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是人间惆怅客||贾宝玉印象6:难以圆满的真挚爱情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故事,就是读了一百遍,还会为此悲欣交集、荡气回肠。黛玉的爱情表现的是旁若无人的酸妒、缠绵悱恻的诉求(她的诗)、无人成全的郁结、付诸东流的悲忿。宝钗的爱情表现的是识理识性的隐忍、大慈大悲的宽容、随缘随份的淡定、知命知身的安详。这两种色彩不同、风格迥异的爱情,让每一个品度的人如醉如痴。宝玉的爱情和她们俩比起来毫不逊色,他在爱情中表现出的虔诚的谦卑、无限的包容、纯真的向往、执着的坚持,亦让古今所有多情公子都望尘莫及。

宝玉的爱情是虔诚的。他对黛玉的爱超过自已对情感的渴望,超越了自己肤浅的欲念。

且看看宝玉是如何超越自己肤浅的欲念,走到爱情的深处。那一次,黛玉发现宝玉在看《会真记》(23回)后,宝玉把书递给黛玉道:“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黛玉接书来瞧,越看越爱看,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心内还默默记诵。一本爱情禁书,让两个相爱的少男少女沉湎其中,一时忘情。宝玉情不自禁地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觉得宝玉用淫词艳曲轻薄自己,欺负自己,哭着要去告诉舅舅舅母去。宝玉赌咒求饶方得罢休。

还有一次,宝玉到潇湘馆去看黛玉,闻得黛玉睡醒时不自觉地说了句“每日家情思睡昏昏”,戏文从黛玉那里脱口而出,她不好意思承认。待紫娟不遵黛玉指令,而遵照先宾后主的道理先为宝玉沏茶、再为黛玉端水洗漱时,宝玉借赞赏紫娟也说道:“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林黛玉登时撂下脸来,说宝玉“看了混帐书,也来拿我取笑儿。我成了爷们解闷的。”宝玉不知要怎样,心下慌了,又不免有一番自责和求饶。

面对爱情,黛玉自尊而又矜持,宝玉热烈而又谦卑。他情不自禁的表白遭到黛玉的激烈抵触,使他意识到真挚的爱情不容轻浮。他理解并尊重黛玉,对黛玉的爱恋,不仅不因为黛玉的强烈自尊而退却,反而对黛玉越发的“昵而敬之”。这种在爱人面前的谦卑和在爱情之中的坚定态度,源于他爱的虔诚,正如周国平所言:“爱情不风流,那是灵魂的事。”

宝玉的爱情是宽厚的。黛玉敏感而多疑,宝玉用无限的宽容和体贴让黛玉每次在怒过、痛过之后,感受到他更加浓厚的情意。

对黛玉的迁就照顾仿佛是宝玉与生俱来的责任。黛玉初来时,宝玉和这个神仙般的妹妹“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及至宝钗来了,“宝玉视姊妹弟兄皆出一意,并无亲疏远近之别。”只是对黛玉“比别个姊妹熟惯些。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那时,黛玉已朦胧地开始对感情专一的渴望,而宝玉却浑然不觉。就算在这种时候,宝玉对黛玉的使性子,还是每每“自悔言语冒撞,前去俯就”。有这样一个体贴的宝哥哥,黛玉再苦也是幸福的。

其实宝玉也有自己的个性,也有自己的脾气,也有随意的时候。一次,黛玉误剪香囊时,宝玉抗议:“'你也不用剪,我知道你是懒待给我东西。我连这荷包奉还,何如?’说着,掷向他怀中便走。”另一次,黛玉讥讽宝玉因绊在宝钗处,以至于湘云来时没有“早飞过来了”,宝玉回敬道:“只许同你顽,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去他那里一趟,就说这话。”还有一次,宝玉不陪伴黛玉回贾母处吃饭,要和母亲一起吃斋,宝钗叫他“好歹陪林妹妹走走,不然林妹妹会不自在”。宝玉却说:“理他呢,一会子就好了。”但是,当他理解了黛玉的依赖和含酸、是因为对自己的至爱和不放心之后,他就再也不敢怠慢和冲撞黛玉,曾经的任性荡然无存。

再看看宝玉是怎样细致入微地照顾黛玉的感受。黛玉去看望宝钗时,发现宝玉在那里,心里很不自在,又说自己来的不是时候,又含沙射影责怪宝玉平时不听自己的话,对宝钗的话“倒比圣旨还要尊些”。宝玉听了只是嘻嘻地笑。等到黛玉问他回不回去时,宝玉忙说:“你要走,我和你一同走。”这简单的一句回答,是宝玉对“亲不间疏、先不僭后”最好的诠释,体现了宝玉对黛玉的理解、体谅和安抚,他把黛玉沷来的酸醋变成甜蜜的爱情汁液,奉还给她。

宝玉最不能容忍的是黛玉冤枉他“想着自己的好姻缘”,冤枉他在意“金玉良缘”。除此之处,黛玉所有因为爱情而表现出来无忌的尖刻,宝玉就都能够接受和体谅。正如周国平所言:“与其说有理解才有爱,毋宁说有爱才有理解。爱一个人,就会设身处地地为这个人着想,于是'理解’了”。宝玉正是这样理解了黛玉,他懂得了黛玉眼泪里那深沉的苦涩,他的柔情便忍不住的在心中流淌,他要用宽厚的爱来安慰黛玉生命的孤寂!

宝玉的爱情是纯真的。他的爱情超越了外表的吸引、超越了世俗的标准。

宝玉虽然和黛玉两小无猜、一起长大,但宝钗的到来给了宝、黛感情很大的冲击。看惯了黛玉的娇弱婉转,宝钗的丰盈妩媚让宝玉耳目一新。当宝玉看到宝钗的一段酥臂之后,便无法克制那羡慕之情了,因没福得摸那段酥臂,便盼望她长在林妹妹的身上,再又想起“金玉”之事,接着看到宝钗姿容艳美、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

宝钗在写诗评诗中,表现的才情不在黛玉之下,尤其是她的一阙《临江仙》,逆翻古人之意,体现出一个女儿家的豪迈与豁达。她在医学、画画、戏曲欣赏多方面的学识,是大观园里的女儿们所不能及的。

宝钗处事得体,说话做事既维护自己的自尊又不让别人难堪。当袭人讲到宝玉挨打可能与薛蟠有关时,宝玉正担心宝钗听了袭人的话而不自在,宝钗却说:“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这些防嫌小事.袭姑娘从小儿只见宝兄弟这么样细心的人。你何尝见过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的人。”几句话,入情入理地箴戒了宝玉,坦然从容地维护了哥哥,还不动声色地表白了自己对袭人造次的不介意,让宝玉安心,让袭人羞愧难言。这足见宝钗的心胸远远超然于宝玉之上,是宝玉不能够以心度腹的。

克制而又内敛的宝钗,有时候也不自觉地流露出对宝玉的情意。宝玉大承苔挞之后,她及时送来棒疮药,还情不自禁为宝玉受痛流下眼泪。一次午睡时去怡红院,看到袭人为宝玉绣兜肚,她也是不知不觉地坐在宝玉的睡塌边,绣了三片叶子。因为她是那么持重、端庄的一个女孩子,所以她微微散射出来的情意格外鲜活动人。

宝钗的冰雪聪明、雍容大度,感情静水流深,怎不让宝玉动情?当宝钗探望宝玉时,宝玉听了她关切的话语、看着她心痛的表情,不觉心中大畅,觉得死亦无憾,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当莺儿去为宝玉打络子时,说起“我们姑娘(宝钗)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时,宝玉迫不及待地问:“好处在那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

宝玉被宝钗这样的女孩子吸引,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宝玉一开始并没有拒绝这种吸引,并屡屡为她忘情。当他透过黛、钗言行,深入认识到她们的内心世界后,才作出最终的抉择。

宝玉最讨厌谈讲仕途经济的禄蠹,尤其是女孩子讲,他更加痛心疾首。“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而黛玉从来不曾对宝玉讲什么仕途经济之类的“混帐话”。宝玉要保有清净的本心,以不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世人不理解他,认为他是“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也就罢了,他想不通为什么身边这些“清静的女儿”,如宝钗、湘云之辈也不理解他,还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可见只有黛玉才是他唯一的知音。于是,宝玉义无反顾地把爱情献给了黛玉。他放弃了动人的容貌和世俗认可的品德,选择了思想的共鸣与心灵的相契,因此他的爱情格外纯真!

宝玉纯真的爱情不仅表现在他对爱人的选择上,更表现在他一旦选择了黛玉,就对宝钗再也没有非分之想。他对莺儿说“不知道什么人消受你们主子奴才两个”。薛姨妈对他这个准女婿的有意疏远,他毫无知觉,还当是没有去看望宝钗而让姨妈不高兴。从此,宝玉“在爱情中自愿放弃了意志的自由”,一颗滚烫的心任由黛玉驾驭。

宝玉的爱情也是愁苦的。他信守“木石前盟”三生约,憧憬着花好月圆的美好结局,但始终摆脱不了“金玉良缘”的阴影,最终无奈地终身误。

曾经,在和同事说起《红楼梦》时,我们都说讨厌宝玉。一是讨厌他虽然心里有妹妹,但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的暧昧态度。二是讨厌他对黛玉所说的“你放心”,是一个空头许诺,作为一个男孩子,他从不曾为这份感情有一个圆满的结果作出过任何努力。当我再一次走进宝玉的情感世界时,我理解了他。宝玉对爱情的确定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允许他对身边的女孩子深入认识和选择。而他在爱情上只知道爱,对结果的不作为,实在有他难以言说的苦衷。

横垣在他和黛玉的爱情路上一个大的障碍是“金玉良缘”之说,黛玉在意,宝玉也在意,以至于他在梦里都叫出来:“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可现实中只有他坚信“木石前盟”,连黛玉都不敢相信,他孤立无援。宝玉不是没有努力过,他多次在贾母面前想勾引贾母夸黛玉,结果总是出乎意料地让贾母夸起了宝钗。姐姐元妃从宫里传来的礼物,独宝钗与宝玉一样,而黛玉与其他姐妹相同。聪明如宝玉,不会体察不到府里的当家人对黛玉不认可的态度,他没有陈情的机会。“最深邃的爱情都是'见人羞、惊人问、怕人知’”的,宝玉的怕人知则有一层更大的忧患:他知道,爱不爱谁,他可以有自己坚定的选择,但是,娶谁作妻子,他一点权利都没有。他知道他们的爱情不能见容于世俗,他担心美好的爱情见光死。如若那样,叫人情何以堪?!宝玉只能带着一身病愁渺茫地期待。

宝玉的爱情悲剧不仅在于有情人难成眷属,更在于爱情中的苦闷彷徨、惆怅郁结。宝玉把一颗心交给了黛玉,可黛玉每每拿“好姻缘”、“金玉良缘”说事,气得宝玉流着泪伤心地说:“我是白认得你了。”黛玉到死也不能充分估计自己在宝玉心中无可替代的份量,不能充分估计自己的悲剧对宝玉的沉重打击。宝玉不想误了宝钗,却偏有金玉良缘的宿命,让两个生活目标相反的人走到同一屋檐下,过上了“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的日子。宝玉不想辜负黛玉而辜负了黛玉,不想亵渎宝钗而亵渎了宝钗。真正是“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