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期“明四家”仇英大师二十九幅绘画赏析

明代中期,院画势力日衰,“浙派”也渐趋末流。代之而起的是活跃于苏州地区的“吴门画派”。由于此时期苏州经济繁荣,各种工商行业发展迅猛,直接推动了文化艺术事业的兴旺发达。因此这一地区成为当地和四方文人聚会的最好场所。“吴门画派”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吴门画派以沈周为领袖,文征明继起,一时追随者很多,形成明代后期一大流派。同时生活在苏州的唐寅和仇英,也以绘画著称于世,和沈周、文征明一同被称为“吴门四家”。

“吴门四家”中沈、文、唐三家共同特点是都属于文人笔墨,仇英虽是职业画家出身,但画风受到文人画家的影响。他们四家的绘画成就,都是多方面的,他们技艺全面,题材广泛。所画山水,既能表现雄伟险峻的北方山川,也能描写清雅秀润的南方风景。他们运用熟练的笔墨,描写周围的园林景物,把表现文人生活题材的山水画提高到新的水平,开拓了元明清以来山水画的新境界。由于他们对后世绘画影响深远,也被后人誉为“明四家”。中期吴门画派沈周【庐山高】文徽明【万壑争流】周臣【春泉小隐】唐寅【山路松风】仇英【桃源仙境】,这里介绍明代中期仇英绘画作品。

明代仇英(约1497-1552)字实父,号十洲,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苏州。中国明代绘画大师,明四家之一。

仇英尤其擅画人物,尤长仕女,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或圆转流美,或劲丽艳爽。偶作花鸟,亦明丽有致。

仇英是明代最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吴门四家” ,亦称“天门四杰”。仇英在他的画上,一般只题名款,尽量少写文字,为的是不破坏画面美感,因此画史评价他为追求艺术境界的仙人。存世画迹有《汉宫春晓图》、《桃源仙境图》、《赤壁图》、《玉洞仙源图》、《桃村草堂图》、《剑阁图》、《松溪论画图》、《桃花源图》、《仙山楼阁图》、《莲溪渔隐图》、《桐阴清话轴》、《秋江待渡图》、《东林图卷》、《捣衣图》、《千秋绝艳图》、《修竹仕女图》、《枫溪垂钓图》、《四季仕女图》、《沙汀鸳鸯图》、《临宋萧照高宗瑞应图》、《清明上河图》、《人物故事册之竹院品古图》、《归汾图》、《仿李唐山水》、《春游晚归图》、《松溪横笛图》、《春庭行乐图》、《梧竹消夏图》、《采芝图》等。

明代中期仇英《汉宫春晓图》赏析

《汉宫春晓图》原件为绢本,长30.9厘米,横574.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

汉宫春晓图:本幅以春日晨曦中的汉人宫廷为题,描绘后宫佳丽百态;其中,并包含有画师毛延寿为王昭君写像的著名故事。

画中人物的服饰,有着典型的唐风;家具则具有明代特色。因此画中描绘的绝非汉代宫廷,而是汉人宫廷。

全画构景繁复,用笔清劲而赋色妍雅,林木、奇石与华丽的宫阙穿插掩映,铺陈出宛如仙境般的瑰丽景象。除却美女群像之外,复融入琴棋书画、鉴古、莳花等文人式的休闲活动,诚为仇英历史故事画中的精彩之作。

宫殿楼阁,山石卉木,宦侍宫娥,各执其事,描绘宫中嫔妃生活极为生动。画始于宫廷外景,晓烟中露出柳梢,花柳点出“春”,晨烟点出“晓”。围墙内一湾渠水,鸳鸯白鹇飞翔栖息。一宫女领三孩童倚栏眺望水上飞鹇。宫室内两宫女冠袍持宫扇,似待参加仪仗。一宫女凭栏望窗外孔雀。两便装宫女,一饲喂孔雀,一依傍门后。户外一人提壶下阶,三人分捧锦袱杂器侍立,一后妃拢手危立,注视宫女灌溉牡丹,牡丹左方一女伴随两鬟,一鬟浇花,一鬟持扇,上方填画屋宇阶棂。有一树似梨开白花,树下有人摘花承以金盆,有人采花插鬓,有人持扇迤逦而来。再左平轩突出,轩内女乐一组,有婆娑起舞者,有拍手相和者,,有鼓弄乐器者,有持笙登级者。轩后屋中两人正在整装。阶下六入围观地下一摊花草,同作斗草的戏,其余两人正匆匆赶来。上方门内两人却罢琴卧地读谱。正屋一大群人,弈棋、熨练、刺绣、弄儿,各有所事。阶下六人,捧壶携器闲谈。左厢两人弄乐。再左正屋中一人似后妃,画工为的写照。另有十余人拱卫侍从。最后宫女一人扑蝶于柳梢。柳外宫墙,男卫四人,分立于宫墙的内外。全卷于一组女乐处分为上下两辑,合为一卷,画工精细,色彩雅丽。

明代中期仇英《桃源仙境图》赏析

仇英 《桃园仙境图》 绢本设色 175×66.7cm 天津博物馆藏

桃源仙境图:此图为重彩大青绿山水,深受南宋赵伯驹兄弟工致一路画风的影响,又兼取刘松年精巧明丽的用笔、用色。全画以竖幅高远章法,分三层叠进,近景为深壑、小桥、流水,桥上有童子捧瓯而过。板桥过处,青草铺地,另一童子携食盒亢于岸头。隔小溪为山洞,内有钟乳石悬壁,有泉淌漾而出,洞口水边有一位仙者弹琴,两位仙者于旁静听,传神入微。仙者傍依的山根岩石间,有山桃杂卉伴卧松而开放,古松自右岸斜坡横卧于洞顶,松皮龙壳,青藤盘绕,与左岸山岩之山桃相呼应,境界超逸,非神仙之属,又怎能到这里生存!这是作品的主题部分。洞顶清霭虚掩处,有小路自云中显现,绕过山梁及松林,琼阁高筑与松柏相辉映,山涧有清泉,挟乱石而流泻,涧边杂卉仙草益发,石上小亭别具,山间浮云缭绕,斜晖之中,几组远山,一派云海,更使画面境界无尽。

明代中期仇英《赤壁图》赏析

仇英《赤壁图》绢本、设色,长292.1厘米,宽26.1厘米。辽宁省博物馆所藏

《赤壁图》是仇英按北宋词人苏轼的赋词原意、并仿前人与同代人《赤壁图》所创作。

仇英传世佳作《赤壁图》目前所见有三幅:一藏辽宁省博物馆,一藏上海博物馆,再者则是《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的这一卷。前二幅皆绢本短卷,画的都是白露横江、断岸千尺,东坡与客泛舟中流这一情景。本幅则为纸本而略长,构思立意较前二图更为丰富美备。以石青、石绿为主色调,后段多了苇汀浅屿、石桥曲涧、秋林霜浓等山间夜景。其布局爽朗明媚,用笔工细绵密,敷色淡雅清丽,技法纯熟稳健,具有笔致墨韵,为仇英佳作。

仇英赤壁图之一手卷纸本设色

此幅《赤壁图》上钤有“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及“三希堂精鉴玺”等印,笔法俊朗,风神秀雅,气息纯正,款字极精,印章亦佳。加上又是清宫旧藏且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清晰可考,珍稀之极。

仇英赤壁图之三绢本设色纵24.3厘米横39.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画以宋代苏东坡《后赤壁赋》为诗意,描绘苏轼携友泛舟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将一个秋高气爽、月光如银的宁静夜晚极富诗情地融入于令人陶醉的画意之中。读者可以借画家营造的美景,去想象苏轼舍舟登岸,“摄衣而上,履腵岩,披蒙茸……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这一夜游情境。

明代中期仇英《玉洞仙源图》赏析

仇英《玉洞仙源图》纵167厘米,横65.2厘米,绢本。藏台北博物院

《玉洞仙源图》是他传世的大青绿山水代表作之一,画面奇峰峻岭,苍松翠柏,琼楼水阁,溶洞流溪,云烟缥缈其间,山壑或隐或现。溪水潺湲的溶洞前,一隐士临流盘膝,停琴静坐,侍童们忙着煮茶、端盘、陈设古玩,俨然人间仙境。这类隐逸题材作品十分多见,而仇英在幽美宁静的意境中表现了一种明快的情调,健康的意趣,在同类作品中颇具特色。作品取景宏阔,结构严整,层次清晰,布局有序,景物繁杂而不拥塞,人物虽小但刻画精细,位置突出,反映出画家在驾驭复杂场景、安排主从次序方面精深的造诣。

此图用大青绿设色,细劲的线条勾勒轮廓,浓艳的石青石绿渲染山石,同时融以细密的皴法,追求色调的和谐,在宗法南宋青绿山水大家赵伯驹的基础上有所变化,代表了仇英青绿山水的典型画风。

明代中期仇英《桃村草堂图》赏析

明代 仇英《桃村草堂图》 绢本设色 纵150厘米 横5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描绘的是一幅幽深静逸的隐居环境。草堂位于山坳。其后是桃林一片,溪流出其下,有一童子踞溪侧洗砚。更上则高岭白云,丛树列布,极幽深之致。整幅画意境如诗如画,画法精细工整,细致入微。通幅大青绿着色,色彩艳丽深重。方薰在《山静居论画》中说:“设色不以深浅为难,难于色彩相合,合则神气生动。”这幅画是把滴翠的石绿、秀雅的淡赭、温润的墨色,自然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具有一种不媚不俗的艺术效果。

明代中期仇英《剑阁图》赏析

明代仇英《剑阁图》绢本设色295.4乘以101.9上海博物馆

剑阁指的是四川剑阁县北大、小剑山的栈道,这里又叫剑门关。栈道是三国时期诸葛亮担任蜀国丞相时修建的,是从四川通往汉中的要道。

仇英《剑阁图》是一幅巨幅的青绿山水画,笔法全学李唐。整幅作品峰峦重叠,远处是白皑皑的雪崖,近处是重彩辉煌的山峦,陡峭的绝壁如刀削一样,崎岖的栈道上树林成荫,残雪覆盖。栈道上的人马很多,但是每个人的神态动作却不相同。有的人骑在马上,艰难地前行着;有的人回头张望,还有的把手放在嘴边呵冻。这些细节的描写和这种丰满壮丽的场面,都是为了突出栈道艰难这个主题。这幅作品色彩浓艳,光彩夺目,是仇英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明代中期仇英《松溪论画图》赏析

明 仇英 松溪论画图,明代,绢本,设色,纵60厘米,横105厘米。吉林省博物馆藏。

《松溪论画图》左侧画苍松巨岩,临水平坡上,有二老者席地而坐,欣赏画卷,还有二童在树下汲水煮茶。人物形态准确生动,形神毕肖,颇有生活情趣。山石采用“小斧劈”皴法,方硬嶙峋,富有质感。画面意境清旷,静中见动。

明代中期仇英《桃花源图》赏析

明代仇英《桃花源图》一幅纸本重彩中国画,尺寸规格:33.0cm x 472cm,现收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桃花源图卷》的题材取自东晋隐士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描绘了人们理想中的隐居胜地,成为后世画家热衷描绘的题材,仇英的《桃花源图卷》描绘文人理想中的隐居之乐。此图为重彩大青绿山水。《桃花源图卷》追求的是文人雅士理想中的世外桃源,表现文人休闲生活的主题,整个山水都围绕着人物来营造意境,人物在他的画中是整体画面的中心,充分体现了仇英在人物画和山水画上精深的艺术力。画面富有浓厚的装饰性趣味,让人把桃花源的故事,引起仙乡灵境的联想。

《桃花源图》远处峰峦起伏,幽深高远,山间云蒸雾漫,远山深处庙台亭阁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若仙若幻,流水木桥,奇松虬曲,景致幽雅。在艺术表现上,画家勾勒精工。不论一草一木,一枝一叶,还是人物的动态和表情都描绘的细致入微,严谨工细。通幅青绿着色,色彩艳丽雅美。显示了仇英精深的人物和山水表现能力。本画将那些遥不可及的世外桃源之景,真实地展现于世人眼前,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奇妙感觉。真可谓国宝珍品。

明代中期仇英《仙山楼阁图》赏析

明代,仇英《仙山楼阁图》立轴,绢本设色,纵118厘米,横41.5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仙山楼阁图画面青山白云,翠竹苍松,水阁临流,阁中二人对坐观望山景。构图左右对称,趋于平衡,突破边角之景;用线细劲而含蓄秀润,少刻露之痕;皴法中夹以类似折带、乱柴皴的短斫,显得随意灵动;墨色轻淡融和、色调明快。

《仙山楼阁图》脱胎于南宋“院体”,又兼容文人画之长,具雅逸之致。画面青山白云,翠竹苍松,水阁临流,阁中二人对坐观望山景。特写的景致,劲遒的松枝,坚峭的山石,劲利的用笔,以及小斧劈皴等,都存“院体”遗规。

《仙山楼阁图》构图左右对称,趋于平衡,突破边角之景;用线细劲而含蓄秀润,少刻露之痕;皴法中夹以类似折带、乱柴皴的短斫,显得随意灵动;墨色轻淡融和,色调明快。如杨翰在《扫石轩画谈》中所评:“笔笔皆如铁丝,有起有止,有韵有情,亦多疏散之气,如唐人小楷、令人探索无尽。”画面上方楷书为陆师道所题,乃明代官员,师承文征明,严整恭谨地概述与仇英的画面配合得相得益彰

明代中期仇英《莲溪渔隐图轴》赏析

明代,仇英《莲溪渔隐图轴》立轴,绢本青绿设色,纵126.5厘米,横66.3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仇英《莲溪渔隐图》为青绿山水画,描绘莲溪渔家风光。画面清溪水田,绿阴丛树,数栋房舍坐落于岸上疏林之中。对面云山起伏,一高士在侍者陪同下伫立沉思,一罾临岸纲鱼,以点出渔隐的主题。全画布景清远疏旷,用笔工中有写,灵活多变,于严谨中寓潇洒之趣,与常见的仇氏画风不同。画中自题“莲溪渔隐图,仇英实父制”。钤“实父”、“仇英”二印。曾经请梁清标、安岐和吴舜升等鉴藏。

此画描绘的是青绿平远山水。前景是坡岸、湖水、人家。中段平水漫漫,对岸山前村舍,远山连连。在布局上,清新旷远,前景、中景、远景,错落有致。笔法工整不失仇英工细谨严的风致,但又有潇洒意趣,前景的工细浓丽与远景的润泽简淡,使这幅莲溪渔隐图景在清旷秀丽中闪现出文人画的妍雅温润的意趣。《莲溪渔隐图》有着其简淡率意的一面。从题款“仇英实父制”五字来看,这是一幅画家自娱作品,没受顾主限制,故整幅作品在工细中显现出潇洒意趣,体现出一代大师的风范,成为了仇英绘画作品中的精品之作。

明代中期仇英《桐阴清话轴》赏析

明仇英《桐阴清话轴》 279.5x100公分、全幅 124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幅画石峰嶙嶙,梧桐垂荫。树下两人拱立清谈,一童悄然侍立。前景另绘丛筱沿坡,野水奔流。此等景境,纵或出自画家揣想,然而人语溪声,竟恍若身历其境。岩岩画法,明显受到周臣《宁戚饭牛图》的直接影响。不过仇英此作较周臣略为谨慎,虽然线条挺拔劲健,强调笔墨的速度美感,但皴法则尽量包藏在轮廓之内,并且让岩石表面布满肌理与明暗变化,不失却形象的精准掌握

明代中期仇英《秋江待渡图》赏析

明代,仇英《秋江待渡图》立轴,绢本设色,纵155.4厘米,横133.4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秋江待渡图》绘青松红树,崇山环抱。山中白云缭绕,变幻莫测。江中轻舟数叶,徐徐缓行。彼岸数人似焦急如焚,等待渡船,以点出主题。图中笔墨精工而富有士气,设色妍丽,山石颇似刘松年画法。构图平中求险,静中寓动,不愧是仇氏画中的精品。本幅无名款,钤有“仇英实父”等印。历经明代著名收藏家项元汴,清安岐、高宗弘历收藏,《石渠宝笈续编》着。

《秋江待渡图》刻画精细,无论一砖一瓦,一枝一叶,还是人物的表情,都描绘得精细入微。更为重要的是这幅画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如诗一般的意境:一汪茫茫的秋水,远岸的山峦画得很实,由云端相隔,白云下面的茅舍、树林画得精工细小,所以,将白云上面的山推得很远。同样,近岸的山峦很高,村落画得相当精细,拉大了空间距离。这幅画的画面不大,但是境界开阔,有咫尺千里之妙,同时还画出了秋天无限寥廓的季节特色。这幅画也说明仇英十分注重意境的刻画,他画笔下的山可游,屋可居,生活气息浓郁,有别于某些文人画家中流露出的那种寥寂、孤高、遁世的格调。

明代中期仇英《东林图卷》赏析

《东林图卷》,明代,仇英,绢本青绿设色,纵29.5厘米,横136.4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东林图卷》款署:仇英实父为东林先生制。唐寅题跋:抑抑威仪武肃支,乡吾同举学吾师。百年旧宅黄茅厚,四座诸生绛幙垂。灵出尾箕身独禀,器云瑚琏众咸推期(点去)。佗年抚翼烟霄上,故旧吾当不见遗。年生唐寅。

唐寅题跋:抑抑威仪武肃支。乡吾同举学吾师。百年旧宅黄茅厚。四座诸生绛幙垂。灵出尾箕身独禀。器云瑚琏众咸推期(点去)。佗年抚翼烟霄上。故旧吾当不见遗。年生唐寅。

高轩时复贲编蓬。肝胆横披国士风。谦德不放过揖让。道心惟在此冲融。抚膺问学饶君富。屈指庚年愧我同。行展经纶佐天子。鹪鹩何日附冥鸿。猥末张灵奉同。

代中期仇英《捣衣图》赏析

《捣衣图》,明代,仇英,立轴,纸本水墨,纵95.3厘米,横28.2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仇英有些作品,比较注意自我意绪的抒发,较自如地运用经过陶铸后的笔墨技法,具有较强的艺术个性。《捣衣图》中人物的画法,衣纹清劲畅利,简洁明快,脸部线描精细柔和,以中锋运笔,不使偃笔,骨力坚挺,将宋人的精工与元人的放逸融为一体。

明代中期仇英《千秋绝艳图》赏析

《千秋绝艳图》 绢本设色 29.5厘米横667.5厘米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此卷在6米多长的画面上,绘写了近70位古代仕女形象,包括从秦汉到明代各个朝代中比较著名、见诸于史实或传说并在社会或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女性,包括唐 代女诗人名妓薛涛、南齐时钱塘才女名妓苏小小、明代女书画家金陵名妓薛素素、步非烟、绿珠、罗敷、杨贵妃、王昭君、赵姬、寿昌公主、罗惜惜、华春娘、苏若 兰等,所以称作“千秋绝艳”图。画中女子采用工笔重彩写出,多用铁线描钩勒衣纹。服饰敷彩妍丽鲜明。

明代中期仇英《修竹仕女图》赏析

修竹仕女图,立轴,绢本,设色,纵88.3厘米横:62.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工整纤丽,飘逸优雅。庭院内修篁疏淡,奇石卧立,一仕女,宽袖长裙,信步闲踱,凝视远方。画家用细腻的笔墨,刻画仕女脉脉含情的心理状态,也透露出其空虚、无聊的精神面貌。此图吸收唐宋仕女画的技法,人物线条用兰叶描而又稍细,劲挺流畅。高耸的发髻,丰满的体态,似周昉笔下的唐代贵族妇女形象。

仇英是明代中期画坛上难得的全能画家。人物、山水、花鸟、界画无所不工,青绿、浅绛、水墨、工笔、写意俱极精妙。此幅《修竹仕女图》中仕女作唐妆,形象秀丽,衣纹铁线描,细劲流畅,画法从五代、宋人传统发展而来。在撷取典型情节、形象表达题意方面,显示画家的缜密巧思。

明代中期仇英《枫溪垂钓图》轴赏析

枫溪垂钓图轴,纸本,设色,纵127厘米,横38.5厘米。湖南省博物馆藏。

在图下右边石缝内置有楷书“仇英”二小字款,下钤“实父”小长方形白文印与“仇英之印”方形白文印。此图画工细而见气势,反映了仇英的山水画的典型风格。

画面展示了深秋辽阔的山川郊野的壮丽景色,远处楼阁隐现于山间的丛林和流动的云雾中;中景处层峦叠嶂;近景为红枫映掩的溪江上,身着素色朝服的士大夫在轻舟上静坐垂钓。画面高嶂巨壁,丘壑深远,笔墨健劲纯熟,设色古朴,采取传统的皴、擦、点、染相结合,使画幅气势雄阔,景致迷人,予人以心旷神怡之感。画首有清乾隆帝的题诗:“枫落吴江候,烟蓬破冷浮;聊存竿线意,讵为釜鬲求。山色早辞夏,波光宜是秋;思莼风味在,静与日相谋。”落款为:“戌子秋月御题”(戌子系乾隆二十三年,即1768年)下钤有“乾隆宸翰”朱文小方印。图右上角钤有“乾隆御览之宝”圆形朱文印,与“淳化轩图书珍秘宝”白文方形印二方。

明代中期仇英《四季仕女图》赏析

四季仕女图,长卷,绢木,水墨,纵:29.6厘米,横:300.9厘米。日本大和文化馆藏。

明代仇英四季仕女图是一幅表现宫女们四季游乐的画卷,图用春、夏、秋、冬四个场景画出。与树石相隔巧妙地连接在一起。作者画法以唐宋为宗,尤擅青绿山水和仕女图。呈现精致,画风优美,极具功力。

仇英此图应项元淇之约而作。人物襟带飘然,风度高雅,环境清幽,景色宜人。笔法细腻严谨,设色鲜丽明艳,为仇英青绿山水画代表作。自识“仇实父为少岳先生制”,钤“十洲”印。裱边有明董其昌、子固及近人徐宗浩题记三则。经清内府收藏,后为徐石雪所得。未见著录。1957年徐石雪捐献故宫博物院。

明代中期仇英《沙汀鸳鸯图》赏析

沙汀鸳鸯图纸本,设色,纵78.9厘米,横27.4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仇英较少作花鸟,但画必精工典丽。此图画水汀中栖一对鸳鸯,伴以奇花异石、沙汀竹篁,春意深浓。鸳鸯的姿态生动,颇费经营,刻画精致。图中大片春水,近处清澈见底,水草挺拔,生机勃勃。作者用笔皴擦柔和,敷色层次丰富浑融,深具宋人的写生功力与元人的笔意。图上有彭年、袁褧题诗。上书隶书年款“ 庚子(公元一五四○年)夏仇英实父制”,约为仇英五十岁时作。钤“实父”白文方印、“仇英”朱文方印,押角钤“十洲”朱文方印、“南阳”白文方印。

明代中期仇英《临宋萧照高宗瑞应图》赏析

临宋萧照高宗瑞应图,绢本,设色,纵33、横723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是作者临摹南宋“院体”画家萧照的稿本,内容描写南宋初曹勋为迎合高宗赵构的旨意,歌颂中兴而编撰的祥瑞故事。原为六段,现存四段:一、占卜。徽、钦二帝被俘后,显仁皇后在行殿用棋占卜,兆告康王继位,众皆庆贺。二、渡河。一骑陷落冰河,惟赵构得免。三、授衣。萝黄袍加身。四、射兔。高宗戎装骑驰,箭中白兔。全画用笔粗重,设色妍丽,构图平远,既有宋画古拙雄劲的特色,又有文人画的韵致,不愧为仇英摹古精作。卷末署有“吴郡仇英实父谨摹”款,钤“实父”、“十洲”二印。引首有董其昌书“仇英临宋萧照《高宗瑞应图》其昌”。后幅有董其昌、秦松龄、尹绳孙、许之渐、黄家舒、吴伟业六家题记。经项元汴、梁清标、耿信公等鉴藏。

明代中期仇英《清明上河图》赏析

明代仇英的《清明上河图》长达9.87米,高0.3米,画中人物超过2000个。采用青绿重彩工笔,描绘了明代苏州热闹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风情,天平山、运河、古城墙,当时苏州地区标志性建筑皆清晰可辨,整个画卷充满山清水绿之明媚。

此卷《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明朝时期苏州城远近郊、城内、宫城等清明佳节的情景。画面人物共两千多个,或动或静,栩栩如生。

整篇画卷主要可分为四个大内容:

首先是村郊风光,尽是绵绵不绝的群山,风景优美的田园景象。随之伴身左右的就是一望无边的河流,河边还有牧童骑牛的美景。

然后是横跨两岸的虹桥,河中船只摩肩接踵,两岸一片繁忙景象。沿着河边一直行走,穿越过虹桥,有小童在草地上嬉戏,市民聚集于戏台观看民间演出。

第三段落为市区街道,顺着河道,从城门外进入到市集里面,各色人群、各种店铺、各式车轿映入眼帘,房屋工整,路上的人熙熙攘攘。

最后一段为金明池宫殿。画面以宏伟辉煌的宫廷建筑、热闹的龙舟竞技来结束,定格于山间宏伟辉煌的楼阁殿宇。

整个画卷内容复杂,整体来看其中出现了山川、城墙、街巷、桥梁、房屋、店铺和戏台等,涉及婚娶、宴饮、赶集等生活场景。有人在婚丧嫁娶,有人在田间辛勤劳作,有人在集市上才艺展示,也有人在进行生意买卖等等。除了生活秀,还有风光秀,连绵的山峰,坚硬的城墙以及鲜艳的房屋桥梁瓦片,人群集中的商店戏台等等。

仇本《清明上河图》流传有序,其艺术欣赏研究价值虽不能与张择端的宋本《清明上河图》相媲美,但在历代《清明上河图》摹本中属精品。据专家分析,仇英在创作该《清明上河图》时很可能参照了张择端的构图形式,但茶肆酒楼、装裱店、洗染坊细微处体现的则是江南水乡特有的生活情致,这当中包含艺术家的自身风格。

1945年伪满溥仪逃跑时共将包括《清明上河图》在内的

多件文物弃置在沈阳机场。1950年,共有三幅《清明上河图》被送到辽宁省博物馆的前身东北博物馆,鉴定家杨仁恺除发现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迹外,还发现了仇本《清明上河图》。

明代中期仇英《人物故事册之竹院品古图》赏析

《人物故事图册》之《竹院品古图》,明代,仇英,册,绢本设色,纵41.4厘米,横33.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竹林品古图》写文人雅士聚于竹庭之中,品评古玩字画,以细腻的笔触将情态一一表出,格调清逸。此图册用工笔重彩,在绚丽中呈现出精细、粗劲、灿烂、清雅等变化,可见其娴熟、高超的画艺。

该图绘翠竹林前作一围屏,画屏一作花鸟,一作山水,款亦落于屏画边际。右二人坐湘妃竹椅。正全神贯注于鉴赏桌上所陈之古画册页,右前一童负挂轴来,中立者正捧古玩,左童则方启盒,陈瓷器于另一高士前。四周罗列觚、爵、簋、卣、罍等铜器,惜器稍大,古器物形状明人仅从图录中得知,方有此误。二女供手侍之,秀丽端姘。屏后二童,一生炉烹茶,一于竹林空际石坪上,正置棋具,供对子手谈之用。前二犬相戏,一犬侧地举首之状,与仇氏最擅之画马形态如出一辙,正所谓得意者必常用之。

《人物故事图册》全册共十开,内容取材于历史故事、寓言传说、文人轶事和诗文寓意,具体为《子路问津图》、《浔阳琵琶图》、《捉柳花图》、《南华秋水图》、《吹箫引凤图》、《贵妃晓妆图》、《明妃出塞图》、《松林六逸图》、《竹院品古图》、《高山流水图》。这些题材历史上常被画家描绘,但仇英在作品立意、形象塑造和笔墨表现等方面,都注入了自己的才思和技巧,显示出鲜明的个性风格。此图册运用工笔重彩法。人物情态描绘得细腻精微,文人举止高雅潇洒,仕女容貌端庄娟美。建筑器皿工整精细,山石树木形态各异。笔致工细而不板滞,流畅自然,刚柔相济。敷色艳丽,又多和色,整体色调和谐、清雅。作品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是仇英对唐宋工笔重彩法的创新和发展。因篇幅有限我选取一幅图供大家赏析。

明代中期仇英《归汾图》赏析

归汾图 绢本设色 纵26.7厘米横123.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山西汾河流域景色。主人公着红袍官服,策马行进在路上,沿途丘陵起伏,垂柳成行,城阙、校场、村舍、板桥隐现其间,境界透出归汾者返回家乡的亲切情 思。此图作小青绿,画法较为疏简。山石简勾略皴,用笔细劲而块面分明,并以轻淡的石青和浅浅的赭石加以渲染;树叶的勾、点、染亦见疏放,敷色也清淡。作品 景色疏旷清远,线条尖劲简练,笔法工整中见简逸,色彩清丽中见明快。董其昌对他的青绿山水深为叹服。

明代中期仇英《仿李唐山水》赏析

仇英,仿李唐山水,纵25,4厘米,横306,7厘米 原画为手卷之部份,现藏美国弗里尔博物馆

图中描写近处为旅人骑驴,将过溪畔石桥,水作波纹回折,以示湍急。各树叶叶不同,或用 尖叶、间以点写,且同一叶法又用不同染色以示分别。中间山泉激流处,可见一石砌堂屋,高士二人,正凭栏远观,状至悠闲。山岩后山谷开处,三折爆自山腰流 下,远处甚少,至近处方汇而成瀑,急流奔腾而下,浪花四溅,四山皆响。山石分面后用大斧劈法,是李唐家数,极明暗变化之能事。浙派学南宋,都和墨皴染,石 面无“钉头”,乏老硬笔意,仇实父实得李唐画石之三昧。

明代中期仇英《春游晚归图》赏析

《春游晚归图》,明代,仇英画,立轴,绢本设色,纵145.5厘米,横76.5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春游晚归图》系明代画家仇英所作,画面描绘在暮色苍茫中,主仆四人春季郊游罢高兴而归的情景。一仆先至家门正在扣门,主人骑在马上,其后有童仆二人跟随,一童担着酒坛和书箱,另一童携琴回头,似乎二童正在交谈。人物神情动态描写得栩栩如生。此画前景坡石用斧劈皴法,门侧面之柳用浅绿以“个”、“介”字交叠布列画柳叶,雅丽的设色和细致精密的用笔,皆出自宋人的技法。此画对暮色气氛的营造也独具匠心,甚为高明,如隔池对岸之树丛半为云烟遮掩处,用淡墨复笔画树干边缘而不皴树皮,远山也不施皴擦,只以湿笔淡墨和螺青衬染以喻暮色霭霭,景物迷蒙。

《春游晚归图》内无作者名款,仅于左下方钤“十洲”瓢形印一方。据《墨缘汇观录》记载,仇英摹古之作皆不署款。此画虽不知摹何人之作,然而从画题看,与明代戴进所作《春游晚归图》取意颇近。从构图上看这幅画较戴氏的更为匀稳。就笔墨的简约,设色的灵巧,以及画面气氛的营造而言,皆显示出仇英较戴进更巧妙细致地把握了主题而加以发挥。

明代中期仇英《松溪横笛图》赏析

仇英《松溪横笛图》轴,绢本、设色,116X65.6cm,南京博物院藏。

图绘重峦危石,溪流平坡,虬松叠藤,红叶耀目,远处的酒旗和茅舍隐约可辨,一派秋意尽在画中;更有舟泊溪中,一村童横笛吹奏,悠扬的笛声融入淡淡雾霭,鸣于山谷,意境清新明爽。仇英和纯文人画家的区别,在于他多一份质朴,以质朴的现实主义手法去挖掘生活中蕴涵的诗情。

这是一副细笔山水,画路取南宋之法,在工整精致的笔墨中求得劲健有力。竹石杂木和荒草尽见精神,坡石和峰岭的笔墨有南宋李唐、马远、夏圭的风致,取其苍劲,略见淋漓,树法特别是松树尽取南宋刘松年之法,细腻而不失笔力。此幅可谓集南宋四大家的山水之法并成自家风范,体现了仇英对南宋院体山水画的深刻感悟。

明代中期仇英《春庭行乐图》赏析

仇英 春庭行乐图,绢本设色,纵:129.1厘米,横:65.4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游园赏春之际,更是有着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怡情。在《春庭行乐图》这幅作品中更是全景式展示着这样的一种日常生活情趣,画面中一座精致宏伟的园林中,杂花生树,仙鹤翩跹,中间的池水波光潋滟,围绕池水周边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在这样满园春色之中,一群衣饰华美的女子在这里游戏娱乐,她们或坐或立,或行或舞,间或有一婴孩在无忧无虑地自得其乐,展现出一派喜乐融融的氛围,充满着一种幸福感和满足感。当然,闺中雅趣远不止此,她们所玩的游戏也是丰富多彩各有妙趣,比如《斗草图》中的小赌怡情,比如《侍女弈棋图》中的坐隐手谈……,这林林总总的闺中女子的行乐雅趣,遣有生之涯,构成了一幅古代女子的休闲场景,时光不老,缱绻了光阴,温柔了岁月。

明代中期仇英《梧竹消夏图》赏析

明 仇英 梧竹消夏图 立轴,绢本设色,45×37cm,武汉市博物馆藏。

画中远山连绵,近处山势逶迤,亭台池塘,一片青绿。疏竹之间,两位穿宽袖长袍的古人相对而坐,仿佛正在倾心交谈,他们气定神闲、举止洒脱,颇有杜诗“竹深留客住,荷净纳凉时”的意境。竹林之畔,一株枝繁叶茂的梧桐树下,一座凉亭搭建在浅浅的溪水上,亭中几案上摆放着图书,洋溢着浓郁的书卷气。一人右臂倚着栏杆,左手轻摇羽扇纳凉消暑,目视溪流若有所思。

画作远山近景、虚实相生,布局爽朗开阔、井然有序。一根根细竹迎风摇曳,观此画,仿佛已置身于世外幽境之中,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山野凉爽幽情,画作充满了文人画的传统笔墨韵致。

明代中期仇英《采芝图》赏析

仇英 《采芝图》 绢本水墨设色 119×66.2cm 中国美术馆藏

图绘景致呈两段布局,前实后虚,中景留白,不知是水是云,几不着笔墨,稍加渲染,便营造出烟云缥缈的神仙境地。画面主体为中部右侧立于巨石之上的一位文士,神态安详,衣襟飘飘,恍若仙境中人;下部虬松盘曲葱郁,一童子正专注采摘灵芝,旁有流泉穿岩而出;远景万竿烟竹,青翠层叠,随风俯仰,好一片清凉,最远处两抹青山逶迤。山石的勾勒与皴法,均极细润绵密,设色工致柔和,使全画意境更臻幽雅清丽。

画面右上篆书题写“采芝图”,款署“仇英实父制”,后钤葫芦印“十洲”、方印“仇氏实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