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眼中的“宝贝”
参加西安母亲大学组织的拆书会,看到了徐金老师对周正教授所著的《老子的养育智慧》一书的深刻理解,尤其是“生而弗有”一篇令我印象深刻。
前段时间,我们回家经过地下室时,儿子看见两大片白色泡沫板扔在地上,两眼随即放光,兴奋地跑过去捡了起来。爸爸一看,马上阻止:“那是垃圾,你捡它干什么!”儿子才不管呢,拿着当宝贝,突然又看见一朵泡泡泥捏成的花朵,不假思索地捡起来,还赞叹道:“真好看!”
“那是别人扔掉的,都是脏的!你还捡?!”爸爸试图阻止,他的斥责一句高过一句,但儿子根本不理睬,继续边走边观察。刚走两步,看见一个透明的空饮料瓶,马上又捡起来抱在怀里。
看着儿子对垃圾这么感兴趣,爸爸忍无可忍,甚感脸面无光,指责道:“你一天都成了捡垃圾的了!要那些东西有什么用,赶快扔了!”
儿子抱着一大堆“宝贝”说:“我不要扔,这些都有用。”我轻轻碰了爱人一下,并给他使了个眼色,意思是允许儿子捡。爱人看我支持儿子,也不再说什么了。
儿子将这些“垃圾”带回家,叮叮当当开始了他天马行空的创作。第二天,一个精致的工具箱和一束漂亮的花横空出世。工具箱用泡沫和卡纸做成,送给爸爸装工具用;花儿搭配饮料瓶和两根圆珠笔制做而成,送给妈妈装饰房间。我把花束摆放在客厅,整个房间马上充满了生机。儿子和爸爸把常用的工具放进工具箱,零乱的房间马上整洁了许多。
儿子的成就感溢于言表,我和爱人这才知道,我们眼中的垃圾在孩子眼里可是另一种风景。同样的眼睛,不同的世界!应了周正教授讲的那句话:没有事实,只有认知。
这件事让我更深刻地理解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家长不能强行占有,不能让孩子按照我们的模式和想法去做。如果孩子们都听话地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事情,社会怎能发展、科技怎能进步呢?
“圣人无常心,以天下之心为心”,以后我要以儿子的想法为想法、以儿子的长处为长处、以儿子的天性为天性。给孩子更多的尊重、理解,允许他去体验他想要的生活,相信生活必定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