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葆玖:中国人,就得懂点京剧
(文章发表于2009年)(记者 袁毅)
初次见玖爷很偶然,18日晚7时,记者刚到晴川假日酒店门前,远远看见一位风度潇洒、长相酷似梅兰芳大师的人,在车前与人随意交谈。记者喊上摄影说一声“冲”,一路狂奔,近前一看,正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身穿紫色碎花衬衣,举止仪态万方。记者向他作自我介绍,他热情伸出手与记者握手,并顽皮地做出V字手势,摆好pose,让老记拍摄。
20日下午,玖爷一天没“活”,上午接受完央视等多家电视台采访后,又答应本报记者下午15分钟的独家专访。75岁的玖爷和蔼可亲,无所不谈,人品与艺品躁气全无、浑然天成,看得出他对艺术大师兼慈父梅兰芳发自心底的尊敬和爱戴。到了吃晚饭时间,记者的问题没问完,就随着玖爷从房间、到楼道、到电梯、到餐厅,一路追问下来。玖爷看见餐桌前坐着的马长礼等艺术家,开玩笑说:“审我呢!还没完!”虽然很劳累,玖爷仍然心平气和地答完记者所有问题。
记:您10岁开始学艺,梅兰芳琴师姜凤山说您压根不喜欢学戏。早起吊嗓子,都是他把您从被窝中拽出来?13岁后您第一次开始登台演出《四郎探母》等剧,当时父亲对您演出持肯定的态度吗?
梅:我早起要去学校念书,小时候,不单单是学戏,父亲对我们的教育抓得很紧,在法国天主教教会学校震旦附中念书,英文、法文两门外语,代数、几何、自然、地理,晚上下课后,回到家里学戏。我年轻时,父亲重点跟我说,除了学戏,还要有文化,老一辈吃亏就在缺文化。父亲让我一定念书,而且要在学校念不要在家里念,这方面要求是很严。
13岁第一次上台,跟我姐姐葆玥唱《四郎探母》。13岁、14岁学校寒暑假开始实习演出,父亲也总会去看,王幼卿老师不断地纠正,教我基本功,不断地说要提高,发音、咬字、唱腔都非常规范。那几年,边学边唱边实习边演出,我受益很大。
记:抗战期间,梅兰芳“蓄须明志”整日清闲,便经常看您学戏?您学戏父亲插手管吗?
梅:我父亲留胡子,但我学戏他不管。王瑶卿之侄王幼卿是我第一个老师,也是王派传人,昆曲教师是朱传茗,上海传字辈的,武功教师是陶玉芝,花旦教师是朱琴心。父亲说你一定要跟老师好好学,一定要尊师。那时我觉得,《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宇宙锋》多好听呀,怎么让我学基本功戏?父亲说必须学基本功戏,那些戏你以后慢慢再唱。那时,我很尊师敬长,老师来了,我很认真对待,不敢怠慢,绝对不许说我父亲不是那么唱的,那不允许。
记:1959年,您父亲在北京演《穆桂英挂帅》,作为国庆十周年的献礼剧。那一次您也参加了吗?
梅:当时我演杨文广,姐姐葆玥演杨金花,父子父女同台,我反串娃娃生,葆玥反串杨金花,非常有意思,台下是父亲,上台变母亲了,特别亲切、特别有回忆!
记:与父亲同台演出,您体会最多的是什么?
梅:每一场演出后,他都回来琢磨琢磨,演出效果怎么样,观众反应怎么样。他一辈子都在研究他的艺术、考虑他的艺术。——这个给我教育很深。不是说,演完了,就这样了,好了还要好,哪里还欠一点,观众反应不热烈,明天这么演再试一下。他的艺术能立于不败之地,我觉得就是他对艺术的认真、喜欢,尊重观众对他的爱戴。今天梅兰芳、梅派艺术能够到达观众永远喜欢、永远忘不了的境界,跟他毕生为人的真诚、爱心,包括他的爱国,对戏曲的不断创新等是绝对分不开的。
不论流行还是古典都不排斥
记:梅兰芳的爱好很多,从汽车到洋酒,钢琴、小提琴、西洋音乐书籍和乐谱,没有他不喜欢的?
梅:在国外,他接受东西太多了,他喜欢的东西太多了。我从小喜欢那么多东西,跟父亲爱好也有关系。他也很喜欢摄影、照相,照相机有好几个,有自己的小摄影机,到美国拍了不少东西;还有唱片,他很喜欢歌剧,小时候叫我听《蝴蝶夫人》、《卡门》,听听别人唱的什么。
记:您曾说,父亲当年就和邓丽君、周杰伦一样,路上拉车的都唱他的戏,您私下爱不爱听周杰伦的歌呢?
梅:我什么都听,迈克尔·杰克逊、塞拉·迪昂等我全有。我这人对流行也好,古典也好,都不排斥,大家喜欢,都有他的道理。当然我喜欢的就听,不喜欢的也觉得它是一门他们创建的唱法,对我有好处。
记:梅兰芳去世后,给您留下了大约价值几十个亿的收藏和家产,您母亲把这些全部献给国家了,只有一顶父亲在美国得到的博士帽留给了您?
梅:很高明的做法。如果给子女一分,这一代保留了,下一代就散失了,这些艺术珍品就没了。捐给国家,国家建一个博物馆,只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有梅兰芳纪念馆。博士帽在家里作为家藏吧,我将来也好好考,也戴个博士帽、也照个相。(开怀大笑)
我没有阴阳颠倒带来的疑惑
记:四大名旦们在舞台上扮演千娇百媚的女性,在生活中却是不折不扣的男子汉,您也是男旦,有过这种阴阳颠倒带来的疑惑吗?
梅:它是艺术,不是搞同性恋。按佛教说法,几代人做好事才能修一个男子身,谈何容易。台上是艺术,在台下你装什么女子?做男人多痛快!我没有阴阳颠倒带来的疑惑,我台下该怎么玩就怎么玩,台上艺术那是另外一回事,这完全是两回事。
记:学者徐城北认为,男旦的舞台青春明显比坤旦长久?您怎么看待21世纪男旦的前途和未来?
梅:对,男旦个高,在台上要比女的有一个性格上的不同,舞台上的分量也不同。男旦在台上一亮相,就比女的份量重,他是一个很饱满的艺术形象。21世纪的男旦,永远要培养下去,这不能没有,但并不鼓励非要怎么样,四大名旦都是男的,我们现在学的都是男旦底下的东西。当然我们也尊重女演员,那也是艺术的魅力。
记:从“同光十三绝”之一的梅巧玲开始,经梅竹芬的继承发展,到梅兰芳这一代发扬光大、自创梅派,您怎么概括梅派一脉相承的艺术特色?
梅:大方自然,从人物出发。该怎么演就怎么演,也不夸张,也不缩小,实实在在,一个诚、一个真、一个善、一个美,不雕琢的,给你永远是很自然的印象。
记:京剧界有“梅韵麒风”一说,现在梅派与谭派其他派别和甚至其他剧种交流当中,有无融会贯通之处?
梅:梅派都要融会贯通!我父亲跟那么多名演员演,京剧本身就融会贯通,跟周信芳、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这些流派全演过,都是融会贯通。艺术博大,像玻璃球一样,都透明的,没有任何不贯通的地方。
记:梅派的衣钵在您的下一代还有没有传人?您担忧过梅派嫡传后继无人吗?
梅:有啊,我的学生不少呀,李胜素、董圆圆、胡文阁等。梅派嫡传有好的,我们就培养,没有什么永远非要嫡传。你有条件我就教你,没有什么框框,但你得有条件。我大哥的孙子梅玮,他是北大中文系毕业,他喜欢戏,也会唱,也能表演,更重要的是他研究戏曲理论,整理的梅兰芳的艺术资料,把它上升到理论。
记:现在戏曲不景气、京剧边缘化,您觉得如何让更多年轻人继承文化遗产,并喜欢京剧呢?
梅:中国人从小就要学戏,从小就要看戏,京剧是国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从小带着孩子们去听戏去看戏去接触国粹艺术,孩子们大了自然就喜欢。京剧是文化,要振兴京剧,要从小抓起,教育部把京剧列入中小学课程了。让孩子们知道历史和京剧,有教育意义的戏都要学一点。
京剧要埋根,演员要从小培养,观众也要从小培养!如果不培养,孩子们大了,就只知道四大天王、动漫、哈利·波特,不知道戏曲,中国文化就麻烦了,中国文化不能没有戏曲。每个国家都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对中国京剧不懂,那完了,那你是不是中国人?
记:您现在的主要工作是哪些?如何振兴京剧和看待声光电等现代手段?
梅:我现在主要工作是在带研究生,演出并不多。为我父亲“音配像”配了不少,留给后代学生学戏。如何振兴京剧,要多培养角(尖子演员)嘛,京剧是角儿的艺术!戏本身也要不断创新!我父亲去世前几年,还排创新戏《穆桂英挂帅》。声光电等现代手段应该用来烘托,不能喧宾夺主!唱念做打是灵魂的东西,京剧必须姓京的,不能姓别的!
台上的玖爷活脱脱一位佳人,而在台下,75岁的他有时顽皮得像个孩童。
记者(以下简称记):电影《梅兰芳》引起巨大反响,其中,年轻的梅兰芳与老戏骨十三燕对擂斗戏一段是虚构的,有人认为是败笔,您怎么看?
梅葆玖(以下简称梅):历史上没有这段斗戏。陈凯歌也不容易,为拍片子煞费苦心,他不能按纪录片拍嘛,所以要有剧情。谭元寿老师都说了:电影是电影,我们谭家跟梅家永远不会有问题的!我跟元寿老师说:谭家跟梅家不是一代人关系,是几代人关系,从艺术上和京剧发展史上来说,谭家跟梅家分不开。电影有一些手法,就像咱们唱戏也得有戏,没戏就不卖座了!
记:电影《梅兰芳》中的唱段都是由您来演唱的,年轻梅兰芳的唱腔唱起来是不是难一些?
梅:在我来说,这都是从小学的戏,没什么太大困难。就是唱段调门高一点,速度比晚年稍微快一些,唱腔、板式都没动,声腔也没动。
记:陈凯歌评价梅兰芳是位英雄。作为最小的儿子,您眼里的父亲是什么形象?
梅:我们对父亲非常敬爱。他是仁慈长者,对子女和学生都非常爱护,而且对子女教育、工作非常开明,用今天话说就是非常开放,没有长者严教或者什么的,都是启发式的。毕竟他出国早,到美国、日本、欧洲,国外的他都了解。父亲在世的时候,我们对他非常敬爱,他对子女教育是认真的、抓得很紧的,但他并不让你觉得严厉。
记:您曾与父亲梅兰芳同台演绎《白蛇传》,父亲演白蛇,您演青蛇,当时心境是怎样的?
梅:第一次与父亲同台演出是17岁。第一次合演是昆曲《游园惊梦》,我父亲演杜丽娘,我演小春香;后来还有《断桥》,我父亲演白蛇,我演青蛇。他在台上演,我跟着配角,他在带我,哪点不合适,回来他就给我说、给我矫正。我跟他同台,我永远在看着他,他的身段怎么走,我应该怎么做,偶尔做得不对,他回来跟我说,也没有斥责我。他有一个最大优点,不让我产生恐惧感。让我觉得,这应该这么做,那不对,应该那么做,然后说得很轻松,再让我做,这样我就学进去了。
记:您父亲在艺术上是怎么教诲和指导您的?有什么最难忘的趣闻佚事?
梅:1956年到日本,中国访日京剧团,我们也去了,日本人对他的爱戴和艺术的评价,那时我就感觉到一位大艺术家,到国外人家也是那么尊敬和喜欢。艺术是不分国籍、不分国界的。在艺术上,父亲是很领先、很前卫的艺术家,他要我从小听歌剧,看芭蕾舞,好的话剧也要我看,好的得奥斯卡奖的电影都带我们去看,他的文化是一个大文化,不光是京剧这一小块。我跟他学,不单单是学戏,更重要的是学习一种对艺术的见解,全方位对世界文化的大包容,这个我确实是受益非浅。
人物名片
梅葆玖,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幼子,梅派艺术传人,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梅葆玖嗓音甜美圆润,唱念字真韵美,表演端庄大方,扮相、演唱都近似其父。艺业精湛,基础扎实,在青衣、花衫、刀马旦、昆曲等诸行当技艺方面,均有较高造诣。近年来,他致力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就梅派艺术的弘扬来讲,梅葆玖的影响力不言而喻,甚至对当今的京剧界来说也是举足轻重。1989年荣获美国纽约林肯美华艺术中心授予的亚洲杰出艺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