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城风云会的历史渊源

   关城风云会以通背拳为主,是保定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关城风云会始于宋代,兴于清代,民国时期延续至今。宋朝年间,赵匡胤实施亦兵亦农方针,他号召村民们农忙时耕种,宋闲时习武练艺,当时关城有五位武林高手,被赵匡胤看中并封为五虎上将,因此关城起初成立的武术会叫“五虎会”。

   在清朝同治年间,通背拳创始人刘义,参加了宋景诗的农民起义,起义军失败后,刘义流落到河北冀县烟雾村一带,以收徒传授武艺为生,刘义收张老随、张志礼为徒,向他二人传授了通背拳、铁砂掌、八卦掌、轻功及十八般武器套路。后来张老随、张志礼各传一支。张老随传到河北任丘一带,张志礼走到河北大兴南各庄授徒。

   张志礼将刘义传给的武艺再传给自己的孙子张金锁。张金锁小名张锁,十二岁就学有所成,练就通背拳、轻功,能在“圆箕箩”上行走如飞。连小辫都竖起来,因此江湖绰号“轻功一绝小辫张”。一次张在河沿边洗脸,有人和他闹着玩儿,把他的帽子摘下来扔到河上空,他一个跟头过去,把帽子抓住又翻到河沿边,身上并没沾到水。一般的房他一窜就上去,窜房越背如走平道,功夫非常厉害。
    大约在1926年左右,张锁到关城,立教场子,收本村陈学斌、张世成、张庆庄、张贺高、张贺文、张文斗为徒,并将原来的“五虎会”改成“关城风云会”,并把“风云会”的来历讲述了一遍,他说“风”代表“老虎”、“云”代表“龙”的说法儿,从此“五虎会”改名“关城风云会”。

   几年后,张锁将自己所会通背拳的套路、绝招和十八般兵器都传授给了徒弟们。遵照师傅的意见,几位高徒挑起了风云会的担子,开始教场子收徒。收的徒弟很多,达到几十名,传授的武艺主要是通背拳套路和武术器械。
      抗日战争时期,为配合八路军四小队搞抗日活动,八路军四小队队长张德兴久闻武术名师张锁的武功高强,想试探张锁说:张师傅,今天咱们俩比试看看你的手快还是我的枪快。张锁说:行,咱俩试试看,我先到院子里去,然后进屋里门,等我掀门窜进屋,你就开枪。看看打得着儿我不?张德兴同意。于是张锁拿起一把扫炕笤帚,到了院子里说,准备好,我进屋了。张锁说完掀门帘就进,张德兴端着枪照着门口“砰”的一枪,这时张锁已经到了他的身前,用笤帚将张德兴的枪打掉在地,当场哗的一片大笑,高喊“好快的神手”!因此张德兴看中了张锁。此后张锁就参加了八路军四小队,抗击日本侵略军,而关城风云会就托付给了张锁的几位高徒,就是我们现在的师傅们。
     1949年后,当时风云会的人员比较多,约有好几十号人,经常活动,在本村和周边村赶庙会,他们经常赶鄚州州大庙,在宽大的漕运船上打场演。

    1960年,因自然灾害吃不饱饭,风云会活动暂停。1963年,风云会恢复活动,随后在文革期间又偃放息鼓。1975年,风云会又恢复起来,召集起来老会员们,又招募了一批新学员,又去高阳把河北老拳师邓振龙请来传授武艺,给风云会学员们传授了少林拳、刀、枪、铁、棍、九节鞭、三节鞭等十八般武器,这又给关城风云会如虎添翼,把关城风云会搞得红红火火。

    1980年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把精力都用在搞生意赚钱、维持生计上,风云会随即又停止活动。2012年在通背拳第六代传人张根龙、张老六、陈合年、张占山等人的领导下,风云会再一次重新恢复起来,招收学员、义务传授武艺,最初招收学员135名,风云会把教练与学员分组、分片传授武艺,解决了学员较多、场地较小的问题。

     关城风云会每年参加县、市级各大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进行各村、镇义务表演、深得广大村民们的好评,并给予了大力支持。

    2014年改成风云会加入安新武术协会,成立安新县武术协会骨干力量。2017年风云会参加保定市青少年传统武术锦标赛,获得优异成绩并被保定市体育局武术训练馆观察员选中两名队员成为保定武术专业运动员。2019年又被河北省张家口市武术队选中一名队员。这和教练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同年11月在雄安新武术套路锦标赛中,又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关城风云会被安新县人民政府注册为“安新县风云会武术俱乐部”。
整理:张根龙
执笔:张根龙
编辑:张凯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