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第一次,不需要完美。

【图】Jacques & Lise

今天,是你陪着老周的第640天
我们这一生,有很多的第一次。
第一次最容易犯的错误,在我看来,就是追求完美。如此,这样的第一次将永远无法开始。
我一位朋友的女儿,昨天很困恼的找我诉苦。她去年大学毕业,考了两次教师编制,没考上,转向考研,又被刷。压抑了许久之后,脾气无常,变得暴躁、易怒、爱哭。目前又在准备第三次教师编制考试。
今年的经济压力大,各企业招人更加谨慎,就业形势不太好。在这种大势下,公务员、教师这类“稳定”的工作就显得更加诱人,像我这位大侄女、死磕编制的大学毕业生更多,竞争加剧,二战、三战、甚至四五战的人不会少。
参加这类考试,有几个不利因素,事先得考虑清楚。
一是过度自信。觉得自己是大学生,而且刚毕业不久,应试能力尚存,总以为自己能考上,但事实却是,考不上的人居多。
二是考的次数越多,就业就越难。大学毕业后,一年没工作,一般企业不会太过苛责。两三年没工作,年龄优势失去了,学历又无长进,一般就竞争不过应届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了,他们在年龄上和学历上会比你更有竞争力。这时候,恶性循环就形成了:你越固执于编制考试,就越害怕失败,情绪越无法稳定,落选的可能性就越大。一分钱没赚过,转眼就要吹灭三十而立的生日蜡烛,这个关键年龄就会变得非常尴尬。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大学毕业,应该追求先有一份工作,而不是追求完美工作。工作难找,那就应该降低自己的要求,增加自己先有工作的概率。工作难找,还要等更好的工作,这是难上加难,自己拿自己开玩笑。
人生的许多第一次,都应该定位在“开始”,你接受自己的笨拙,那反而一点不难。经济学里有一条大规律——“干中学”,本事和能力不是想出来的,问题也不是你能完全预料到的,边干边学,自然会趋向于完美。
没有什么工作是没前途的,只要学习能力强,在工作中解决的问题足够多,效率高,职业的稳定,收入的增加,收获更多的自信,得到更高的职位,那是自然而然的事。
“干中学”不仅是经济学规律,更是人生规律,幻想有一个工作,一入门就不再需要学习,一劳永逸,那将得到“干中学”规律的惩罚。
说实话,在我看来,教师、公务员被大部分人,过度美化了,尤其是公务员。相对稳定,被裁员的可能性比普通企业要小,但这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一是自由流动性变低,你很可能就在某个地方、某个事业单位、某个岗位上待一辈子;二是收入天花板较低,公务员和教师,温饱无忧,但没有发财的可能。当然,有些人当了官,贪污受贿,是能发财,但这并非正道,毕竟普通公务员是多数,贪污风险的风险也大。
如果你是完美主义者(准确地说,应该是完美症患者),即使考上了你朝思暮想的编制,很快又会抱怨收入不高,升职不公。想要在编制里生存,更需要性格淡定,对“不完美”的接纳度更要高,你工作做得多,能力比别人抢,机会比别人少,职位比别人低,你也得认命。相反,非编制企业,反而更能趋近完美,你有能力,不给你相应的职位和待遇,下一秒就可以跳槽。
我倒是建议,不要死磕编制,最多花1年时间去考,考不上就赶紧找工作。在工作中,边干边学,你的能力和人格,才能慢慢舒展,慢慢健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