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者偏差[幸存者偏差]
商业与艺术对立
如今在影视、小说或ACG圈子中,很多人都持这样一种观点:冷门作品佳作多,好看,艺术高。热门作品商业化,不好看,艺术低(或没艺术)。商业与艺术是对立的。
先不说艺术是否有高下之分,这里先假设有吧。其实这种人犯了一个错误,他们关注的冷门作品,通常只是大家口口相传的少数优秀冷门作品,忽视了广大不知名的冷门作品,而那些优秀冷门作品基本是在广大冷门作品中筛选出来的。热门作品则不同,不管好不好看,都会受到广泛关注。
以电影为例,根据IMDB数据库统计,如今的电影已经大约有40万部(feature,不包括短片,纪录片等),并且如今每年都有将近一万部电影上映。在这几十万部电影中,票房高的只是一小部分。也就是说,很多人在拿这一小部分热门电影和一大部分冷门电影比艺术,并且还不是比平均值,而是比数量。
再或者虽然是比平均值,但比较的是热门作品与大家口口相传的优秀冷门作品,这些口碑好的冷门作品其实只是广大冷门作品中很小的一部分(也不太可能有人把将近40万部电影全看过),至于那些口碑不好的冷门作品,因为自己没听说过也没看过就这么被筛选掉了,拿来比平均必然热门吃亏。由此得出冷门作品艺术高的结论明显是不科学的,就好比「读书无用论」一样。
认为“商业与艺术对立”的人大都以为观众傻,容易盲从。 其实观众并不是傻子,最起码跟忽视“幸存者偏差”得出谬误的人水平差不多。热门作品通常会有其亮点,比如有的故事好看,有的各种大场面看得很爽,有的有明星或者名导,有的宣传好等等。电影播出之后也会有观众(或者明星、网红)免费作宣传:“XXX好看,大家快去看”,“XXX不好看,大家别看(或谨慎观看)”。观众口碑也会对销量产生影响,在官方宣传等因素差不多的情况下,其实热门电影的水平要高于冷门。即是说, 商业和艺术不仅不对立,还呈正相关关系。
举个例子,电影《教父》票房大约2.5亿美元,有人可能会说这票房不算高,XXX不好看也排在他前面,可是排在《教父》后面的电影有几十万部,教父已经是票房中的佼佼者了,票房比《教父》低还不好看的电影更多。并且《教父》还是1972年票房冠军,在考虑通货膨胀的排名中排第23位。如果商业和艺术是对立,那么《教父》岂不是1972年最差电影了?
为什么热门中不少烂片呢?因为每年有近万电影上映, 也就是说:不是热门作品艺术低,而是艺术低的作品中总能出现几个热门的。
这些艺术性低却热门的作品被人不断拿出来黑热门,而那些广大艺术性低又冷门的“沉默数据”则被忽视了,导致很多人产生“商业和艺术对立”的错误观点。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