易出现头晕、头痛、动脉硬化。
黑色:多见于严重的心脏病、肿瘤或长期服药者。
甲半月面积
最好:面积占指甲1/5。
小于1/5:表示精力不足,肠胃吸收能力差。如甲半月突然晦暗、缩小、消失,应早期预防一些消耗性的疾病、肿瘤、出血等。熬夜、性过多时,甲半月也会消失,很难再长出来。
大于1/5:多为心肌肥大,易患心脑血管、高血压、中风等疾病。
指甲状态
色泽发暗,有多条竖线分布:这是体内水分不足的体现,并且该手指对应的体内器官和组织功能虚弱。
色泽发暗,凸凹不平,有多条横线分布:这是贫血以及营养不良的体现,或者数月前曾身体不调。
手部有6条经脉循行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沟通。大约有99个穴位(区)可以反映全身五脏六腑的健康状况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沟通。
随时随地健手健身
运用五指健身术,最大的优势就是随时随地:让冗长的会议时间变得更有意义、电脑前休息的十分钟有了内容、餐前等待上菜不再急躁……这一切的前景是,只要我们想,所有双手空下来的时间,都可以是健身时间。
基本保健:五指按摩
按摩拇指可缓解:心脏疾病、过敏性皮炎、脱发、喉咙痛;
按摩食指可缓解:便秘、食欲不振、胃痛、慢性胃炎;
按摩中指可缓解:肝脏疾患、疲劳、食欲旺盛、耳鸣、头晕;
按摩无名指可缓解:感冒、咽喉疼痛、头痛、尿频、汗多、宫寒;
按摩小指可缓解:肩痛、腰痛、月经不调、视疲劳、肥胖、失眠。
按摩方法:
1. 先按摩左手。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按压左手拇指的两侧,感觉疼时再坚持10 秒钟。
2. 右手的食指和拇指分别上下夹住左手的拇指,用力按压,坚持3 秒钟。
3. 换右手按摩,方法相同。
指尖疼痛
五指的指尖各有经穴,分别对应不同的内脏。从小手指开始,将指甲根部捏住,然后用力压并转动,如果指尖感到特别疼痛,表示与此经穴相关的脏器可能有问题。
小指痛:可能心脏或小肠有问题。靠近无名指一侧的小指指尖有少冲穴,另一侧有少泽穴。少冲与心脏有密切关系,心脏病发作时,用力按压小指指尖,可以缓解病情;少泽是关联小肠的经穴,消化不良时,可用力按压此部位。
无名指痛:可能是喉痛或头痛。在无名指上有关冲穴,感冒发烧时揉此部位可缓解症状。
中指疼痛:可能心血管出现不适。中指上有中冲穴,因疾病不适使心脏受不了时,这里会感到疼痛。
食指疼痛:可能大肠有问题。食指上有商阳穴,便秘时压这个手指感觉很疼。
拇指疼痛:呼吸系统有问题。拇指上的少商穴,与肺息息相关。如肺有疾患压这个部位时,可能会疼得跳起来。
针对个案 拿捏关节
对应不适问题拿捏相关的手指,可以缓解病痛。每次操作3 分钟,每天1 - 2 次。
肝病:捏右手拇指的两个关节。
耳鸣:捏双手无名指的三个关节。
糖尿病:捏左手拇指的两个关节。
高血压:按左手小指的根部。
心脏病:捏左手小指三个关节的内侧。
痛经:捏双手食指的三个关节。
眼睛疲劳:捏右手中指的三个关节。
升级维护:灵活健指操
既然身体的健康在手上反映,手的健康也就不容忽视了。我们经常敲击键盘、发手机短信,“鼠标手”、“键盘手”、“短信手”可不是手的荣誉称号。一些针对手指灵活度、指关节韧性的练习不可不做,下面这些我们可以自由选择。
甩手:双手在胸前激烈地甩动手腕约10 秒钟。可以促进手部血液循环。
抛球:将双手握拳在胸前,设想手中有一小球。用力紧握,默数5声,张开十指尽力抛开。可以强健手掌和手腕,使手指灵活。
弹指:双手十指模拟弹钢琴,从大拇指开始一个个弹向掌心。重复20 次。可以锻炼手部的控制能力和活动能力。
压指:将十根手指分开,指腹相对,用力对压。直到指关节酸胀痛为止。重复10 次。可以锻炼指关节的韧性和灵活性。
推掌:双手在胸前合掌,左手腕用力推向右边,保持手掌对合,然后转向左边。可以强健手腕,增强手腕或手掌的灵活度。
揉指:用拇指与食指夹揉按摩手指,从指根到指尖。可以促进手指血液循环。
拉指:右手握住左手拇指转一转,再用力向外拉直,依次拉每一根手指,换另一只手重复同样的动作。可以帮助手指血液循环畅通,强健韧带。
换指:依次将双手的手指进行交换对指运动。可以锻炼手指的灵活度和大脑反应、协调能力。
放松:让悬垂手臂,随意晃动,再用力摇摆,直到手部彻底轻松为止。
有关按摩的若干件事
按摩的力道
对多数穴位和反射区来说,不痛不会有效果,所以需要刺激强一点,痛感重一点。但用力也不可过重,只要有明显的痛感就行了。按摩时,用力要先轻后重,逐渐增加力量,到能接受的最大限度为止。
按摩的顺序
按摩时男性先左手,后右手;女性相反,先右手,后左手。如没有足够的时间,只要按摩一只手上的穴位就可以了。
小心穴位疲劳
按摩多日多次后,病情好转,穴位的压痛随之减轻,是疾病好转的迹象。如果病情没有好转,而压痛明显迟钝,这就是穴位疲劳。左右手穴位相同,可以轮流按摩左右手的穴位。
按摩注意
1 按摩前休息片刻。
2 暴饮、饱餐、洗澡后1 小时内及过度疲劳时不宜做手部按摩。
3 初次按揉后局部如果出现酸、微痛、胀等感觉,这是指力过大的缘故,应减轻力度。
4 手穴部位比较小,按摩时,有些穴位可用一些器械操作,如以钢笔、圆珠笔等尾部(必须光滑圆润)按压穴位。
5 按摩中切记自然呼吸,不要屏气。
奇穴概念:十四经穴以外具有固定位置和有较为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又称经外奇穴。
奇穴的作用,同样是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调整经气的异常变化。
奇穴也叫经外奇穴,在治疗上具有奇特疗效又有固定部位的穴位而然,是针灸学的中药组成部分。
手掌奇穴,增加了手针新的治疗方法;也大大减轻患者对手针怕疼的心理阴影。
直接组成穴位组不需要辩证,直观! (如下列图片所示,就这么简单直接,并且效果不错!)
郎手针四十二病症辩证取穴--头痛眩晕
1.部位辩证:头部、心部( 肾部 脾部 肝部)
2.平衡辩证:头痛点、止晕点(风池)、胸痛点、神衰点、醒脑三点
经络辩证
1.太冲 风池 支沟 翳风
2.气血不足:足三里 气海 百会
3.肝阳上亢:风池 太冲 侠溪
4.痰湿中阻:丰隆 中脘 内关 解溪 头维
5.高血压:减压点 胸痛点 十宣放血
1.部位辩证:手部脚部
2.平衡辩证:指麻点
经络辩证
后溪透合谷阳溪 小海 外关 手三里 阳谷 太渊
1.部位辩证:膀胱部 肾部 肺部
2.平衡辩证:肾虚点 肺病点 腹痛点 神衰点 温阳点 遗尿点
经络辩证
(1)阴谷 肾俞 三焦俞 气海 委阳
(2)三阴交 阴陵泉 膀胱俞 中级
(3)水道透中级 三阴交 气海 关元
4、五输:太溪 阴谷 委中 至阴
“郎手针”是李平老师综合前人的手针基础及在临床上的应用的效果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手针理论。结合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脏腑辩证(部位辩证)、表里辩证、平衡辩证、经络辩证、交叉辩证、经验穴辩证、五腧穴辩证整理出实用、简单、易懂、好操作的新的手针理论的治疗方法。
手针主要使用针具及针法
1、患者手自然微屈,然后进行皮肤和针具消毒。
2、用1寸或0.5长的0.25—0.30毫针选好位置,进针深度为3---5分。3、直刺法:针体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垂直刺入。主要适用于手指肚,手背,手掌部位。
平刺法:沿皮刺。针体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主要适用于手指部位。
4、斜刺法:针体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倾斜刺入。主要适用于手指肚,手背,手掌部位。
5、手法刺激:根据病情和患者的体质不同刺激手法也不同。一边是弱刺激有酸胀感即可。(因为手针刺激性太大)
6、治疗次数:一般一日一次,每次选穴,轻的1—3穴,重的或者复杂的1—5穴,慢性病或体质弱的可隔日一次。
7、15天为一疗程.也可以根据患者病情体质来决定。李 平:毕业于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执业医师,主治医师,郎手针创始人。
在多年前在针灸临床中发现,有的急性疼痛患者运用传统的穴位配伍见效慢、疗程长的缺点;不断收集大量的针灸各家学派及流行针法,其中发现手部针灸对一些疾病的疗效的神奇性;并且运用多年,发现手针对一些疼痛患者起效快,针进症状马上缓解或者消失。
随后又在针对内科一些功能性疾病在临床上应用也取得了很满意的治疗效果;除去多余的部位和穴位,简化理论复杂性形成自我的手针理论新体系:继承勤求古训不拘泥 ,博采众家有创新,简化辩证,疗效突出的郎手针。
手部穴位刺激的突出优点是方便易行,行走座卧任何场合皆可随时针刺,同时手部没有针刺禁区,所以手针疗法,既安全又有效,而且方便。而且去除了多余的穴位,简化了复杂理论复杂。对一些急性疼痛患者起效快,针进症状马上缓解或者消失,针对内科的一些功能性疾病在临床上应用也取得了很满意的治疗效果。 本针灸疗法,理论易懂,辩证非常简单而且条理清晰,易学易掌握。主要分为六辩证
01 阴阳辩证
02 部位对应辩证
03 经络辩证
04 特殊穴位辩证
05 对应平衡辩证
06 模糊辩证
除了这六种辩证还有特定的配穴原则,通过这些原则取穴非常简单,更加容易掌握。
本针法详细讲解:头痛、眩晕、中风后遗症、中风、面瘫、三叉神经痛、颈椎病、肩周炎、肘关节痛、腕关节痛、胸痛、手麻足麻、腰痛、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痛、踝关节痛、足跟痛、鼻渊、心悸、失眠、咳嗽、哮喘、胃痛、泄泻、痢疾、便秘、腹痛、胁痛、癃闭、水肿、痛经、闭经、崩漏、带下病、遗尿、乳腺病、痄腮、高血压、耳鸣耳聋、胆绞痛、发热、荨麻疹、等疾病的详细的辩证以及取穴,并利用这些穴位的实例的辩证讲解,举一反三能自行对其他的疾病进行辩证取穴!
头痛辩证:1.部位辩证:头部 (肝部 肾部 胃部 胆部 膀胱部 脾部 )
2.平衡辩证:头痛点 止晕点(风池)胸 痛点 肩痛点 醒脑三点 胸痛点
经络辩证:
1.头顶痛:百会 行间 太冲 长强
2.前头痛:头维 上星 合谷 厉兑
3.偏头痛:太阳 侠溪 涌泉 阳陵泉
4.肝阳上亢:风池 行间 侠溪 百会
5.气血不足:温阳点 足三里 气海 合谷
三叉神经痛
部位对应:面部 头部 手部 脚部
平衡辩证:头痛点 面瘫点 肩痛点
经络辩证:
1.太冲 后溪 侧三里 侧下三里
2.阳白 太阳 后溪 翳风 迎香
3. 听宫 牵正
4.地仓 颊车
5.太阳透颊车并详细讲解29个经外奇穴特效穴位!针入即可见特效!
郎手针主要适应症状 ◆软组织伤痛:各型头痛、眩晕、中风后遗症、面瘫,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腕关节痛、胸椎痛,腰椎病、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腰扭伤、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痛、踝关节、腱鞘炎、足跟痛、骶髂关节痛、风湿、类风湿关节炎、以及各部位无原因的疼痛症等。
◆神经病痛:外伤、术后康复后期引起的神经痛、手麻木,足麻木;三叉神经痛等。
◆内科疾病:心悸(心脏病)、咳嗽,哮喘,胃痛(痞满)、泄泻(肠炎)便秘、腹痛、胁痛(胆石症、胆囊炎)癃闭(前列腺炎、慢性膀胱炎)水肿、遗尿(小便失禁)、高血压,耳鸣耳聋、胆胀(胆绞痛)痄腮、发热。
◆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带下病(小腹部疼痛、附件炎)、乳腺增生。
◆外科疾病:荨麻疹、皮肤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