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的智慧(三)

掉进枯井的驴

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

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章去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

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

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

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

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到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地,这只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

对于困难我们不必害怕也不必回避,而应以积极的态度迎难而上,在征服困难的过程中,把我们锻炼得更加坚强.

曾经身陷黑暗的老人

有一个犹太富翁,在一次大生意中亏光了所有的钱、并且欠下了债.他卖掉房子、汽车,还清了债务.

此刻,他孤独一人,无儿无女,穷困潦倒,唯有一只心爱的猎狗和一本书与他相依为命、相依相随.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他来到一座荒僻的村庄,找到一个避风的茅棚.他看到里面有一盏油灯,于是用身上仅存的一根火柴点燃了油灯,拿出书来准备读书.但是一阵风突然然把灯吹熄了,四周立刻漆黑一片.这位孤独的老人陷入了黑暗之中,对人生感到痛彻的绝望,他甚至想到了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立在身边的猎狗给了他一丝慰藉,他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沉沉睡去.

第二天醒来,他突然发现心爱的猎狗也被人杀死在门外.抚摸着这只相依为命的猎狗,他突然决定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世间再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于是,他最后扫视了一眼周围的一切.这时,他不由得发现整个村庄都沉寂在一片可怕的寂静之中.他不由得急步向前,啊,太可怕了,尸体,到处是尸体,一片狼藉.显然,这个村昨夜遭到了匪徒的洗劫,整个村庄一个活口也没留下来.

看到这可怕的场面,老人不由心念急转,啊!我是这里唯一幸存的人,我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此时,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照得四周一片光亮,老人欣慰地想:我是这个世界里唯一的幸存者,我没有理由不珍惜自己.虽然我失去了心爱的猎狗,但是,我得到了生命,这才是人生最宝贵的.

老人怀着坚定的信念,迎着灿烂的太阳又出发了.

在人生中人人都难免遭受灾难,只要你调整好了心态,在挫折中也能够找到有利的因素,鼓励你执著地走向明天.

成功者的态度是决定性的因素

当你探究成功时,你会发现,成功者的态度是决定性的因素.

历史上和文学作品中有无数这样的人:

因残疾而受苦,有不少天才表现得比他们四周的普通人差劲;有些人生活在最恶劣的环境中,要面对许多失败,但这些人最后还是成功了.

如果我们想开创人生,就得不时地为“我得怎样思考”这个问题找出答案.   只因为他是个犹太人,纳粹便不由分说地闯入他的家,将他的一家人逮捕并像牲畜般地赶上火车,一路开到令人不寒而栗的奥斯维辛死亡集中营.他从未想到竟然会有一天目睹家人的死亡,他的孩子只不过去冲了个“淋浴”便失去了踪影,而衣服却穿在别的小孩身上,他怎么受得了这种锥心之痛呢?

然而他还是咬着牙熬过了.他知道有一天也得面对那躲也躲不掉的相同噩梦,只要在这座集中营多呆一天,就难有活命的可能.因此他作了个“决定”——就是一定得逃走,并且越快越好.虽然此刻还不知怎么逃,但是他知道不逃是不行的.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他急切地向其他的人问道:“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逃出这个可怕的地方?”

可是得到的总是千篇一律的答案:“少傻了,你这不是白费力气吗,哪有可能逃出这个地方.还是乖乖地干活,求老天爷多多保佑才是!”

这些话并没有使他泄气,他可不是听天由命的那种人,别人越那么说就越激发他求生的意志.他依然时时刻刻心里想着:“我得怎么逃呢?总会有办法的吧?今天,我得怎么做,才能平平安安逃出这个鬼地方?”虽然有时所想出来的逃生之道十分荒唐,可是他始终都不气馁,仍然锲而不舍地动脑筋.

有句话说,只要你求得恳切,就必然会得到.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很可能是他长久以来“热切”探索逃亡这个问题,因而激发出内心潜藏的伟大力量终于有一天他得到了所要的答案.这个逃生之道简直是没有人能够想得出来的,就是借助于腐尸的臭味.这个方法是有可能的,因为在离他做工数步之远便是一堆要抬上车的死尸,里面有男有女、有大人也有小孩,都是在毒气间被毒死的.他们嘴里的金牙被拔掉了、身上的值钱珠宝被拿走了、连穿的衣服也被剥光了,这一切看在其他人的眼里可能会兴起纳粹残酷、天地不仁之叹,然而对史坦尼斯洛来说却想起一个问题:“我得如何利用这个机会逃脱呢?”很快地他便得到所要的答案了.

当那天要收工而众人正忙着收拾工具时,史坦尼斯洛趁着没有人留意,便迅速躲在卡车之后褪下一切衣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赤条条地趴在那堆死尸之上,装得就跟死人一模一样.他屏住呼吸一动也不动,哪怕还有其他的死尸后来又堆在他的身上.

在他的四周此刻已堆了不少死尸,其中有些已散发出臭味和流出血,这都未使史坦尼斯洛移动分毫,唯恐被别人发现他的诈死,他只是静静地等着被搬上车,然后开走.终于他听到卡车引擎发动的声音,随之便一颠一颠地上了路,虽然四周的气味十分难闻,不过在他的心里已升起一丝活命的希望.不久卡车陡地停在一个大坑前面,卸下一件件令人不忍卒睹的货物——那是数十具死尸以及一个装死的活人.在坑里,史坦尼斯洛仍然静止不动,等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直到暮色中已无人,他才悄悄地攀上坑口,不顾身无寸缕,一口气狂奔了70公里,最后终于求得活命.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丧命的人不计其数,可是史坦尼斯洛却能活了下来,这其中的原因何在?不用说有不少的原因,然而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提出了一个别人所从不敢想的问题,他不时地提问这个问题,并且也迫切寻求它的答案,最后他的脑子终于给了他所要的,而这个答案就救了他的一条命.史坦斯洛得以活命,固然可以说是他求生的决定和行动所致,不过若不是他提正确的“问题”,焉能有这样的结果?

任何成功的路上,必然有无数的挫折;挫折越多,成就越大.能面对挫折的人,他人生的赏赐必然丰厚.

遭受挫折而不沉沦

1958年,年轻的达斯汀·霍夫曼决定离家去纽约闯天下,他对家人说:“丢丑也决不丢在家门口.”

到了纽约之后,霍夫曼几经挫折,终于被一家有影响的戏剧学院录取.课余时间,他打过各种短工.一开始,他到一家精神病院当护理员,霍夫曼记得他第一天在男病房时的情景:

“我简直吓呆了!一个中年人冲进大厅,对我说:'下个星期我就出院了……我的荷兰老婆是个清洁工……小家伙,你的牙齿真漂亮,是你的吗?’那人漫不经心地来回走动,突然,他张嘴模仿起恐怖的响声,把我吓得六神无主.”

大约1个月后,他觉得在这疯人院里呆够了,就去当打字员和售货员,后来又找到一家剧院当检票员的工作.以后,他还干过像舞厅看门、编织夏威夷花环及跑堂等几种临时性工作.这以后,他又去过纽约一家儿童俱乐部教授表演艺术.

霍夫曼在事业上的转折是在他加入波士顿戏剧公司、成为一名性格演员以后开始的.刚进公司时,他在9个月中演了10部戏.评论家们说,他最出色的表演是在《等待戈多》中扮演奴隶司机波佐.该剧公演结束后,霍夫曼接到了百老汇一些演出商的邀请.其中上次的导演格罗斯巴德有意让他担任《桥上眺望》的助理导演.1965年12月11日,《桥上眺望》剧组结束了它连续780场成功的演出.然而,霍夫曼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而是赶去百老汇参加试演,争取在《哈里,中午与黑夜》中得到角色.霍夫曼入选以后,为了能使自己更好地把握住所饰演的角色,他干脆闭门谢客,躲了起来.

一天,他又不知去向,连导演也不知他躲在哪里,可第二天当他回到舞台参加排练时,他又对自己的角色十分熟悉,而且演得有板有眼.之后,不断有制片商邀请他在百老汇担任重要角色.

但是,命运又捉弄了他,霍夫曼在参加完第一天的排练后,晚上来到他的女友家.当他用牛肉乳酪准备晚餐时,装乳酪的锅突然爆裂,滚烫的油溅了他一身,随着引起厨房着火.当时霍夫曼慌忙地用双手把火扑灭.结果他的手被烧成三度灼伤.事后他既没有去医院也没有去找医生包扎,唯恐为此而失去百老汇获奖剧中的角色.然而,他的双手烧伤程度远比他自己想象的严重得多,感染扩至血液里,以致他不得不留医一个月.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霍夫曼康复出院.他不顾手上还裹着几层绷带,就急切地返回剧组排练.可当他来到剧组时,才知道他的角色已被别人抢去,这使他非常伤心.

霍夫曼为了能重返剧坛,每个星期都参加挑选演员的小品表演.大约一个月后,他又交上了好运,被选入另一家剧组.然而到了排练的第6天,导演关照他回去休息一两天或更长时间,言下之意,是不用再回来排练了.导演明显地对他的表演和一些怪癖不满.这一类意想不到的挫折对霍夫曼来说已屡见不鲜,他已习惯在争议中急流勇进.失去又一次的登台机会显然又是一次沉重打击.但霍夫曼并不就此罢休.

之后,由于在《第五匹马的旅程》一剧中演出成功,霍夫曼开始奠定了他在舞台剧中作为性格演员的地位.该剧演出结束后,他又在英国喜剧《哦》中成功地扮演了一个反叛角色——一个负责管理一间半自动化印染厂的锅炉房而又古板、可笑的管子工,这是他生平第一次担任主角.

霍夫曼成名后,《毕业生》、《午夜牛仔》、《伦尼》等影片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毕业生》甚至还获得了5项金球奖,但是却在3次奥斯卡评奖中失败了,这使霍夫曼受到了很大打击.霍夫曼最终没有沉沦,他觉得自己的表演仍有巨大的潜力.

经过不懈的努力,1980年4月14日,在充满节日气氛的盛大授奖仪式上,霍夫曼一举夺得美国最有级别的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成为美国电影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此后,他还连续两届担任了金像奖授奖仪式的颁奖人.

没有纷乱就没有平静,没有紧张就没有轻松,没有悲伤就没有欢乐,没有奋斗就没有胜利,这是我们生存所要付出的代价.

生活总会苦尽甘来

贝里·马卡斯的父母于20世纪20年代从俄罗斯来到美国.他们在纽威克一个穷人聚居区安顿下来.他的父亲做木工活维持生计,母亲则料理家务.当时,马卡斯已有了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他的母亲在40来岁的时候患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卧床不起.她的手脚关节变得像树枝似的粗糙和弯曲.为她看病的医生建议她再生一个孩子.医生认为怀孕将有助于母亲风湿病的康复.于是,马卡斯便在那年5月母亲节那天来到了人世.除医生外,每个人都对她能重新下地行走惊奇不已.

马卡斯家以前都用犹太人使用的国际语——依地语.他的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巴谢特”.这句话的含义是:“这是上天的安排,生活总会苦尽甘来.”它是他的母亲面对艰难困苦时的一贯态度.她认定,一切苦难都将过去,事情总会有好结果的.马卡斯的出生对她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那就是“巴谢特”.

虽然母亲的风湿病没有完全康复,但她从不抱怨.她不时取下手上缠着的石膏绷带扔在一边,在冷水管下为我们洗衣服,或在大热天呆在炎热的炉灶旁为我们做饭.春去秋来,严寒酷暑,尽管生活艰辛,她始终相信苦尽甘来这一道理.在我上学后不久,她便宣布,在家里谁也不准再讲依地语,必须讲英语.她陪着马卡斯一起一字一句地学起了英语.

马卡斯的母亲和父亲就这样学习着成为美国公民.虽然离开了故土,放弃了自己的母语,但对她来说,这算不了什么,成为美国公民,为全家寻求到更好的生活,这便是“巴谢特”.

马卡斯从小的理想是上医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大夫.作为一个穷学生,他就近进了路特格大学的纽威克校区,这样便可以住在家里而省下住校的费用.马卡斯开始学习医学预科课程,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一天,系主任通知他,已经为他争取到了上医学院的奖学金.

但接下来的消息令人失望:马卡斯仍需另外缴纳1万美元的费用.毫无疑问,他拿不出那么多钱.没办法,马卡斯只好退了学,搭顺路车到佛罗里达州去找工作.半路上,马卡斯和母亲通了电话.他告诉她,自己将再也不会成为一名大夫了.

“别着急,”她说,“说不定好事还在后头呢!”

马卡斯在餐馆当了一年服务生,然后到新泽西州进了那里的药学院.毕业后,他开始营销药品,这让他接触到了商品零售业,并开始喜欢上了它.

后来,马卡斯跳槽到西部一个名为“便民”的公司,这是家小型家装物品公司.在这里,他常看到不少自己动手装饰和修补住房的人来买各种家装必需品,但他们不可能在一处一次就买齐.一天,他突然有了一个主意:如果能有一家大商场,把所有的家装材料店,如厨卫设备店、涂料店、木材店全都包括进来,顾客岂不更方便?要是所有经销商都懂得怎样修马桶或怎样安装吊扇,岂不更好?这便是马卡斯的梦想的起源.

如果不是马卡斯与老板的那次会面,他的梦想也许将无法实现.1978年的一天,老板召见他,马卡斯便向老板谈了自己的建议.虽然他们过去在一些问题上有过分歧,这次,马卡斯还是希望老板能采纳自己的建议,把企业做大做强,将“便民公司”变成一家可能赢利的大型连锁超市.但,老板认为马卡斯在他面前过分炫耀,自以为了不起,无视他的权威,便将马卡斯解雇了.

这无疑如千记闷棍,打得马卡斯晕头转向.“我该怎么办?我如何才能重新找到工作?谁需要已进入中年的我?我怎么才能付清家庭开支的账单?”马卡斯当时有两个孩子正在上大学,另一个在读高中.他向银行借的大笔抵押贷款必须按期归还.他根本承受不起解雇.“我在'便民公司’埋头苦干多年,为什么这种事偏偏发生在我身上?”

这时,马卡斯想起了母亲的那句口头禅.面对这种局面,他知道她的态度.虽然母亲已经过世,但此时,他仿佛听见她在说:“巴谢特.”对,总会有苦尽甘来的那一天,甚至到了这一步也不会例外.

于是,马卡斯抓住这个被解雇的机会,从头开始,决心自己当老板,着手实现创建一个大型家装材料总汇超市的构想.他的这个超市将面向人口众多的工薪阶层,他们是自己动手搞家装的主力,他这样做,正好为他们提供了及时的、恰到好处的帮助.

马卡斯找到几个和自己志同道合的合伙人.于是,一个名为“家庭”的大型家装材料公司应运而生.他们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后来业务遍及全美,甚至开始扩展至全球.

现在,马卡斯已年满72岁,最近刚退休.他一直忙忙碌碌地在零售业营销市场上工作了50余年.那时,马卡斯还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实际上现在他也不清楚将来会怎样.但有一件事他是清楚的——那就是母亲的口头禅,充满哲理的人生经验“巴谢特”——苦尽甘来.

耐心与时间甚至比力量和激情更为重要.年复一年的挫折终将迎来收获的季节.所有已经完成的,或者将要进行的,都少不了那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拼搏过程.但是,生活总会苦尽甘来.

坚持不懈地往目标迈进

罗森沃德是全美最大的百货公司西尔斯—娄巴克公司的最大股东,他也是全美20世纪商界风云人物.然而,这个做服装生意起家的富翁却也经历了许多创业时的失败与艰辛.

罗森沃德于1862年出生在德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少年时随家人移居北美,定居在伊利诺依州斯普林菲尔德市.

罗森沃德的家境不好,为了维持生活,中学毕业后,他就到纽约的服装店当跑腿,做些杂工.罗森沃德从年幼时就受犹太人的教育影响,这使他拥有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他确信凡人皆有出头日,一个人只要选定了目标,然后坚持不懈地往目标迈进,百折不挠,胜利一定会酬报有心人的.罗森沃德本着这种精神,十分卖力地赚了几百块钱.

“我要当一个服装老板.”这是罗森沃德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除了在工作中留心学习和注意动态外,把全部的业余时间都用于学习商业知识,找有关的书刊阅读.到1884年,他自认为有些经验和小额本金了,决定自己开家服装店.可是,他的商店门可罗雀,生意极为不佳,经营了一年多,把多年辛苦积蓄的一点点血汗钱全部赔光了,商店只好关门,罗森沃德垂头丧气地离开纽约,回伊利诺依州去.

痛定思痛,罗森沃德反复思考自己失败的原因.最后,他找出了缘由:服装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但又是一种装饰品,它既要实用,又要新颖,这才能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而自己经营的服装店,没有自己的特色,也没有任何新意,再加上自己的商店未建立起商誉,没有销售渠道,那是注定要失败的.针对自己出师不利的原因,罗森沃德决心改进.他毫不气馁,继续学习和研究服装的经营办法.他一边到服装设计学校去学习,一边进行服装市场调查,特别是对世界各国时装进行专门研究.一年后,他对服装设计很有心得,对市场行情也看得较为清楚.于是,决定重整旗鼓,于是,他向朋友借来几百美元,先在芝加哥开设一间只有10多平方米的服装加工店.他的服装店除了展出他亲自设计的新款服式图样外,还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对已定型的服式改进,甚至完全按顾客的口述要求重新设计.因为他的服装设计款式多,新颖精美,再加上灵活经营,很快博得了客户的欣赏,生意十分兴旺.两年后,他把自己的服装加工店扩大了数十倍,并把服装店改为服装公司,大批量生产各种时装.从此以后,他的财源广进、声名鹊起.

在人生的征程中,失败时常发生,每个人都不必悲观,因为失败并不意味着没有希望,相反“失败”是成功之母,活用失败与错误,是自我教育和提高的有效途径.

(0)

相关推荐

  • 逃跑的驴

    在驴圈里有两头驴,一头年轻一些,一头老一些. 有一天,两头驴聊天,年轻驴感慨地说:主人对我们真好,给我们这么多好吃的. 老驴冷冷地回答:主人给我们吃的,是为了让我们长胖杀掉吃肉. 年轻驴愣住了:我们这 ...

  • 犹太人的智慧(六)

    迅速把业务拓展到国外去 比奇特尔公司,是一位德国犹太移民在1898年创立的.这位犹太人叫沃伦·比奇特尔,他刚创立该公司时,是从事一些建筑维修业务的.由于没有什么资本,公司设在一间只有10多平方米的小房 ...

  • 犹太人的智慧: 如果你陷入了绝境, 想摆脱落魄, 不妨学学3个认知

    很多人最怕的就是遇到困难,因为困难可能会让他们陷入落魄与逆境之中,很多人觉得一旦陷入落魄与逆境之中,这辈子就很难再翻身了,但事实完全不是这样的,我观察了犹太人的发展历史,才发现陷入困难与逆境之中,只要 ...

  • 犹太人的智慧都浓缩在这10句话当中!

    犹太人的智慧都浓缩在这10句话当中!

  • 犹太人的智慧(五)

    信息一刻也不能中断 密歇尔·福里布尔是个在比利时出生的犹太人,他经营着当今世界最大的两家谷物公司之一,那就是大陆谷物总公司.他的公司在伦敦.纽约.巴黎.芝加哥.拉巴达.苏黎世.香港.悉尼.渥太华.汉堡 ...

  • 犹太人的智慧:那些能变有钱的人,一般明白了3个“秘密”

    让自己变有钱最好的办法是找到那些能变有钱的人,到底做了什么,我想我找到了答案,仔细读完这篇文章,你的命运或许会有极大的变化. 我是从犹太人的智慧来源<塔木德>这本书里找到的,光这么说你可能 ...

  • 犹太人的智慧(四)

    挖掘出更多的意义     二战期间,波兰已落入希特勒的魔爪,边上的小国立陶宛也在虎口边上. 于是,立陶宛的犹太人纷纷逃离,经日本迁往他国. 一天,日本政府机关的函电审查官,前往日本犹太人委员会调查一个 ...

  • 犹太人的智慧(二)

         我还有几个忠告没对你说 施怀特养了100只鹅.有一天,死了20只.于是,他跑到犹太牧师那里,请教怎样牧鹅. 那位犹太牧师专注地听完施怀特的叙述,问道: "你是什么时候放牧的?&qu ...

  • 犹太人的智慧(一)

    我认为,在全世界所有的民族之中,有两个民族是最苦的民族,一个就是犹太人民族,一个就是中国的苗族.今天在这里只说犹太人民族,在聪颖.精明的犹太人眼里,任何东西都是有价的,都能失而复得,只有智慧才是人生无 ...

  • 犹太人的智慧:那些富有的人,都懂得“冷门”致富

    在<塔木德>中有这样一个故事,77岁的富豪菲勒在临终前,让秘书刊登一个启事,说自己愿意与一位有品位的女士共享一个墓地. 值得注意的是,菲勒这样做是有深意的,他想利用生命的最后一刻再赚一笔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