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笔记015丨杀进武汉采访的同事L
獭祭鱼是我个人生活的作业本。
【宇宙笔记】是2020年开的新番,番号得名于新闻界前辈、科幻作家韩松的一句话:
“每个人都有责任,把自己在这个片段宇宙中的经历,尽可能记录下来,留给另一个宇宙中的我看。”
宇宙笔记015
除夕夜,我的同事兼室友L君在武汉采访。
L君似乎是报社唯一杀入疫区的记者,报道大年初一发表,前同事J总转发时评价:贵报总算有篇像样的稿子了。
这篇“像样的稿子”,公号推送一小时破十万加,“在看”数量已达1500+。
在众多疫情报道中,L君的报道体裁很罕见——特稿。
面对重大疫情,公众首先需要的是消息稿:报道确诊人数、科研进展、预防建议、物资短缺信息……
如果说消息稿提供的是数据,特稿提供的则是“人”,描绘人的生活场景和细节。毕竟,受灾的主体不是数据,而是“人”,“人”才是目的。当抗击疫情进入持久战,我们需要特稿,来了解疫区普通人的情感和日常。
这篇特稿,聚焦武汉疫区几个普通人:华中科技大学的大三学生、长江北边的出租车司机、汉口区的外卖小哥、前线医院的护士、医院对面的花店老板、中转武汉被迫滞留的旅客、某患者和陪护他的妻儿。
他们的除夕夜,在这座被封锁的城市里度过。文中最触动我的是这几段:
鲜花是生命的美好形态,买花是一种生活态度。冬菊缅怀新逝的老人,百合玫瑰献给愁城中的自己,“下边”和人间同此缤纷,差可慰藉人心里的终极恐惧——即便遭遇不幸,也有鲜花相伴,还是那家花店,只不过换一种花语而已。
特稿里还有一个隐藏人物,记者L君自己。他的除夕,采写了上述疫区普通人的故事,还拍下了一些照片,包括封城首日的高铁站、病患扎堆的武汉市第四医院。
图片署名“李福荣”,是L君的化名,典出“刘福荣”,Andy Lau的原名——都这时候了,丫还不忘装bility。
作为社会新闻记者,33岁高龄的L君在报社是绝对的老兵,比一位新记者整整大了十岁。支撑L 君写下去的,似乎是特稿情结——他还没写出能让自己欣然隐退的代表作。
L君的文字透着一种骨子里的风骚,就连读过七年中文系写过上百首诗的我也要自行惭愧。初识L君是通过他的一篇闲文,2016年对最难喝饮料的测评报告。他评测崂山白花蛇草水:
口味略咸,散发着爬行类动物气若悬丝却又挥之不去的穴居凉意。神出鬼没的壁虎从四角蜷曲的破草席探出个头,闪了闪舌头,又刺溜顺墙根溜走。情绪压抑,色调氤氲,灌入一口,口腔四壁细胞的手脚让一根闷棍迎面就给打蔫了。脖子以上的肌理被绵密、密匝的灰尘颗粒包裹,笼罩。
就像回到小学四年级暑假开学后班级大扫除的午后,夕阳斜射进扇页玻璃窗,精灵般的灰尘粒子在光束中跳跃,值日生把水不均匀的散向洋灰地面,溅湿了课桌木腿,地上夹杂着纸屑的灰土皱巴巴黏成一团。扫帚哗哗的扒拉着,气息潮湿的泥球灰土往鼻眼里钻。就是这种感觉,称不上绝望,但庸俗、无聊的旧时光一眼望不到头的灰土味。
意犹未尽的L君,接着推荐了两款黄金搭档食物:
蛇草水阴冷、沉郁的“不食人间烟火气息”,与辣条热情、泼辣的草根气息碰撞冲击,两种特立独行的味觉体验短兵相接、烈火烹油,瞬间刺激肾上腺达到“冰火两重天”的极致体验。
但是崂山公司公关小靓妹告知记者,“辣条还是太弱了”,鲱鱼罐头才是白花蛇草水的终极伴侣。
难喝饮料测评报告发表后,L君又推出了辣条测评报告、难吃罐头测评报告,三位一体,构成L氏测评宇宙。
记者是需要压抑风骚的。L君前部门的领导曾说:新闻写作,义理大于考据,考据大于辞章。
辞章,就是修辞,就是风骚,属于新闻写作中排名最后的追求。
在前部门,L君写的一些特稿遭到编辑的敲打,甚至有一篇因为写作上的分歧被毙了。毙稿后,L君怀着特稿情结转会到现在的部门——1998年这里曾经诞生了定义中国特稿的记者和作品。L君转会后的第一篇,编辑仍然不甚认可。L君更加疯狂地出差、电话讨论、闭门写稿。夜深人静时,隔墙冷不防传来一声长啸。
有一天,L君推给我一首重金属,第一句就震得我眼泪汪汪。我赶紧摘下耳机,调低音量,终于知道丫的长啸是跟谁学的了。这是L心目中的好音乐。死磕特稿期间,他仅有的娱乐,就是去现场听摇滚。也许这个除夕夜,L君在武汉的医院里冲锋陷阵时,脑海里正循环着这样的嘶吼,如对病毒宣战:
来吧你在犹豫什么一枪干掉我
你创造了我这恶魔现在后悔什么
收起你的泪水你那伪善的做作
你内心的罪恶就像这痛苦的枷锁
你为什么非要创造我
为什么要带给我折磨
稿子发出来的深夜,我说:等你回来我连做三天硬菜。
L君回了两个字:走起。
再也无话,此时他还在武汉,那里人能听到一个中年男人深夜的长啸吗?
今天封面用的海报,来自IRON MAIDEN,L君钟爱的英国重金属乐队。乐队名叫“铁娘子”,成员却多是长发大叔。我仿佛看到了大直男L君的凝视。
獭祭鱼
微信:dailyfish
一个文化记者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