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师》镜头内的大千世界,镜头外的百态人生
在智能手机满天飞的当下,人人都晋升成为摄影师,随时随地拿出手机,咔嚓一声,留下精彩的人生瞬间或是漂亮别致的美景,犹如探囊取物一般信手拈来。在感受科技发展的同时,照相机这种印象中曾经的稀罕物,也逐渐走向没落,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曾几何时,提起照相还是十分鲜见的稀罕物,就连“照相馆”这三个大字,都代表着一种仪式和象征,一家人去照相馆照一张全家福,成为光荣且流行的一件事,尤其是在四十年前的今天,更是令无数家庭趋之若鹜。已经于12月12日登录全国影院的《照相师》,透过几十年来的时代变迁,以祖孙三代“照相师”的经历和遭遇为原型,带领观众穿越厚重的历史,重回那段尘封的时光,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照相师》可谓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影片并没有着重表现重大的历史事件,而是以极富生活气息的小人物来统领全剧,将目光和篇幅聚焦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影片的故事围绕照相馆里蔡家祖孙三代人而展开,透过小人物的点点滴滴来展开剧情,既有默默无闻的固执与坚守,又有社会变革中的大胆创新,更有顺应时代发展大潮下的标新立异,尤其是围绕着“照相师”这一职业的变革,以小见大,折射出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上的变迁。
影片的故事集中三位不同的主人公身上,而他们的共同点都是“照相师”。第一位是以祖辈蔡祥仁为代表,他是人们印象中最为传统的“照相师”,每天与机器为伍,陈规守旧且一丝不苟,对每一幅作品都全力以赴,力图把最好的作品呈现给顾客;第二位是以父辈蔡安国为代表,他是“照相师”中的弄潮儿,不想老老实实走婚纱摄影的稳妥路线,而是思想前卫,热衷于拍摄人体艺术;第三位是以孙辈蔡正雄为代表,他是新时代的“照相师”,亲眼见证了时代的发展,也逐渐摸准了时代的脉搏,并紧紧跟随时代的脚步,跳出“照相师”的传统思维,从技术角度,开辟了全新的战场和领地。
从祖辈到父辈再到孙辈,三代“照相师”的思想和观念,也在碰撞和交流中不断地排列组合。从墨守成规到顺应潮流再到推陈出新,三位普通主人公,三段特殊的时期,既紧密相连有互为有效补充,透过三位主人公从心出发的故事,以及那熟悉的照相机镜头,透过一张张岁月相伴的照片,进而一点一滴走进“照相师”的内心世界,带领观众感受隐藏在影片背后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一部《照相师》,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记忆深处的大门,跟随着银幕上的主人公,走进那间极具年代感的照相馆,能get到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内心。那些熟悉的故事,那些感人的片段,令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沉醉其中,并找到记忆深处的共鸣。对于祖辈来说,蔡祥仁就是他们年轻时的影子;对于父辈来说,蔡安国的故事与他们本人极为契合;对于青年人来说,蔡正雄的一举一动,正是当下自己的真实写照。可以说,不同年龄段观众都能在银幕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进而对号入座,这也是《照相师》与其他影片的区别之所在。
《照相师》是由张唯执导,汇集了谢钢、涓子、刘牧、康磊等人的演出阵容,影片用平凡写实的故事,再现了改革开放过程中,作为前沿阵地的深圳,悄然发生的剧烈变革,集体炒股也好,拍摄个人写真也罢,无不是当时社会的真实缩影。而“照相师”就如同是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时代发展的烙印,那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不光停留在银幕上,更停留在观众的思绪之中,久久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