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发生”征文 || 庞 进:名人名吃春发生
名人名吃春发生
庞 进
葫芦头全称“葫芦头泡馍”,以位于西安市南院门五味什字东的春发生饭店为正宗。我供职、居住的西安日报社在四府街,距五味什字不远,拐个弯就到。于是,有段时间,春发生成为时不时就要光顾的饭店,文学界的一些聚会,也曾在那里举行。有一年,《今古传奇》杂志的孟先生来约稿,我就带他去吃葫芦头。孟先生吃得热汗淋漓,不但吃完了碗里的猪肠、猪肚、馍,连那骨头汤都喝光了。末了不但连说好吃,还对那大老碗感了兴趣。回武汉后写信来提及此事,我便专门到城隍庙商场,为他挑买了一个青花大老碗,托朋友带去。多年后通电话,他说那大老碗现在还供放在他的博物柜里,一看到它,就想到了西安,想到了葫芦头。
葫芦头的得名有两说:一说是此食品的主料猪大肠头,即肥肠头,差不多有一尺长,煮熟收缩后,像葫芦的样子。一说与盛唐文化有关:药王孙思邈行医京都长安,一日到东市一家专卖“猪杂糕”的小店吃饭,其“杂糕”以肠、肚为主。无奈腥味大,油腻多,不怎么好吃。问及店家,得知制法不得当。于是告知其窍道,还将随身带着的一个药葫芦取下来交给店主,说里面有药料几味,烹煮时适当放些,可去臊、减腻、增鲜、提味。店主如法炮制,果然一改旧味,香气溢门,博得食客一片叫好,不光平民百姓,王公贵族也来光顾。为了感激孙思邈,店主特将药葫芦高悬于门口。于是,不好吃的“猪杂糕”消失了,好吃的“葫芦头”诞生了。
将名吃与文化名人相联系,在中国,从古到今,已然成为通例,或者说已成为一种文化样态。典型,且为人称道者,如粽子与纪念屈原、菜品“龙凤配”与刘备迎取孙尚香、贵妃鸡翅与杨贵妃、东坡肉与苏轼等。将葫芦头与孙思邈相联系,也是这种文化样态的体现。其形成,可能有事实依据,比如孙思邈当年真的到长安东市吃过“猪杂糕”,真的给过店主一个药葫芦;也可能没有事实依据,而是人们发挥想象的结果。这样的想象当然是符合逻辑的:关中是当年孙思邈主要行医之地,长安城他是必来的,来到长安城总要吃饭吧,葫芦头是长安城里的好饭食之一,那么孙思邈就有可能,甚至一定会吃葫芦头的。不管有没有事实依据,反正是葫芦头由此与孙思邈有了瓜葛:作为人们敬仰、爱戴、传颂的药王,孙思邈名气很大,那么,葫芦头能成为名吃,可以说多多少少是借了孙思邈之名的。当然。这里的关键点或者说基础条件,还是某某食品、菜品,一定要好吃或比较好吃,且风味突出特色独具。有了这样的基础,名人效应才能发挥作用。葫芦头如此,其它与名人相关的名吃也是如此。
名人是时代的产物,一个时代,总会有一个时代的文化名人。盛唐时期的文化名人可谓群星璀璨。璀璨的群星中毕竟有最耀眼者。盛唐时期文化群星中最耀眼者是谁呢?诗仙李白也!于是,有了《李白与泖肥肠》的传说。其梗概略云:天宝年间,“攀龙忽堕天”的李白心情郁闷,手持酒葫芦在长安东市上晃荡。清风传香,李白不觉来到一家店铺门前,发现此店门口也挂了个葫芦,就问贵店卖什么酒,店家回答说本店不卖酒,李白问不卖酒干嘛挂酒葫芦,店家就向李白解释了这个药葫芦及葫芦头泡馍的来历。李白听罢被故事所吸引,便坐入店内。店家端上一碗葫芦头泡馍后,李白把碗中的肠段捞出,就着美酒吃了起来。接着,他又加钱让店家再上泖热的肠段并其它配菜,一直吃到尽兴。之后,李白常常提着酒葫芦来到葫芦头店,如此这般地喝美酒、吃肥肠。李白的这种吃法,很快被大家认可,于是店家专门推出了一款起名为“泖肥肠”的菜品。
盛唐时期,诗圣杜甫是与李白齐名的文化名人,葫芦头的名人榜上有了李白,就应当还有杜甫。于是,店家就为饭店取了一个来自杜甫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雅名:春发生。——日前读刘成章先生写春发生的《大雅江湖一碗香》,文中写到刘先生请作家张贤亮在春发生用餐时,谈及店牌“春发生”三字来源,张说此三字来自宋代诗人文同的“时雨已可喜,况当春发生”。是的,生活在北宋仁宗时期的四川籍诗人文同,确实在《和提刑子功喜雨》一诗中,有“时雨已可喜,况当春发生”之句,但联系其诗下句“入地如流膏,浸灌万物萌”,就不难做出判断:文同的诗意来自于杜甫,即杜甫是“春发生”之语的原创;况且,文同的名气当然比不上杜甫。故,从名人效应的角度讲,春发生之店名,以取自杜甫相关诗句为确当。
说了几位古代的名人,春发生与当代名人有没有关联呢?回答是肯定的。据专写《老西安记忆》的朱文杰先生在《南院门的“春发生”》一文中记述,光顾过春发生饭店的名流有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留下了题字:“春发生饭好!人也好!”作家王蒙——称赞“葫芦头风味独特,不愧为陕西一绝”,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作家贾平凹、和谷、商子雍,等等。
2000年下半年的某一天,我从南院门春发生饭店门前走过,发现该店大门两边,挂出了一副楹联:“两千年世纪交替春去春来春发生;八十载沧桑难改原汁原味葫芦头”。黑漆底,金黄字,甚是醒目,便停住脚步,仔细地欣赏起来。楹联出自时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以长篇小说《白鹿原》名扬天下的茅盾文学奖得主陈忠实先生之手笔。陈先生当然是大名人了,改革开放以来的这几十年,若要推选十个陕西文化名人,陈忠实先生在列;推选五个,陈先生也在列;推选三个,陈先生还在列。因此,我感叹春发生饭店掌门人有眼光:承继名人名吃好传统,找老陈算是找对了。这副联当然很不错了,回顾历史,着眼当下,将春发生和葫芦头都嵌入联内,还特别强调了原汁原味。也许是几十年做编辑、与文字打交道养成的职业病,我还是发现了可圈可点之处:第一,“春”是名词,“原”在这里是形容词,对得不工;第二,上联末字“生”是平声字,应换成一个仄声字;第三,上联题头印应换到右上角,春发生三字应换到左边。琢磨了一番后,我曾想进店内给老板讲一讲,最好重写、重刻一下,犹豫片刻,没进去:内容好着哩,小瑕不掩大瑜,况且,联语的语词对仗中,也有不甚讲究的“宽对”一说。
作者简介:庞进,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中华龙凤文化研究院院长、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中华龙凤文化网(www.loongfeng.org)主编,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副总编辑。1979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至今已发表各类作品逾千万字,出版《创造论》《中国龙文化》《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龙情凤韵》等著作三十多种,获首届中国冰心散文奖、首届陕西民间文艺山花奖、全球华文母爱主题散文大赛奖、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八十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首席)”之誉。微信号:pang_j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