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瞬间元气满满,力大无穷的核心技术——龙行虎步续说
太极拳的学习路径,可以用三个字总结:经,操,论。经,就是理论,拳论。特别是《九要论》。操,是套路,一代代传下来的套路。论,是应用,是体会,是打法。“论”是联系“经”和“操”的。没有“论”就会走偏,蛮横的人会做作,奸诈的人会轻浮。“论”很难,“动中求静”就是论。
坦途和险招
动中求静是在激烈的运动中求放松,这个很难。动中求静是个蛋生鸡,鸡生蛋的问题:筋骨不强壮无法求静,不求静,筋骨强壮不起来。
传统的太极拳教育是“静中求动”,在师父的带领下慢慢改变筋骨。“静中求动”是坦途,“动中求静”是险招。绝大部分人在激烈的运动中,不敢放松,也不能放松,因为他们的筋骨不够强壮。筋骨必须不用力才能正真强壮。筋骨不够强健,想放松也不敢,一松就受伤,不是筋断就是骨头断。想要“动中求静”,非得有点天资不可。内家拳是筋骨的拳,强求不来的。
内功就是“静极生气”。在任何激烈的运动中,哪里松,哪里就有“气”,哪里就能够一瞬间元气满满,力大无穷。肌肉要放松,放松安静才能得到补充。运动,足球也好,搏击也好,都是做功,都是举重。放松是第一,也是唯一的秘诀。
四肢,一定要被动地用力,不能主动做功。髋关节和肩胛骨是四肢的根节。根节也要放松。屁股和肩胛骨放松就是“虎步”,就是暗劲之始。通了暗劲,四肢很容易强健,不过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痛苦。被动是筋骨强健的唯一办法,有神效。但是筋骨的改善会很痛苦,所谓“练到哪里,伤到哪里”。不过有个原则:痛增,酸减,麻不练。千万不要搞错了,是痛增,酸减。有些人用西方的医学结论来套,说什么酸是好事。这个错得太离谱。酸是经脉不通,堵了。痛才是对的。
懂了虎步,知道被动用力,下肢会很快变得异常强大,筋骨条条,不很粗但清晰可辨。有没有功夫,小腿一看便知。足弓也会变化,足弓变得非常非常高。足底骨头变化时,总是感觉很奇怪,好像鞋里有石头。
功夫的根本
练到哪里,伤到哪里。这时就能体会到师父的好,李仲轩前辈的无私,在关键时候救命的。师父和前辈们都是这么过来的,他们知道解决办法。我看尚云祥前辈的照片,他的眼睛有点蒙,我知道尚前辈经历过什么。现在有了抗生素,中西药结合,好多了。经历了身体的各种状况,就会切身体会经脉的重要。
内家拳不练打沙包这些。内家拳练“心肝脾肺肾”,《九要论》里面大篇幅地讲内脏、经脉。李仲轩老人特别地提到“十二经筋”,这些才是功夫的根本。打斗,好比现代化战争,比得不是士兵的勇猛,是工业化的能力。
内家拳的训练是筋骨,筋骨的强大来自被动用力,来自放松,来自经脉和经筋。内家拳的打法是做功,举重, 接触后再发力。八卦掌的编排就是打法, 彻头彻尾的实战打法。接触后举重做功,那个能量,是抡拳头无法比的。
天地间第一奇迹
四肢不用力,也不能“瘪”,四肢的力量是保持关节的角度。人体的关节和骨骼是天地间第一奇迹。人体的关节大部分是双曲面,马鞍面,非常精妙的曲面。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既能够承力,又能够运动。这样的设计也决定了,关节承力时不能运动,运动时不能承力。动物的运动很明显,发力时关节是不变的。
肩胛骨和骨盆是两个大齿轮,是上肢和下肢的根。肩胛骨和骨盆的用力改变脊椎动能的大方向,依然是被动的。动能来自脊椎,脊椎就是龙行。龙行(不是龙形)没有外形可见的动作,最多就是半侧身。脊椎的运动就是“行如槐虫”,只不过外形看不到这个“槐虫”,而且脊椎“发力是一松”。“发力是一松”在西方的体系里面无法解释,“发力是一松”就是大道,人体的终极秘密。
龙行,脊椎不受控制,不听使唤。怎么说呢,是脊椎控制了思想,不是思想控制脊椎。古往今来,只有中华先贤知道一个“用意不用力”。用“意”就是用脊椎。“意”就是思想,但不是胡思乱想。意是放松后的思想,特别是脊椎放松后的思想。四肢放松,能够体会到“静极生气”,脊椎放松就能够体会到“意”。
龙行脊椎,很难很难,非常难,是高级又高级的功夫。龙行的秘诀在于阴阳转换,所谓“水火生风雷”。李仲轩老人是用熊形来讲这个,下一篇我用“猪”来比喻。下一篇的象形取意是“猪突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