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小米都在下注AIoT,到底谁能主导产业未来?
⬆︎ 点蓝字关注
全球风口 丨 你的全球科技前哨侦察兵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首先要给大家道个歉,我正在转机回国途中,今天的要闻评论更新晚了,请您原谅!
6月初,华为正式推出鸿蒙系统,提出了“1+8+N”的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指的是一个手机入口,加上PC、平板、智慧大屏等8种华为自研领域产品,再结合N种各式各样的智能设备,最终形成华为的完整物联网生态圈。
在华为的发布会后,有网友表示希望小米接入鸿蒙系统。然而小米的选择是推出了自己的物联网操作系统VelaOS,跟鸿蒙的HarmonyOS很像,都是在安卓的开源内核之上搭建的系统,不过两者相隔时间很近,说明小米研究IoT操作系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小米有IoT的基础,在2020年,小米手机出货量达1.48亿,在全球手机市场份额中仅次于苹果和三星,高于华为、OPPO等品牌。并且小米也是国内最早拥有成系统的物联网平台的企业,截至2020年11月,小米物联网平台设备链接数已经高达2.7亿台。
所以小米做操作系统也在情理之中,不过小米的硬件基本都是小米系的,更像iOS,华为一上来就明确宣称是要广泛支持各类IoT硬件的,更像安卓。如果在IoT领域,中国能形成自己的iOS和安卓,就有望在IoT领域形成足够强大的自主创新生态,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但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中国要形成自主的IoT生态,还需要有三方面的突破:
一是找到破局万物互联的关键点。我在之前的要闻评论里介绍过,电冰箱不需要和洗衣机通话,万物互联最大的问题是需求不足。但在介绍苹果WWDC大会时,我们明确指出,万物互联的核心是分享。
人和人需要分享,物与物也需要分享。需要注意的是,分享不是共享,共享是整个网络的,整个社会的;分享最终也可能扩散到整个网络,但要先从身边开始。
以智能家居为例,手机上的内容有被分享到电视上的需求,父母的智能家居使用方法有被分享给子女的需求,智能家居之间也可以相互分享数据,重点就是要挖掘出哪些数据是值得被分享的,和为什么要分享。
我们在科技特训营课上讲科技产品设计的时候提到过,科技产品是科技、用户与市场三者的交集。IoT的潮流之所以还没有起来,缺乏深入研究,没找到广泛使用的应用是关键。
二是前瞻性布局,还是以苹果为例,苹果推出一个应用之前,会在硬件产品里做技术预埋,不是硬件性能达标就立刻推应用,而是要在连续几代硬件都达标之后才推出应用,这样一来,到应用推出的时候,即便是几年前的老设备也都能支持,让现有的大多数用户都可以使用。
中国的IoT市场没有引爆,企业更需要有技术预埋的前瞻性,这样当找到具有足够市场潜力的应用时,才能得到更多硬件的支持,这就要求企业需在技术研发上下功夫。
三是要有产业生态协调的能力,华为的开发者支持很到位,小米则是用产业链力量来扶植米家的IoT企业,两者都很有特色,值得发扬光大。但这些还远远不够。
产业生态的建立和维系是个系统工程,不光是技术,更重要的是系统规划和助推的能力,我们当年帮中国移动构建生态系统,就是大量借鉴了美国股市管理的经验。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中国的科技企业都相对欠缺,需要提高重视程度。
综上,中国有机会在IoT实现系统突破,不再受制于人,但在应用破局、前瞻布局和生态培养方面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也是我们一直强调的,未来没有企业不是科技企业。
这就意味着只有领先科技是不够的,科技企业要充分了解科技产品化、科技产业化和科技市场化的规律,超越产品层面,在科技产业生态的更高更广的层面上实现战略布局和深度协作。
国外科技企业的领先,都是建立在产业生态领先的基础上的。中国已经走到了产业生态竞争的阶段。希望我们的企业家们能够自我超越,在科技产业生态层面做到世界领先。
在上周的科技特训营中,我们着重分析了企业应该如何围绕自己的优势打造出完整生态,以及如何分辨各平台的优劣,里面有我对小米和华为更深入的剖析,欢迎大家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