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句《黄帝内经》精华,开启中医之门的钥匙!
1. 人者,天地之镇也。(灵枢·玉版)
自然界中最珍贵的便是人。
2. 生之本,本于阴阳。(素问·生气通天论)
自然界的阴阳之气是生命的根本。
3.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
人自出生就具备了形体,离不开阴阳的变化。
4.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灵枢·逆顺)
医术高明的医生在尚未发生病症时就开始进行预防,而非在病症发生后才进行医治。
5. 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素问·脉要精微论》
眼睛的精亮明润和面部的色泽是内在五脏之气在外的表现。
6. 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口问)
耳朵为人身宗脉汇聚之处。
7. 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素问·厥论)
人的前阴为众筋汇聚之处,也是足太阴经和足阳明经的交合之处。
8. 凡治病必察其下。(素问·五脏别论)
在治病时一定要问诊二便。
9. 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素问·玉机真脏论)
五脏之气,都依靠胃腑的精气来营养,所以胃是五脏之本。
10.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素问·痹论)
五脏与筋、脉、肉、皮、骨是内外相应的。病邪在体表上久留不去,就会侵入它所对应的内脏。
11.胃不和则卧不安。(素问·逆调论)
胃气不能循着正常的通道下行,睡觉就不安稳。
12.人饮食、劳倦即伤脾。(素问·本病论)
人如果饮食不节制、过度劳累就会损伤脾。
13.形寒寒饮则伤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身体受了风寒,再喝凉水,两寒共同侵袭,就会损伤肺脏。
14.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素问·奇病论)
肥腻的食物使人内里生热,而甘美的食物又会使人胸部满闷。
15.用针之类,在于调气。(灵枢·刺节真邪)
运用针刺治疗疾病,主要目的在于对气机进行调节。
16.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素问·咳论)
五脏之咳,医者可以从它们各自的腧穴着手治疗;六腑之咳,医者可以从它们各自的合穴着手治疗;咳而浮肿的病,医者可以从有关脏腑的经穴分别着手治疗。
17.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灵枢·海论)
运行营卫气血的十二经脉,在内联属于各个脏器,在外则维系着四肢关节。
18.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全身的十二经脉和与它贯通的三百六十五络脉全部的气血运行都是从头面部而起,并分注于各个孔窍之中。
19.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气味之中,凡辛甘并具有发散作业的属阳,气味酸苦二有通泄作业的属阴。
20.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素问·咳论)
五脏六腑有病,人都会咳嗽,不只是肺病会这样。
21.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素问·太阴阳明论)
人体的阳气就好像天之气一样 ,主要卫护于外;人体的阴气就好像地之气一样,主要营养于内。所以阳气性刚多实,阴气性柔易虚。
22.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素问·调经论)
阳虚就会生外寒,阴虚就会生内热,阳盛就会生外热,阴盛就会生内寒。
23.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灵枢·口问)
心神会被伤悲、哀苦、烦愁、忧伤之情所牵动,心神不安就会对五脏六腑都产生影响。
24.春夏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秋冬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灵枢·师传)
春夏时节,体表阳气充足,应首先对外在的标病进行治疗,之后再对内在的本病进行治疗;秋冬时节,精气被收敛在内,应对它内在的本病进行治疗,然后再对它外在的标病进行治疗。
25.膏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素问·生气通天论)
若常进食肥美厚味的食物,就会引发疔疮,而哪条经脉虚,就会从那条发生。
26.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灵枢·营卫生会)
血液耗损过多之人不可以再让他发汗(因为汗脱就会伤到卫气),脱汗使卫气受伤的人就不可以再使用放血法。
27.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形体衰弱的,应该温阳补气;精气不足的,应该以味道浓厚的食物补之。
28.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素问·至真要大论)
治病的主要药物是君药,辅佐君药的药物是臣药,辅佐臣药的药物是使药。
29.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素问·标本病传论)
病情较轻的,处于缓解期的,可以标本一同治疗;病情严重的或正在发作的,应该用单一的治本或治标的方法治疗。
30.治病之道,气内为宝。(素问·疏五过论)
治疗疾病的关键是使人体脏气内守。
31.营气之道,内谷为宝。(灵枢·营气)
营气可以在人体内起重要作用,摄入到体内的食物是营气发挥作用与否的关键。
32.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素问·五常政大论)
如果病人身体强壮,能受药,就让其服用性味浓厚的药物,如果病人体质瘦弱,不能受药,就让其服用性味薄的药物。
33.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素问·生气通天论)
阴精源自饮食的酸甜苦辣咸五味,但蓄藏阴精的五脏,又会因过食五味而受损。
34.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素问·热论)
热势稍微减轻时,如果进食肉类食物,热病会复发;如果吃得过多,会使余热遗留,这都是热病病人应当注意的。
35.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灵枢·师传)
来到一个国家,应先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来到一个家,应先了解这家人所忌讳的事情;走人他人的居室,应当先问清楚礼节;看病人时,要先问清病人的喜好,便于更好地对疾病进行医治。
36.闭户塞牖(you),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素问·移精变气论)
选择环境安静的地方,关门闭户,耐心细致地询问病情,不要让病人有任何顾虑,要使病人畅所欲言,以了解详情。
37.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素问·气交变大论)
研究医道的人,懂得天文、地理、人事,才能使这些理论长存不亡。
38.五气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素问·五运行大论)
五方之气是更替着主宰时令的,各有先后次序,不在其相应的季节主宰时令,就是邪气;在其相应的季节主宰时令,就是正气
39.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素问·六节脏象论)
如果不知道当年主客气加临之期、气的盛衰、虚实的起因等情况,就不能做个高明的医生。
40.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灵枢·本脏)
通过对脏器所对应的人体外部形态上的表现进行观察,掌握脏器的状态,便可以了解脏器的疾病了。
41.五液:心主汗,肝主泪,肺主涕,肾主唾,脾主涎。
五脏各有其所化生的水液:心脏主化生汗液,肝脏主化生泪液,肺脏主化生涕液,肾脏主化生唾液,脾脏主化生涎液。
42.五恶:肝恶风,心恶热,肺恶寒,肾恶燥,脾恶湿。
肝主筋,筋感受风则拘急,所以厌恶风;心主血脉,高热则损伤血脉,所以厌恶热;肺主气,遇寒则脏腑、经络之气阻滞不畅,所以厌恶寒;肾属水,性喜润泽,所以厌恶燥;脾属土,性喜干燥,所以厌恶湿。
43.五味: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淡入胃,是谓五味。
食物进入胃后,按各自的属性而分别归入与之相合的脏腑。酸味属木,入于肝,辛味属金,入于肺,苦味属火,入于心,甘味属土,入于脾,咸味属水,入于肾。这就是五味归入脏腑的情况。
44.五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长久视物,损伤血;长久躺卧,损伤气;久坐,损伤肌肉;长久站立,损伤骨;长久行走,损伤筋。
45.五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肌,肾主骨。(灵枢·九针论)
人体五脏对身体各部分各有所主:心主血脉,肺主皮毛,肝主筋膜,脾主肌肉,肾主骨髓。
46.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素问·上古天真论)
上古时候的人,会养生的能够按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而起居生活,并加以适应、调和,以使之趋于正确。饮食有节制,作息有规律,不过度操劳,也不过度行房事,所以他们的形体和神气都很旺盛,相互协调统一,便能够活到人类自然寿命的期限,超过一百岁才辞世。
47.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是万事万物的纲领和变化之源,是生长和毁灭的根本,也是一切事物新生、成长、变化、消亡的基本规律。所以治疗疾病时,必须探求阴阳这个根本。
48.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素问·生气通天论)
人体有阳气,就像天上有太阳一样。阳气失其正常运行规律,人就会折寿,生命机能也会衰弱。所以天的运行不息是因为有太阳的光明長照,人的健康是因为阳气向上布外,保护身体免受病邪的侵袭。
49.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素问·宝命全形论)
木遇到金,就会折伐;火遇到水,就会熄灭;土遇到木,就会疏松;金遇到火就会熔化;水遇到土,就会遏绝。万物的变化都市这样的,举不胜举。
50.天寒无刺,天温无疑,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廓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素问·八正神明论)
天气寒冷时,不要行针刺;天气温暖时,不必迟疑;月亮初生时,不能用泻法;月亮正圆时,不可用补法;月黑无光时,就干脆不要进行治疗。这就是依据天气时令调节气血的原则。
51.兵法曰:无迎蓬蓬之气,无击堂堂之阵。刺法曰: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漉漉之汗,无刺浑浑之脉,无刺病与脉相逆者。(灵枢·逆顺)
《兵法》中讲,作战时要避开敌人攻势猛烈的锐气,不可轻率出击敌人严整的阵势。《刺法》中记载道,热势猛烈而旺盛的时候不可以用刺法,大汗淋漓的时候不可以用刺法,脉象纷乱而模糊不清的时候不可以用刺法,脉象同病情相逆的时候也不可以用刺法。
52.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灵枢·九针十二原)
五脏有病变,都可取十二原穴进行治疗。因为十二原穴是五脏把全身的三百六十五节的经气汇聚在体表的部位。所以五脏发生病变时,会在十二个原穴的部位有所变化。
53.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灵枢·逆顺肥瘦)
手三阴经由胸部行往手指,手三阳经由手指行往头颅;足三阳经由头颅行往双足,足三阴经由足行往腹部。
54.胃合于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三焦合入于委阳,膀胱合入于委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胃腑的腑气与本经的合穴足三里相合;大肠腑的腑气与足阳明胃经的上巨虚穴相合;小肠腑的腑气与足阳明胃经的下巨虚相合;三焦腑的腑气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委阳穴相合;膀胱腑的腑气与本经的合穴委中穴相合;胆腑的腑气与本经的合穴阳陵泉相合。
55.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未睹其疾,恶知其原?(灵枢·九针十二原)
医术粗浅的医生,仅观察病人的外表,并以此诊断病情;而医术精湛的医生则注重观察病人的精神状况和气血盛衰的情况。医术精湛的医生不仅能判断气血盛衰,还能知道积聚在人体的邪气出入的地方在哪里。医生判断不出疾病的性质,哪能知道疾病的根源而进行正确的治疗呢?
56.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素问·玉机真脏论)
治病之前,一定要诊察病人形体的强弱、气的虚实、面色的润枯、脉象盛衰以及病是新是旧等情况,然后及时治疗,这样才不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57.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就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素问·宣明五气)
长时间用眼,会劳于精气而损伤血;长久躺卧,则阳气不伸而损伤气;长久坐着,会使血脉运行迟缓,损伤肉;长时间站立会劳于肾腰、膝、胫等,损伤骨;长时间行走会劳于筋脉,损伤筋。这就是五老所伤。
58.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体内风邪偏胜,会出现痉挛动摇的现象;热邪偏胜,会出现红肿;燥邪偏胜会出现干枯;寒邪偏胜会出现浮肿;湿邪偏胜会出现糯泻。
59.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素问·痹论)
风、寒、湿三气侵入人体,杂合伤人,导致人患痹病。其中风邪偏胜的叫行痹,寒气偏胜的叫痛痹,湿气偏胜著痹。
60.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素问·通评虚实论)
五脏不和是由六腑闭塞不通引起的。头痛、耳鸣、九窍不利是由肠胃疾病引起的。
61.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素问·举痛论)
人体众多疾病的产生都是因为气机失调。 人暴怒则气上逆,高兴则气平缓,悲哀则气消沉,恐惧则气下陷,遇寒则气收聚,受热则气外泄,受惊则气混乱,劳倦则气耗损,思虑则气郁结。
62. 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取三里以下胃气逆,刺少阳血络以闭胆逆。(灵枢·四时气)
胆腑中存在邪气,阳气向上逆行到达胃部,胆中的汁液泄出于外,因此口感发苦胃气向上逆行因此才有苦水呕吐出来,这被称为呕胆。应取足三里穴进行医治来降胃气,同时对足少阳胆经的血络进行针刺以抑止胆逆。
63.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一般人到了四十岁时,体内阴气就已经自然消减掉一半了,起居行动上会出现衰老迹象;到五十岁时,会感觉身体笨重,耳不聪,目不明;到了六十岁,阴气萎弱,肾气大大衰减,九窍不能通利,出现下虚上实的现象,还会不时淌眼泪、流鼻涕。
64.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素问·至真要大论)
凡是风病有头摇、肢体震颤、头晕目眩等病症的,病邪在肝;凡是寒病有筋脉挛急、关节屈伸不利等病的,病邪在肾;凡是气病有呼吸气促、胸闷痞满等病症的,病邪在肺;凡是湿病有浮肿胀满病症的,病邪在脾;凡是有疼痛瘙痒疮疡等病症的,病邪在心。
65.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素问·标本病传论)
疾病发作时,表现为正气有余的,要按照“本而标之”的原则治疗,也就是要先祛邪气,治疗本病,然后调理气血,使其恢复生理功能后,再治疗标病;疾病发作时,表现为正气不足的,要按照“标而本之”的原则治疗,也就是要先守护正气,防止正气虚竭,治疗标病,然后再祛除邪气治疗本病。
66.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素问·三部九候论)
必须先估量病人身形的肥瘦情况,来调理其气的虚实,气实就用泻法泻其有余,气虚就用补法补其不足。但一定要先去除血脉中的瘀滞,然后再调气,无论治疗什么病,都要以达到气血平和为准则。
67.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素问·至真要大论)
君药用一味,臣药用两味的方剂,是小方的组成原则;君药用一味,臣药用三味,佐药用五味的方剂,是中方的组成原则;君药用一味,臣药用三味,佐药用九味的方剂,是大方的组成原则。
68.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素问·五脏别论)
对于那些拘泥于鬼神迷信的人,是不能与他谈论高深的医学理论1;对于那些厌恶针石治疗的人,也不能跟他谈论针灸技术的巧妙;而那些得了病却不愿治疗的人,他们的病是无法治愈的,即使强迫他们治疗,也难以收到应有的疗效。
69.知逆与从,正行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素问·标本病传论)
只有掌握了逆治和从治的原则,才能正确的进行治疗,而不会困惑;掌握了疾病的标和本,治疗时就能万举万当;如果不能掌握疾病的标本关系,就是随意行事。
70.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素问·至真要大论)
五味进入肠胃后,各有其发挥作用的部位,酸味药物先作用于肝,苦味药物先作用于心,甘味药物先作用于脾,辛味药物先作用于肺,咸味药物先作用于肾,长期服用能增强脏腑之气,这是物质生化的基本规律。
71.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素问·脏气法时论)
药物可以治疗病邪,五谷可以滋养五脏之气,五果可以辅佐五谷充养人体,五畜能充养五脏,五菜能营养脏腑。将药物和谷果肉菜依气味而调配服用,可以补精益气。
72.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 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灵枢·五味)
五种味道分别进到其各自所喜的脏内:酸味的物质先进入肝内;苦味的物质先进入心内;甘味的先进入脾内;辛味的先进入肺内;咸味的先进入肾内。
73.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心。(灵枢·五味论)
酸味进入筋内,食用过多酸味就会造成小便不利;咸味进入血液中,食用过多咸味就会令人口渴;辛味进入气分中,食用过多辛味就会令人内心生出空虚感;苦味进入骨骼中,食用过多苦味则令人呕吐;甘味进入肌肉内,食用过多甘味就会令人感觉心胸郁闷。
74.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素问·上古天真论)
心志清净安闲少私寡欲,心情平和而不忧虑,形体辛劳而不倦怠,使体内的真气和顺,每个人顺着自己的心思,都能达到满意。
75.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
要及时躲避虚邪贼风等致病因素,保持内心的平静,排除一切杂念,是真气通畅,精神不外泻,如此病患就不会发生。
76.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素问·生气通天论)
风邪是各类疾病的源头,但只要人神清气静,就能使肌肉腠理密闭,虽然有大风苛毒的侵袭,仍然无法对人体造成损伤,这是顺应四时的气候变化而调养的结果。
77.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
怒、思、忧、恐。(素问·天元纪大论)
天有木、火、土、金、水五行统御东、西、南、北、中五个地理方位,所以能产生寒、暑、燥、湿、风五种气候变化。人有肝、心、脾、肺、肾五脏化生五气,因此产生了喜、怒、思、忧、恐。
78.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素问·六节脏象论)
如果不知道当年主客气加临之期、气的盛衰、虚实的起因等情况,就不能做个高明的医生。
79.道之大者,拟于天地,配于四海,汝不知道之谕,受以明为晦。(素问·征四失论)
医学理论就像天地一样远大,就像四海一样广深,所以必须反复研习。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即便老师传授得很好,也仍不能彻底明白。
80.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素问·骨空论)
风邪从外侵入人体,使人战栗、出汗、头痛、身体沉重、怕冷。治疗时应取风府穴,以调和阴阳。如果病人正气不足,就用补法;如果邪气有余,就用泻法。
81.夫实者,气入也;虚者,气出也。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
入实者,左手开针空也;入虚者,左手闭针空也。(素问·刺志论)
实证,是因为邪气旺盛侵入人体之故;虚证,是因为人体正气耗散与外之故。气实之人多有热,气虚之人多有寒。医治实证时,拔针后,医者要用左手拨开针孔,使病人体内的邪气外出;医治虚证时,拔针后,医者要立刻用左手按闭针孔,使病人体内的正气不会外泄。
82.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一年四季的阴阳变化,是万物的生命之本。因此圣人在春夏季保护阳气,以满足生长的需要;在秋冬季保养阴气,以满足收藏的需要。顺应了生命发展的根本规律,就能和万物一起在生发、长养、收敛、闭藏的四时循环中运动发展。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就会摧残人体的本元,损伤身体。
83.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生气通天论)
阴阳协调的关键在于阳气的固密。阳气固密,阴气才能固守于内。阴阳失调,就如同一年中有春季没有秋季,有冬季没有夏季一样。所以,使阴阳调和是最佳的养生法则。因此阳气旺盛而不能固密,阴气就会衰绝。阴气平和,阳气固密,人的精神活动才正常。假如阴阳分离,不能相互维系,精气就会竭绝。
84.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灵枢·大惑论)
腑的五脏精六气,都向上输注于眼睛,从而使眼睛视物清晰。肾的精气滋养瞳孔,肝的精气滋养黑睛,心的精气滋养内外眼角处的血络,肺的精气滋养白睛,脾的精气滋养眼胞,脾的精气包裹着肝、肾、心、肺的精气,与脉络合并,形成目系,在上部连属脑部,在后与颈项的中间相联系。
85.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故肺病者喘息鼻张;肝病者眦青;脾病者唇黄;心病者舌卷短颧赤;肾病者颧与颜黑。(灵枢·五阅五使)
鼻子与肺相应;眼睛与肝相应;口唇与脾相应;舌头与心相应,耳朵与肾相应。患肺病的人呼吸急促,鼻翼扇动;患肝病的人目眦发青;患脾病的人嘴唇发黄;患心病的人舌头蜷缩,颧骨发红;患肾病的人颧骨和额头都会发黑。
86.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素问·金匮真言论)
东风在春季产生,通常引发肝的病变,病邪从颈部侵入。南风在夏季产生,通常引发心的病变,病邪从侵入。西风在秋季产生,通常引发肺的病变,病邪从肩背侵入。北风在冬季产生,通常引发肾的病变,病邪从腰股侵入。土位于中央,病变都发生在脾,病邪常在背脊侵入。
87.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灵枢·五邪)
脾胃出现邪气,则症状有肌肉感到疼痛。假如阳气有余,而阴气不足,则胃腑中阳热之邪旺盛,因此胃中有炽热的感觉,且消食善饥;假如阳气不足,而阴气有余,则会脾气虚寒,并有肠鸣、腹痛等病象出现;假如阴气阳气都多余,则会通过邪气过盛表现出来;如果阴气阳气都不足,则会通过正气不足表现出来,从而病发寒热。不管是寒象还是热象,都可以通过对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运用针刺法加以调治。
88.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素问·五脏别论)
胃是贮藏饮食的器官,是化生营养物质来充养六腑的源泉。饮食五味从口进入胃后,经脾的运化输转,而滋养五脏之气。脾为太阴经,主运输布散津液,气口也属于太阴经脉,主朝百脉,所以五脏六腑的水谷精华,都来源于胃,而反映在气口上。而五气入鼻后,贮藏在心肺中,因此心肺有病时,鼻子就会出现不适的症状。
89.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善于诊治的医生,通过观察病人气色和脉象,先判断病症的阴阳。审视五色的清浊,就能了解病变发生在那个部位;通过观察病人的呼吸,倾听病人的声音,就能了解病人的痛苦所在;通过诊视四时的色泽和脉搏,就知病在哪个脏腑;通过诊察寸肤的滑涩和寸口的浮沉,就能明确判断发病的原因。
90.结阳者,肿四肢。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二阳结,谓之消。三阳结,谓之隔。三阴结,谓之水。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素问·阴阳别论)
若邪气在阳经郁结,就会引起四肢肿胀;若邪气在阴经郁结,阴经的气血受阻,就会导致大便出血,轻的便一升,重的便二升,更严重的便三升;阴阳经都有邪气郁结,而阴经的稍重,就会引起“石水”病,出现小腹肿胀的症状;邪气在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郁结,肠和胃都会生热,就会引发消渴症;邪气在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太阳小肠经郁结,会引发上下闭塞不通的隔症;邪气在足太阴脾经和手太阴肺经郁结,会引发水肿症;邪气在厥阴经和少阳经郁结,会引发喉痹症。
91.邪之所在,皆为不足。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悗。(灵枢·口问)
邪气可以进入这些部位,都是因正气不足所致。凡因上焦气不足引起的疾病,便会导致脑髓不满,感到空虚,耳为之鸣响,头部无力支撑故而低垂,目眩;中焦气不足,表现为大小便不协调,肠内鸣响;下焦气不足,表现为双足虚弱乏力且发凉心内窒息烦闷。
92.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近者奇之,远者偶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缓则气味薄。(素问·至真要大论)
君药用一味,臣药用两味的方剂,是奇方的组成原则;是奇方的组成原则;君药用二味,臣药用四味的方剂,是偶方的组成原则;君药用二味,臣药用三味的方剂,是奇方的组成原则;君药用而味,臣药用四味的方剂,是偶方的组成原则。患病的时间短,就用奇方治疗,患病的时间长,就用偶方治疗;发汗治疗时不可用奇方,攻下治疗时不可用偶方;补益上部的虚证和祛除在上部的病邪时用缓方,补益下部的虚证和治疗在下的病邪时用急方;急方的组成药物气味纯厚,缓方的组成药物气味单薄.
93.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hui)嗔(chen)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素问·上古天真论)
(圣人)能在天地之中安适地生活,遵从八风的活动规律,使自己的嗜好和欲望适应世俗社会,没有愤怒埋怨的情绪,行为不背离世俗的一般要求,穿只有普通纹彩的衣服,行为举止也不受世俗牵制,外不使形体因为事务而疲劳,内不使思想上背负过重的负担,力求安逸快乐,以安然自得为满足,所以他们的形体不容易衰疲,精神不容易耗损,寿命也能达到一百岁。
94.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素问·五常政大论)
剧毒药物,在疾病已去十分之六时,不可继续服用;普通的毒药,在疾病已去十分之七时,不可继续服用;微毒的药物,在疾病已去十分之八时,不可继续服用;即使是无毒的药物,在疾病已去十分之九时,也不能在继续服用。之后用谷、肉、果、菜类等进行饮食调理,就能除尽邪气,是疾病痊愈,但不可饮食过度,否则会使正气耗损。
95.阴气盛则梦涉大水而恐惧,阳气盛则梦大火而燔焫,阴阳俱盛则梦相杀。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饥则梦取,甚饱则梦予。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飞扬,心气盛则梦善笑恐畏,脾气盛则梦歌乐、身体重不举,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灵枢·淫邪发梦)
人若体内阴气过盛,便会梦见过大河而心中恐惧;阳气过盛就会梦见烈火熊熊燃烧;阴阳二气皆盛,便会梦见相互搏杀。身体上部邪气过盛,便会梦见在空中飞舞;身体下部邪气过盛,便会梦见向下坠落。非常饥饿便会梦到向人求取东西,非常饱胀便会梦到向人施与东西。肝气旺盛,梦中便会愤怒不已;肺气旺盛,梦中便会恐惧、哭泣、沸腾;脾气旺盛,梦中便会歌唱或感到身体沉重难以移动;肾气旺盛,梦中便会腰脊相离不接。
96.厥气客于心,则梦见丘山烟火;客于肺,则梦飞扬,见金铁之奇物;客于肝,则梦山林树木;客于脾,则梦见丘陵大泽,坏屋风雨;客于肾,则梦临渊,没居水中;客于膀胱,则梦游行;客于胃,则梦饮食;客于大肠,则梦田野;客于小肠,则梦聚邑冲衢;客于胆,则梦斗讼自刳;客于阴器,则梦接内;客于项,则梦斩首;客于胫,则梦行走而不能前,及居深地窌苑中;客于股肱,则梦礼节拜起;客于胞直 ,则梦溲便。(灵枢·淫邪发梦)
如果有邪气侵入心,则梦见山火烈烈;侵入肺,则梦见飞腾或金属之类形状奇怪的东西;侵入肝,便会梦见山林树木;侵入脾,便会梦见丘陵、大湖或是被风雨摧毁的房屋;侵入肾,则便会梦见站在深渊之旁或沉没在水中;侵入膀胱,便会梦见漂流;侵入胃,便会梦见食物和饮水;侵入大肠,便会梦见田野;侵入小肠,便会梦见聚会于城市或要道;侵入胆,便会梦见与人争讼或自杀;侵入生殖器,则会梦见性交;侵入颈部,便会梦见被砍头;侵入小腿,便会梦见行走而不能前,或是身处地下的窖园;侵入大腿,便会梦见跪拜行礼;侵入尿道和直肠,便会梦见大解、小解。
97.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素问·疏五过论)
医生在给病人诊断治疗前,一定要问清病人的职位高低情况。如果病人从前位居显贵而后来失势,这种病人即使不遭受外邪侵犯,疾病也会有身体内部发出,这种疾病叫“脱营”。如果病人是原来富贵后来贫穷而生的病,就叫“失精”。医生诊病时,必问病人的饮食情况和居住环境,有无突然喜乐,或突然悲伤,或先喜乐后悲伤,这些都会损耗精气,使精气败绝,形体衰败。暴怒会损伤阴气,爆喜会损伤阳气,阴阳之气受到损伤,就会使厥逆之气上冲,气血上涌,会导致经脉胀满,形体羸瘦。
98.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素问·疏五过论)
医生在给病人诊断治疗前,一定要问清病人的职位高低情况。如果病人从前位居显贵而后来失势,这种病人即使不遭受外邪侵犯,疾病也会有身体内部发出,这种疾病叫“脱营”。如果病人是原来富贵后来贫穷而生的病,就叫“失精”。医生诊病时,必问病人的饮食情况和居住环境,有无突然喜乐,或突然悲伤,或先喜乐后悲伤,这些都会损耗精气,使精气败绝,形体衰败。暴怒会损伤阴气,爆喜会损伤阳气,阴阳之气受到损伤,就会使厥逆之气上冲,气血上涌,会导致经脉胀满,形体羸瘦。
99.五谷:粳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灵枢·五味)
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
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
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
五色:黄色宜甘,青色宜酸,黑色宜咸,赤色宜苦,白色宜辛。
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
五谷之中,粳米之味甘,芝麻之味酸,大豆之味咸,小麦之味苦,黄米之味辛;
五果之中,枣之味甘,李之味酸,栗之味咸,杏之味为苦,桃之味为辛;
五畜之中,牛肉之味甘,狗肉之味酸,猪肉之味咸,羊肉之味苦,鸡肉之味辛;
五菜之中,葵菜之味甘,韭菜之味酸,豆叶之味咸,野蒜之味苦,大葱之味辛;
五色之中,黄色适合于甘味,青色适合于酸味,黑色适合于咸味,赤色适合于苦味,白色适合于辛味;
五脏发生疾病时的禁忌如下:肝脏发病时忌辛味,心脏发病时忌咸味,脾脏发病时忌酸味,肾脏发病时忌甘味,肺脏发病时忌苦味。
100.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籍籍,得其时则梦见兵战。
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船溺人,得其时则梦伏水中,若有畏恐。
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
心气虚,则梦救火阳物,得其时则梦燔灼。
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素问·方盛衰论)
如果肺气虚少,人就会梦见白色的东西,或者杀人血肉横流的场面,如果遇到肺脏所主的秋季或庚辛日金旺之时,就会梦到战争场面。
如果肾气虚少,人就会梦到从船上落入水中淹死,如果遇到肾脏所主的冬季或逢壬癸日水旺之时,就会梦到自己潜伏在水中,害怕而恐慌。
如果肝气虚少,人就会梦到芬芳的草木,如果遇到肝脏所主的春季或逢甲乙日的木旺之时,就会梦到藏匿在大树底下不敢出来。
如果心气虚少,人就会梦到救火或雷电交加的场景,如果遇到心脏所主的夏季或逢丙丁日的火旺之时,就会梦到火焚烧自己的身体。
如果脾气虚少,人就会梦到饮食不足而腹饿口渴,如果遇到脾脏所主的长夏季节或逢戊己日的土旺之时,就会梦到建造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