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展讯】景德镇陶瓷大学:2021届雕塑本科线上毕业展

   收  藏 、投  稿     请加微信联系小庸:23169257

本图文由该院师生供稿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1届雕塑本科线上毕业展

前言

时光荏苒,转瞬又是四年,雕塑系迎来了2021届本科毕业作品展。经历了四年校园青葱的成长,你们一定还记得第一次拿起泥塑刀的畅快,那些与泥土陪伴的日日夜夜,那些从身体到心灵,智慧与情感的生长。所有的这一切,都在这个六月,凝聚成一次最盛大、最灿烂的绽放,正如我们的展览主题“魔力物者”,你们因为用所有的力量去触摸、感受泥土与材料所带来的激情与梦想,为此而“着魔”,从而蜕变成一个真正的可以用“艺术”描写人生与世界的“物者”。

这次展出的作品,呈现出同学们学习传统,关注生活,表现时代精神的创作特点,是对景德镇陶瓷大学雕塑本科教学63年来的继承和发展。这些创作来自三个工作室,作品风格包括具象写实、陶瓷雕塑、材料观念三个方向,是近年来工作室制教学改革和教学团队持续建设与创新的成果。从他们的创作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教学技能和专业发展的重视及由此展现出来的学术掌握能力。

在这个六月,通过雕塑的创作讲述故事,展开想象, 一件件作品,就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味道的花朵,千姿百态,竞相摇曳。那些青春的呢喃和誓言,那些照亮灵魂的塑造和火焰,那些对四年大学生活的倾诉、折射、投影和吟唱,那些寒来暑往、春去秋来的每一个日子, 都成为生命中不可抹去的美好记忆。四年的成长,就为了这一季的盛开。四年的努力,最终呈现在这灿烂的毕业展。给青春、给记忆,留下一个最美的纪念。

雕塑系

作品展示

姚颖皓-《涛子》
600×130×270cm-树脂
指导教师:李超 付磊磊
作品说明:作品表现出我身体受到不可逆伤害从而导致人生发生重大转变时的内心活动,以自身形象为主体,用具象写实的创作手法创作出一个群雕作品。作品中的不同人物体现了那段时期我错综复杂的心态,是过去的我在黑暗挣扎,迷茫、痛苦却又绝不愿轻言放弃的真实写照。希望这个作品能警醒自己,在未来人生道路上碰到挫折依然能够坚守本心;也希望它能给那些深陷低谷的人带去力量。
胡秀卿-《我们的朋友》
55×50×30cm-陶瓷
指导教师:曹春生 邬德慧
作品说明:一位生态学家埃尔利希曾说:一些消失掉的物种,就好比飞机上被拔掉的铆钉,看起来似乎问题不大,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架飞机已经不再安全了.......作品内容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主体的,作品取名为《我们的朋友》,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让与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星球的朋友濒临灭绝,成为“一级”。本作品是包含了个人对野生动物的真实情感的并且是希望以“一级”作为情感载体感染他人,引起人们对保护野生动物的关注。
叶文坤-《之间》
尺寸可变-陶 木 铁
指导教师:曹春生 邬德慧
作品说明:这次的毕业创作我试图让自己“忘记”几年来我在雕塑具象写实方面的训练与研究,希望能以一种让自己感到陌生的视角,研究分析并探讨陶瓷雕塑的材料语言、造型语言、意境之美、思想观念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理论上研究与实践上探索。尝试陶于枯木,陶与陶本身结合而营造一种意蕴之美。从中国古代赏石观木、写意山水、中提取创作元素。以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不同的视角表现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思考。
金长文-《人狮对话》
52×35×83cm(尺寸可变)-陶匣钵土
指导教师:曹春生 邬德慧
作品说明: 因自身对动物的兴趣,脑海浮现出一种画面——猎人与狮子对视交流。面对这具有神灵意味的石狮,猎人放下枪若有所思。动物和人类彼此连结,相互包容,和平共处。
张南昕-《积力·众智·战疫》
500×35×45cm(尺寸可变)-陶
指导教师:黄胜 罗瑾
作品说明:2020年刚刚开始,武汉出现疫情,全国各地开始为之担心,紧接着新型冠状病毒在这片中华大地上迅速爆发和持续肆虐。从临床统计来看截至2021年4月底,共有10万多名肺癌患者被证实。在这次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中国人民充分展现出了一种无畏惧、敢作为的担当者精神。"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打赢这一场疫情防控防治攻坚战,我们有"壮志如铁"的拼搏决心,有"精准用力"的耐心细心,更有"风雨同舟"的团结真心,凝聚广大群众经验智慧,汇集广大群众爱心力量,国家所向披靡,无坚不摧。本作品记录各个岗位的工作者抗击新冠肺炎的工作状态,是对英雄事迹的还原,有医护人员、一线记者、电网工作者、志愿者消杀大队、社区志愿者等。用陶材料来表现作品,象征烈火出陶器,逆境试强者。作品希望记录下这段不平凡的日子,歌颂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英雄的中国人民精神。
许方铭-《多年以后》
180×60×90cm(尺寸可变)-陶瓷  树脂
指导教师:黄胜 罗瑾
作品说明:我想做一件作品将这些饮料瓶以另一种不同的形式来呈现,同时表达出一种我自己内心的一种思考:“环境一旦被污染到无法治理,那么人类最终也会被毁灭”。所以在偶然间我看到过一种昆虫标本,它是一个琥珀,透明的树脂包裹着已经灭绝的或没有灭绝的各种小昆虫,我会思考那些昆虫灭绝的原因,然后又是怎么被封进树脂,怎么变成琥珀的,看着这些标本,于是萌生了一个想法,贴合我自己的生活,将会引起环境污染的塑料瓶创作类似于标本的表达形式来表达我的思考。
夏敬生-《疫·态》
500×84×10cm(尺寸可变)-陶瓷
指导教师:黄胜 罗瑾
作品说明:近一年来,伴随着病人的阵阵咳嗽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了。方寸之中从不同角度记录了防疫人的伟大奉献精神状态,他们日夜坚守各自岗位,甚至冒着失去自身生命的危险,挽救了无数几近死亡的生命,让世界充满着爱。本作品是对疫情下人们状态,用陶瓷材料来表现作品,泥土在熊熊烈火中高温成型,象征着人们在疫情中顽强不屈的精神。在采用浮雕的形式下,创作不同状态下人物的肖像,以此来突出各种身份的人物为这个世界带来的光与热,凝聚成一团火,照亮了别人,温暖了社会。最后也是想表现出小人物也是抗战的英雄,他们也在用自己微小的力量,为抗击这场疫情做力所能及的事。


杨森-《京怜梦》
170×36×170cm-陶瓷
指导教师:张嗣苹 张景辉
作品说明:陶瓷艺术潮流愈加丰富多彩,在现代应用的推动下,形成了琳琅满目的表现形式,京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一个精神抖擞的台上亮相,一句韵味悠长的腔调,颜色丰富的脸谱,无不透露着梨园艺术的讲究,更是蕴含着传统审美心理。作品是以废弃的碎瓷片重组为主题作为表现形式。将京剧服饰在创作中具有创造性地将碎片装饰融入其中,寻求瓷片再利用的新途径,根据符合审美价值的造型装饰重组设计获得新的生命,也用不同的角度表现出京剧服饰用废弃瓷片表现的不同韵味。
杨紫淳-《凝固的时间》
160×30×60cm-陶泥 毛线 棉布
指导教师:张景辉 张嗣苹
作品说明:我始终都相信每一个盒子都是从内心生长出来的,它们像一个个从未开启的心房第一次敞开大门和大家见面,里面凝结了我的孤独,恐惧,迷茫,无奈,还有憧憬和忧伤。其实还有很多情绪未表达,还有很多话没说完,那就让时间凝固在当下,以后的话再慢慢说吧……
黎萌萌-《Giao!!!》
55×40×60cm-陶瓷
指导教师:张景辉 张嗣苹

作品说明:把生活中有趣的画面通过想象来展示出来。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展现宠物猫与人类的共存关系。
谌柯君-《我看见了光》
300×180×350cm(尺寸可变)-陶瓷
指导教师:张嗣苹 张景辉
作品说明:蛾对日月光辉,星宿云霞,报以最挚诚的热情,若我为蛾,甘愿扑向天地之间最纯烈的幻火,《我看见了光》表现微小力量习惯穿梭于黑夜的飞蛾对于乍现之光的追寻,暗喻我自身如同飞蛾一般扑向“光明”的渴求。
温杏铃-《萌萌崽》
30×21×18cm(尺寸可变)-陶瓷
指导教师:覃福勇,邓和清
作品说明:内心向往着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状态,保持着一颗童心未泯的心态,我觉得这便是生活最好的状态。献给每一位童心未泯、纯真可爱的人,希望本作品温馨、软萌的实物效果能在视觉感受上治愈你内心深处那份淡淡的忧伤。
周雪儿-《2031》
160×160×160cm-陶瓷 综合材料
指导教师:覃福勇 邓和清

作品说明:作品所设定的环境是 10 年后的未来,在这个未来之中,Y2K 元素即对未来的乐观向往,对未来的无限可能所产生的期待。

叶诗雨-《生命的旋律》
170×100×140cm-陶瓷 金属
指导教师:覃福勇 邓和清
作品说明:生命是脆弱的却又是坚韧的。金属就像生命坚韧的一面,靠着自己的力量支撑着自己走稳未来的路,而陶瓷就像生命脆弱的一面,需要细心呵护和心存敬畏,生命就是这样易碎且强大。使用金属和陶瓷结合,将其组合成蚂蚁的形态,使用金属零件作为蚂蚁的脚,展现出金属的力量感,使用轻薄的薄胎瓷,来展现陶瓷的易碎感,使蚂蚁具有生命的脆弱与顽强。
吴方仪-《稻香》
220×65×120cm-陶瓷  金属
指导教师:覃福勇 邓和清
作品说明:本着表达世间美好事物的初心出发,寻找我所认为的最美丽的事物。蓝蜻蜓代表纯洁自由、展现蜻蜓破茧而出永不言弃。透明翅膀承载蜻蜓遨游在浩瀚天空,映射着蓝天白云,飞向无穷宇宙的美好愿望,同时通过心形形态的蜻蜓来展现美好寓意。稻田生于天地之间,大地孕育世间万物,土地的孕育,雨水的滋养,就像是细心呵护,小心翼翼地创作陶瓷一般,从泥地雏形,到制坯修整,补水上釉,每一步骤无不显示着陶瓷成型地艰辛,如同雪白的米粒诞生的过程。而稻田的金黄璀璨于遨游之间的蓝蜻蜓所构成动静结合的画面无疑是大自然最美的表达形式。

黎想-《我曾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
240×90×90cm-光敏树脂
指导教师:李超 付磊磊
作品说明:我于自己内心世界的挣扎,欣慰于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渴求,困苦于面对现实世界自己选择上的盲从。在追寻理想的过程里,孤独麻木是常态,如何在这种常态中保持清醒,是只能靠我们自己意志坚定,不断踏步向前的。我以纪伯伦的诗与观者共勉,以此达到对自己心灵的内省,不再麻木盲从,朝着自己心中的理想努力前行。
高昊宇-《工人的一餐》
160×85×85cm-石膏
指导教师:李超 付磊磊
作品说明:自然界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空间,往往最真实的才是最美的,也是最能打动人的。
邓子琪-《自缚》
200×60×120cm-树脂
指导教师:李超 付磊磊
作品说明:作品源于自我内心情绪斗争的一次探索。在当今社会,许多人们都生活在一种被束缚,被阻碍的焦虑、紧张环境中,都渴望抛弃旧有的一切,去斩除束缚他们的桎梏,通往内心的自由。然而,这道困住人们的枷锁究竟是外界强加的,还是人们自身赋予的?
李传鹏-《一次对李传鹏的解析》
尺寸可变-玻璃钢 木 陶
指导教师:冯都通 郭其林
作品说明:作品以自己为操作题材 试图解析自己内心性格的成因.让观者了解自己的身体容器以及精神层面:自我性格形成的来源是记忆中的一次场景 .作品通过具象写实的表现手法呈现出这次场景.通过对自己的深入解析来寻求自己存在的本质意义。
朱如意-《衣服架子》
尺寸可变-玻璃钢 藤编 木 铁
指导教师:冯都通 郭其林
作品说明:通过记录生活中与人密切相关的衣物思考了人、物品以及社会,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衣物因人而存在,带着个人独特的生活气息,又依靠人的身体将其撑起。而衣架作为悬挂衣物的工具,仿佛替代了人们穿着时的状态;另一方面,人们穿着衣物又受人和社会影响。现如今的主流审美是以单一而刻板的白幼瘦”作为美的标准,在这种审美影响下,很大一部分人都处于一种身材焦虑、外貌焦虑之中。所以雕塑作品《衣服架子》指的不仅是一种可以用来悬挂衣物的工具、也是穿着衣物的人们本身、更是对现如今人们病态审美的一种审视。
马望舒-《明天会更好吗》
尺寸可变-综合材料
指导教师:冯都通 郭其林
作品说明:现代人的生存焦虑是普遍的,在群体当中每个人对于当下的诉求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人与人间相互连结,在与现实千丝万缕的联系中人们努力奔跑、挣脱束缚。关于明天是否可以更好的答案实际上是主观的,所以我创作出这样一个成人童话,将兔子化身为幻想与欲望,意在引人思考自我的诉求、个体对于自身的掌握权以及自我与群体之间的联系。
曹云云-《生命的延续》
200×110×100cm(尺寸可变)-综合材料
指导教师:冯都通 郭其林
作品说明:一年四季,花开花落,谁可曾想过自己在死亡以后会是什么样子,会以什么样的形式离开,在自然死亡或者非自然死亡后,是否有人会选择器官捐赠这样的方式,让这个逝去的生命又会在另一个人的身体里面以最重要的角色生存下来,为别人的生带去希望。古话讲,“月有阴晴圆缺”,残月也在为人们照亮漆黑的路,就算身体最后是不完整的,但也实现了大的价值。生命的延续不仅仅是繁衍,也可以换种方式继续存活在这个世界。《生命的延续》从雕塑精神象征的功能出发,将雕塑所具有的强烈视觉效果与器官捐赠这一医疗现状的现实题材结合,把雕塑蕴含的深厚感情及不朽的艺术生命力独立展现出来,经过器官捐赠这一途径,实现生命在尽头时的无限价值,让生命得以延续。作品中选取了人体,绣球花为元素,使得作品在美的视觉冲击下能够带动人的情绪去了解与深思器官捐赠这种大爱的社会价值。用唯美的艺术语言来表现现实题材,为大众的接受度铺垫可能性。
吴茜-《苍蝇》
200×150×230cm-光敏树脂声音装置
指导教师:邵长宗 秦波
作品说明:《苍蝇》将苍蝇的轨迹具象化,意在探索人脑对声音空间的识别与处理,表达人脑与自然的进化之路。
林卓婷-《顺时针》
200×70×80cm(尺寸可变)-陶瓷
指导教师:邵长宗 秦波
作品说明:作品展现了从单纯的对芋螺形态的模仿到对螺旋结构的创新发展变化过程。利用盘泥条的成型手法中层层叠加并留有痕迹的特色来对螺旋结构的内外空间进行探索,使之恰如其分地体现螺本身的结构和质感。同时,又开创性地将相邻圈层进行连接,使得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相通连,最终形成丰富多变且稳固的整体造型。作品在造型时选择与钟表指针一致的顺时针旋转方向,以此表达制作过程中的时间流逝。随着时间的点滴流逝,指尖下的手工制作泥痕逐渐显现并保存下来,最终形成完整的螺旋半封闭结构。

陈奕亦-《旧梦,关于家的重构》
300×400×300cm-综合材料
指导教师:邵长宗 秦波
作品说明:《旧梦,关于家的重构》本身说的是人与家之间存的关系,而窗户与门则承担了传递的作用。门与窗的最初用途就是用于空间分割与沟通。在呈现方式时,我便想借助空间几何与透视的形式将设计意念表达出来,当把门与窗这一重要的元素提取出来,一扇家门,一扇窗台都隐晦的表达着家的概念,门与窗作为一个通道,让我们感受着人间百态,窥视着人性美丑。通过对门与窗的重新组合,希望找寻一种归属与共鸣。解构重组的过程,堆叠与重复的过程中构造一种空间感,在于人的互动中营造出强烈的氛围感。同样我也希望引发一些思考,在如今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心里的每一扇门每一扇窗似乎都开始慢慢“透明”,好奇心使我们打量着别人的生活,这时候家与家,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我们在感受着别人的窥觑时也在窥觑着旁人,这是一种社会现象的体现。
黄恋-《毫厘之间》
70×70×70cm-捆扎带 亚克力
指导教师:邵长宗 秦波

作品说明:《毫厘之间》,在我的创作中“毫厘”是一种计量单位,矩形是一种具有格式化和标准化的图形,长方和正方是具有有限的标准和要求,圆在几何图案中没有这两者之间的有起始长度和线段的标准要求,圆更意味着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边界和界限,圆将这些标准、要求、教条统统抹除,成为一个圆满的理想化的存在。在普遍的大众化要求里,存在着千姿百态的个性,在这种个性在普遍的共性面前是矛盾的、对立的。捆扎带是束缚和压迫的象征,是种种个性具体化的存在,捆扎带可以捆绑可以自锁,展开的时候就是一根很普通的塑料条,而具有有限标准化的亚克力板更意味着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对于人的要求及标准的一种共性,生活中每个人都像捆扎带一样在人类社会中的条条框框里存在着。在普遍情况中,个性存在于共性,在“毫厘”这种形而上的空间内,每个人都是独特又孤独的个体,而这种个体和人类社会的条框是相互依存又息息相关的。而圆作为一个理想化圆满的存在,将这些标准、教条、束缚统统抹除,包容着一切,这就是展览中捆扎带铺在地上的原因。本次创作围绕着对于矛盾、对个性与共性发起的哲思,对世界上生命存在发起的追问,以个人思辨的角度诠释在“毫厘”之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余巧宜-《窦仙童》
50×40×30cm-光敏树脂 环氧树脂 模型漆 电线
指导教师:郑冬梅 陈丽萍

作品说明:本次作品建立于赛博朋克艺术体现内,将科技与传统戏曲艺术结合,通过机械装置表达戏曲的程式性。
王珍妮-《呼吸》
150×150×160cm-铁丝
指导教师:郑冬梅   陈丽萍
作品说明:本作品是建立在新冠疫情对人类的伤害,冲击下的反思,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疫情所见所闻通过雕塑并结合材料本身的语言所创造出来的。作品采用铁丝这种纤维材料纯手工编织来达到独特的艺术效果,我的作品《呼吸》采用了“肺”这一造型,尺寸体量上加大,产生一定的视觉效果,并通过所掌握的雕塑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在创作过程中对材料使用的尝试及手法制作的表现做很多尝试,并结合主题表现想法,使得作品在美的视觉冲击下能够带动人的情绪来了解与深思生命本身的意义,在喧嚣的城市静下心来倾听自己的呼吸。

谢柳苗-《满满》
120×45×180cm-发泡剂 综合材料
指导教师:郑冬梅 陈丽萍
作品说明:本作品通过本能的、重复运动的创作方式来体现单纯的材料语言。在作品的最终形态中呈现了雕塑创作时材料的运动形态,同时改变了发泡剂材料在生活中被预设的状态。

王金丽-《种子选手》
185×75×75cm-玻璃
指导教师:郑冬梅 陈丽萍
作品说明:本次作品以种子的成长过程与病毒的生长特性为创作来源,选用纯净无瑕的透明玻璃体现自然界中生命的圣洁,制作工艺选用吹制法,高温改变它原有的性能,通过对它性能的把握,在它不同状态下实现更多的可塑性,如同我们成长时期所经历的无限可能性的表达,通过材料本身特点与制作过程,将有型的技巧与无形的思想相结合,在创作过程中深入了解玻璃制作工艺。
徐尹婕-《时间和空间已于昨天死亡》
尺寸可变-玻璃钢
指导教师:冯都通 郭其林
作品说明:作品以女性的身体姿态表现对于生活的反抗,用生活中最平凡的坐立姿势表现矛盾对立,触碰与退缩,破碎与重构,爱与恨,各种复杂的情绪交织,而这种悲伤陷入了自我,感染了他人。

马倩倩-《常态》
300×125×110cm(尺寸可变)-树脂 镜面不锈钢
指导教师:李超 付磊磊
作品说明:当孤独成为一种常态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生命的开始。在这种状态下,我们会了解真正的自己,看清一些事物的本质。如果孤独仅仅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又怎能体会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乐趣呢?

杨轶-《重生》
45×10×150cm-发泡剂 综合材料
指导教师:郑冬梅 陈丽萍
作品说明:本次作品源于疫情,通过雕塑的方式来传达我内心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雕塑艺术的情感表达。
沈严-《服从》
110×65×40cm(尺寸可变)-陶瓷
指导教师:黄胜 罗瑾
作品说明:《服从》这件作品,从最本真的角度即反映引导人们,“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通过最直观的艺术形式,激发人们的共情心理,共同为保护野生动物做出贡献。那些表面高贵华丽的背后是怎样的血腥。我便想直接露骨的表达出来,我的表达直观明了,深入主题。就像可可西里电影一样讲述的就是人们为了利益而去屠杀,但远远表达的不止这些,同样作品服从不仅仅是表达保护藏羚羊,保护野生动物。更是想让人们反思以物质去满足自己的虚荣,以这种外在形式表达自己的地位,而这些看似高高在上的背后代价是如此残忍血腥。

邹俊-《小憩》
140×70×90cm-玻璃钢
指导教师:冯都通 郭其林
作品说明:作品是基于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举国同心共同抵御疫情的背景下为歌颂与铭记医护人员的抗疫精神而创作。运用现实主义风格表现医生在精疲力竭的抢救工作后,倒在角落小憩的疲惫状态。防护服是医生抵御病毒入侵的盔甲,同时是束缚与隔绝医生自由的屏障。在作品中,防护服的衣褶将医生层层包裹,像是古埃及中层层包裹的木乃尹,不相同的是,防护服之下的是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防护服之下是医生对自由,对生命的渴望和无声的呐喊。作品所代表的不只是一个个体,而是整个在抗疫斗争中一样无私奉献的医生。他们很平凡,很普通,但正是在这些平凡的身躯当中,我们又可以窥见到他们的伟大。
樊开阳-《旧梦》
尺寸可变-综合材料
指导教师:李超 付磊磊
作品说明:本人以毛线堆形、胶水粘制定型的方式制作了一系列毛绒玩具,利用毛线陈旧、色彩斑斓的特质将对童年时期的我触不可及的梦想具象化,实现儿时的心愿。因童年时期的我缺少陪伴,渴望毛绒玩具;彼时父母在遥远的北方纺织厂工作,工厂倒闭后带回很多毛线,放置在阁楼上尘封了十几年依旧鲜艳,于是本人便用这些毛线制作玩偶,送给小时候的自己。
END

推介毕业生

(按发布先后排序 点击链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