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拍摄梅花: 直拍画意梅花, 完全颠覆了我以往的拍摄思路和拍摄方法

2015年,2016年我都有拍摄梅花很好的机遇,但是没有把握好。

2015年只拍摄有梅花的大场景。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没有学习梅花拍摄和自己对拍摄梅花的构想,2016年的雪中梅花我也没有把握好。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我从2017年开始学习拍摄梅花。开始阶段,我拍摄的重点是花朵,对自己拍摄的要求是清晰,倒对梅花的拍摄光位没有一定的要求。

我最希望拍摄的是东湖梅园的龙游梅。它虬曲的枝条让我这个小白有了一点构图的感觉,所以从2017年起,几乎每年必去一次梅园。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2018年拍摄梅花,我仍然重在追求清晰的花朵。虽然通过网络课程,知道有的老师拍摄的画意梅花很漂亮,但是不知道具体的拍摄方法,还是只能走老路。

如果硬是要找出比2017年的一点进步,可能就是也拍摄了多枝梅花,不仅仅对着某一朵梅花进行拍摄。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2018年下雪时,我非常幸运地遇到了冰梅。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2019年的拍摄,思路有了一点拓展,那就是在原有的要拍摄清晰花朵同时,尽力把梅与中国风建筑元素联系在一起拍摄。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这一张是2019年试着直拍画意梅花,还没有理解拍摄要求,结果是一个几不像。

点击加载图片

既然不会直接拍摄出画意梅花,那就用后期软件制作既有梅花又有赞美梅花诗词的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2020年武汉因为疫情而封城,错过了梅花的花季。

今年我尝试学习直拍画意梅花。1月,早梅初开,我就开始在东湖小梅岭试拍,感觉自己不得要领,难度很大。为了找到拍摄的感觉,无论是梅园,还是小梅岭,沙湖公园,甚至解放公园,我都尽量多动手拍摄,尽管大多不成功,但是在探索中逐步体会直拍画意梅花的要求。

直拍画意梅花,完全颠覆了我以往的拍摄思路和拍摄方法:

用相机模仿国画家作画,我的理解是:

拍摄的主体是枝条而不是花朵,要选择苍劲的老枝;模仿画家泼墨似的画法,枝条上不出现树皮的细节,梅花也似画家用笔点出的花朵,不需要清晰的花瓣和花芯,即画面要虚不要实。

也许你以为拍实困难,拍虚很容易,那就大错特错了。我在实践中体会到,直拍画意梅花难度比较大,得到一幅好的作品是很困难的。下面是我今年的尝试: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我也尝试了采用折返镜头,拍摄出有甜甜圈的梅花照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让梅花和古建筑的元素结合在一起一次直拍的思路,我继续进行尝试。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梅与屋檐的结合。

点击加载图片

梅与石的结合。

点击加载图片

梅与画展的结合。

点击加载图片

梅与水流的结合。

点击加载图片

梅与赏花人的结合。

点击加载图片

手机拍摄中国风元素与梅花的结合。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拍摄梅花,我一直在学习和探索的路上,我的感悟是,要拍摄出梅花的风骨,必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理解中国古诗词中描写梅花的意境,才能让自己的梅花拍摄不是标本样的梅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