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推荐你读这本书”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小型避难所。
——毛姆
'

前不久,我们收到了一本新书,阅读完毕,编辑部的大家都觉得这本书很好,但对于如何向他人推荐,想破了脑袋,却还是无从下手。

随后,作者本人录制了一段“推书”视频,虽是自荐,但他却在视频中进一步“劝退”读者:“我并不推荐大家读这本书”。

01.

“历史缝隙中的一位隐士”

在台北,有一位“头发花白的大胡子老头”,几十年如一日,每天早上来到一家咖啡馆(一定要选可以续杯的),开始读书和写作。

早午餐都用平价的咖啡馆吃食解决,下午两点再到菜市场买菜,回家做晚饭,这就是被访谈节目《十三邀》称为“我们时代少有的职业读书人”,唐诺。

唐诺的生活,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便是如此,他的自我节律,每日仿佛上下班“打卡”一般准点,颇为类似于历史上那些以生活严格自律的书写者,比如康德、村上春树。

在《十三邀》播出三年后,唐诺获得了许多来自于外界的关注,但他依然坚持着这样的生活,只是换了一家咖啡馆。因为在节目播出后,常有热心读者慕名前去那家咖啡馆拜访,唐诺颇觉自己的写作节奏被打断,便换了更为安静的地方。

直到现在,唐诺还坚持着不用笔记本电脑,没有智能手机,看纸质书,手写文字的生活。

在数十年里,唐诺每天阅读8到10个小时,从未间断,《十三邀》因此戏称他“天下第一读书人”,但唐诺只说,“我的工作就是读书,仅此而已”。

谈及晚年生活,他首先说的是“还有多久的时间,还能读多久的书,还能够走多远”,许知远这样评价唐诺的读书生活,“在台北这样一个城市,如同归隐到历史缝隙中的一个隐士”。

曾为出版人的唐诺,经历过台湾文学蓬勃爆发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从中学时代起,唐诺就广泛接触文学与阅读,作为校刊编辑的他,因为约稿,结识了自己的老师——大名鼎鼎的朱西甯,而身旁一群三三社团的文学少年中,有日后成为他夫人的朱天心,还有天心的姐姐朱天文,她们都是年少成名,以才气与展现人物内在情感闻名的小说家。

但唐诺的虚构创作却一直不得章法,连老师朱西甯看了都直摇头,说“唐诺字写得是真好看啊”。后来,他就专心阅读,写各种专栏、书评。直到四十多岁,《阅读的故事》出版后,唐诺才认为,自己终于找到了“属于他个人的写作感觉”,从此,以杂文、散文式的创作,十几年间,笔耕不辍。

谈及早年,唐诺非常诚恳地坦承自己的“失败”,他承认自己缺乏“巨大而简单”的表达能力,不是虚构创作的擅长者;但同时也认为,自己广泛的阅读在很长时间填补了创作欲,他说:“作为一个读者,这样的一个饱满感,会使你觉得,即使不写也都没有关系”。

至今,唐诺坚持着每天书写几千字,最后精简删除,只保留500字的生活,而他几十年如一日的阅读、思考和写作,凝结成了新近出版的这本《声誉》。

02.

一场不同寻常的“家宴”

但与以往一向偏重介绍阅读与文学类的书籍不同,就像《声誉》的原名《我有关声誉、财富和权势的简单思索》,这次的论述重点发生了改变,不再那么聚焦于文学,它谈论的话题“更加直指社会现实”。

今年世界读书日(4月23日)的时候,唐诺录制了一个推书视频,虽是自荐,但唐诺却在视频中“劝退”大家:“如果你不感兴趣的话,我并不推荐你读这本书”。

《声誉》写作使用的是当下少见的“小册子”(Pamphlet)文体,“一本书只专注地、彻底地谈一个问题,把整个世界仔细拆解开来一样一样对付”。

这种文体起源于欧陆文学,多旨在以鲜明观念振聋发聩,这种传统的小册子,是“辩论的、说服的、有着坚决如矢的纠正企图”。

比如著名的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常识》,以无可辩驳的判断性论述,揭示了他眼中国家组织的合理方式,批判了英帝国,推进了一个新时代的诞生,并在后续与伯克的辩论中,对美国革命和其后的法国大革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唐诺在写作这本“小册子”时,却说“本书的素材'限制在一般常识层面上’……尽可能使用一般人读过的、至少有印象的内容”。《声誉》每个章节,都像一篇博客、或一段漫谈,甚至有些单独拎出来,乍看都并无特别新鲜。

但如果真的进入书中阅读,你会发现,这96篇短文,却自然地环环相扣在一起。不同于雄辩与说服,唐诺更看重经验的传递,就像序言中所引述的博尔赫斯的话:“所有的言辞,都需要一种共同的经验”。

唐诺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阅读积累、把对于时代的思索,用分享的方式呈现出来。他本人很清楚,自身广泛阅读所承接的各种思想来源是存在内在矛盾的,这种驳杂而广大的继承,让他更加开明而审慎地处理各种信息。

他特别在序言中提及,书中各种的“认识和判断”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他有意尽量“缩小”它们的“尺寸”,“让它们回到较恰当的位置”,换句话说,就是特别注意任何表述的准确使用语境。

在不同篇章之间,既存在着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又能彼此关联的思考线索,也存在着各描一面的相互差异。

比起“满汉全席式”的百科全书,“网红美食式的”无限刺激焦虑的文字书写,唐诺的这本《声誉》,更像是一道家宴:它并不夸耀自己,也不过分渲染,甚至口味独特,第一口不那么好接受,细细品味,却全是个人风格与最真诚的分享体验。

既是家宴,它便很难符合大众口味。以语言风格为例,有评论用现代汉语的语法标准,给书籍挑选出来了大量的“错误”,但这正是《声誉》的特色所在,浓郁的现代台湾地区语言风格,还时不时结合了拗口的口语与民国遗留的书面语,唐诺本人还谈及,他喜欢把非中文的表达方式带入中文世界,尝试更多元的可能性。

在这场家宴之中,“菜与菜”之间还有口味变换:深受人类学影响的唐诺,尽力保留着思想原滋原味的专属特色,因为人类世界的经验,本就是互相矛盾的

更重要的是,在静心阅读的过程,你也会不由自主地跟着书中留下的这多条暗线,也就是唐诺这位“书虫”所留下的线索(不论是情绪的或者阐释的),大量可与作者形成对话的留白,在不同的议题之中,进行着深入下去的思考。

03.

从汉娜·阿伦特的愤怒开始

《声誉》第一章名为《从汉娜·阿伦特的愤怒开始》,乍一看,似乎与全书的内容关系不大,这讲的是一段左翼文化史的往事。

罗莎·卢森堡(Rosa Luxemburg)是一位著名的马克思思想家,但在她死后,却被列宁誉为“革命之鹰”,她本人便逐渐成为了一种标签、符号,所提出的思想和见地更无从被人讨论。

但其实,卢森堡本人生前用的是“一只寻常不过的大山雀”形容自己,而她本人曾对马克思所提出的“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进行过进一步、深刻的剖析:资本主义的矛盾,会通过不断持续向外扩张而转化,这一问题会积压到征服占据整个地球之后。

在百年之后,卢森堡所提出的这一预判,现在已经成为了基本的共识。

这就是汉娜·阿伦特的愤怒,她为早逝的本雅明生前得不到应有的声誉而愤怒,也为卢森堡这样被极端标签所埋没的思想而愤怒。唐诺选择这桩往事作为开篇,不止作为议题的起源,更保有着一番同样的愤怒、痛心和追问。

此外,以第三章《契诃夫的笑声》为例,唐诺写下了一则富有生活经验的大实话:俄罗斯作家不是因写作而有钱的,大多是本来有钱才写作的,譬如托尔斯泰、普希金、屠格涅夫等等。

契诃夫是其中的“异类”,他生活困苦,并非贵族后代,却仍旧坚持写作。唐诺共情于契诃夫的遭遇,更看到了契诃夫作品中对于世界充满理解与温暖的善意和幽默。

随着这样对每一位个体的关怀,唐诺逐渐开始深入论述:“以自身为目的的幸福”,如何在大多情况下,被资本时代“所谓的绝对需求”,逐渐扭曲变异。

但本书中所讨论的一切时代问题,都不是简单的尖锐批判和完全否定。作者在颇为接地气的观察与思考上,努力呈现出困难与问题更多元的位面。

其中既有他不乏幽默的讽刺,比如批评台湾的地区“选举”时说:像“洗钱”一样的“洗权”;谈及台湾对藏传佛教的崇拜几近“迷信”时,吐槽“最富裕、拥有最多物质内容的人,转而寻求几乎身无长物的人们的宗教崇拜方式”。

随着议题深入,在唐诺看似简单的表达之下,各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之中,《声誉》在不同的篇目之中,逐渐编织起这个宏大的议题:财富系统是如何在历史上萌芽,如何在资本主义之前的社会与权势博弈,又如何在资本主义社会逐渐成为凌驾于权势之上,超越国别,最具系统影响力的存在。

正如唐诺本人一再指出的,我们的生活不应该被简化成几个简单目标之间的串联。他在书中谈及,我们“将要面临一个'平坦’的,哪里都一样的世界,以及一个巨大层级系统的世界”,警告我们“将面临财富为核心编组起来的单一层级系统”。

唐诺立足台湾社会,在对种种社会现象的批评中,具体举例了财富如何渗透、购买权力,谈到了财富与权势的代际世袭,如何在现代社会反弹。

当然,唐诺并非简单地否认资本主义,或是逐利之心。他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创造出了对人的自利之心进行有效拦阻约束的机制”。

但是,“就像人类把核能毁灭性的力量控制下来用于发电”,他也对资本主义提出了自己的深切质询,人类是否能“一直地、永不出错地控制好”自利之心?

随后,他更忧心于,所有的资本主义社会所建构起的对“自利之心”的阻拦约束机制,在今天都存在被财富夷平的危险。财富在今天,甚至反过来渗透于声誉评价中,甚至购买和建立着权势。

04.

并非空洞的鸡汤

因此,唐诺是一个赤忱的批评者,但在他的批评与提醒中,却从不把嘲笑和否定,指向被时代所席卷的具体的普通人;我们总能处处看到他像对契诃夫一样,充满对于挣扎在生活中人们的关怀。

在《声誉》结尾两篇,唐诺写下:书写(写作)并不依赖声誉报偿,书写者(写作者)真正需要的是能过一种专注的生活。如果省去中间所有篇章,仅从最粗糙的结论而言,这似乎像一段劝书写者安贫乐道的“心灵鸡汤”。

然而,《声誉》反对的正是空洞无味的鸡汤。且不说,作者在篇尾承认书写者“有权也应该过更好的生活”,也提及了“如果到了书写者普遍所得的报酬无法继续过专注生活的一天,需要大声疾呼书写的公共意义”。

考虑到写作《声誉》的年份,这个提议本身与其说是鸡汤,不如说是唐诺以台湾日本等地出版业的历史经验,给予当下写作者的一段善意提醒:写作者生活上最美好的日子,会随着该地区商业社会的发展,同质化商业写作的竞争泛滥,而迅速结束。

在2021年的当下,短视频占据了最大的注意力与流量,审视这样的谶言,不能不承认唐诺预言的准确。今天的写作者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恰恰是:如何专注写作,且如何承担可以给自己专注写作的生活。

唐诺在书中罗列了大量细节与信念,来对抗这个不断膨胀的财富系统对世界的吞噬,他讲述资本主义社会以前,人类就已在努力识别或拥有的“美德”,但并不是为了简单地回到过去。

他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如何对技艺等传统专业形成破坏,如何把人异化成单一的生产工具,是为了在今天,继续探寻如何实践对技艺的传承,用以对抗当下时代对个体的异化

他本人,正如《十三邀》访谈中所呈现的那样,几十年如一日,半日潜心写作,半日买菜做饭居家生活。这个被称为“隐士”的作者,也正身体力行、努力知行合一,实践着对自己不断被异化的反抗。

所以,当唐诺在书中推崇“人在世界为自己找到的位置”时,叹息当下“不断移动的人”可能“对世界只是单纯的一个视觉印象”时,反复地提醒我们可以去“重看”,便能“逐渐看到细致的部分、隐藏的部分”。

这些也正是来自他自身生活经验的一次分享。这样的分享,不只是对与他同样的书写者才有价值,即使身处不同环境、从事不同职业的我们,也能从中得到感悟和生发,而不只是被捆绑在当下这个巨大的系统里。

在《声誉》最后,唐诺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死后公义和死后声誉当然不是两个不同的东西——正确的声誉当然是公义的,公义的成立需要多长的时间,声誉的圆满也就需要多长的时间”。

一本书注定要以句号完结,但唐诺给我们留下的思索却永远没有终点,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看待声誉,又是如何去参与构建声誉,又是如何面对财富凌驾一切的现实?阅读完毕,但追问、思考与实践,才刚刚开始。

尾声.

如前所叙,唐诺的书写方式,从未定位在由自己下一个“伟大的结论”,但《声誉》这本书,也并非如唐诺自谦的那般,只是一本普及常识的“小册子”。

《声誉》更像是一本作者本人思想探索的汇集,谈不上开风气,却是可贵的朝花夕拾,重新审视人之为人的信念,在时代和文明的洪流之中,鼓励着更多新思考的萌芽生发

就像唐诺在这个推书视频里所说的,“除非你对声誉的处境,以及声誉的处境背后,人的价值信念,人除了追寻财富跟权势以外的世界,有着向往,也许还可以看一下。如果对基本这样的一个书写核心,不是你感兴趣的话,我并不推荐大家读这本书。”

唐诺无意在书写中做一个“Chrisma”(领袖气质)式的作者,试图去征服他的读者。

虽然总被誉为“读书人”,但如果阅读唐诺的文字,你会发现,虽然书中有大量的引用,但唐诺并非炫耀式的“掉书袋”。事实上,唐诺始终保持着一种面对知识、面对话语权的审慎自反的态度,用他本人的话说,“至多只是说明”。

《声誉》的字里行间带着一种温煦,他的文字哪怕讨论再严肃的问题,也从不居高临下。缺少了二元对立的决断,也就多了容许探讨的氛围。这在今天的嘈杂、快速、越发极端,充斥着不允许反驳声音的互联网讨论环境中,尤显可贵。

读到这里,倘若你感兴趣,也许可以试着开始阅读这本《声誉》,赴这场唐诺的家宴。阅读并无章法,尽可随手翻开,从任何一篇开始,但我们更推荐你从头阅读,跟随唐诺的思路一起,进入到他的世界,尽可能通读全书,在从唐诺留下的线索中,探寻更深的现实。

又或许,你也可以像唐诺一样,开始自己的阅读、思考和书写,日后也来张罗一场属于自己的家宴。

(0)

相关推荐

  • 文学不再被需要了,就像没几个人用毛笔|专访作家唐诺

    1958年出生于中国台湾宜兰的唐诺,是一位标准的"文字工作者".他是阅读者,从事编辑工作多年,同时也是一位作者,出版了<文字的故事><读者时代>等多部著作. ...

  • 林丽筠║书写者,你,或者另一个(诗歌)

    ◎ 书写者,你,或者另一个 是否,我应该在风景中看到隐喻 就像相信你的声音 无处不在?如果这样 我也是某种象征,无可避免地 在另一双眼睛里 有一页纸书写了我,有一支笔 而我时常忘却:故事, ...

  • 感恩节的家宴

     感恩节的家宴一景  2020.11摄  感恩节的家宴一景  2020.11摄  感恩节的家宴一景  2020.11摄  感恩节的家宴一景  2020.11摄  感恩节的家宴一景  2020.11摄 ...

  • 唐诺:我要写得更好,先于我想生活得更好

    唐诺的<声誉>源自他和梁文道的一次谈话.谈话的大部分时间他们都在聊一个几乎消失殆尽的书种--"小册子",一本书只专注地.彻底地谈一个问题.唐诺的这本书就是一次恢复&qu ...

  • 严肃文学的读者该不该有“消费者意识”?|唐诺

    <从读者到消费者> 文/唐诺 编辑有两种屡屡不相容如双面间谍的忠诚,他得同时服侍财富之神和声誉之神:读者一样也两种身份集于一身,就财富世界的供需位置他是顾客,一个高出于书(商品)的身份,而 ...

  • 我们这个时代最稀缺的东西,就是常识

    作为普通人,当你发现自己有文学.绘画.音乐天赋,你会去追求梦想,还是老老实实上班.考公务员,赚钱买房? 在人类长河中,你想成为生前穷苦无名,身后流芳千古的梵·高,还是身价百亿.思想平庸的商人.臭名昭著 ...

  • 老师、家长还不太理解为什么学少儿编程?那就推荐他们读这本书

    这是Tony的第78篇原创 少儿编程到底学什么?少儿编程到底是不是一个伪需求?孩子有必要从小开始学习少儿编程吗?少儿编程到底该怎么教...... 这些问题不仅是家长有疑虑,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开的少儿编程 ...

  • 强烈推荐:写出吸金广告文案,一定要读这本书

    年近40,做了一家小电商公司,为了房贷而苦苦挣扎.这就是两年前的我. 绞尽脑汁做营销,效果却一直不太理想.阅读了不少营销领域的图书,也请了营销高手过来调研指导,却没有太多明显的效果.直到我看到了这本书 ...

  • 不为别人而活,推荐你读这五本书!

    身为女性,有谁不追求美丽,有谁不希望优秀.但再美丽.再优秀的女人,也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期待.如果你追求美丽和优秀是为了别人的认可,那么是时候转变一下思考方式了.人活在世,不是为别人而活,重要的是找到真 ...

  • 想学会阅读,推荐你读这两本书

    在推荐书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阅读重要吗? 图片发自简书App如果有人问:读书重要吗?阅读重要吗?你们的答案肯定是"当然重要"!!!培根在<论读书>中 ...

  • 全世界都在读亚马逊推荐的这100本书,你读过几本?

    全世界都在读亚马逊推荐的这 100 本书,你读过几本? | 设计癖之前设计癖给大家推送过设计师必须读的 30 本工业设计书,今天再给大家推荐一百本,没错!就是一百本.近日亚马逊推荐给全世界读者一生必读 ...

  • 非日记|沈公推荐我读的那本书

    某年在晓群饭局上和沈公合影. 2010年之后,我开始在晓群组织的北京饭局上频频拜见沈公.彼时沈公"下半场"的巅峰状态也已过去,耳朵也渐渐地背了.有次我们俩都早到,我问他是否还是骑自 ...

  • 一篇绝世好文,句句胜读10本书(强烈推荐)

    一.不惊扰别人的宁静,就是慈悲:不伤害别人的自尊,就是善良.人活着,发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吹灭别人的灯. 二.多一点忍耐,就会少几次后悔.少几次翻脸,就多几个台阶.多几次听不见,就少几次庸人自扰.少撂几 ...

  • 8月推荐你读这10本书,第一本就让人心头一暖!

    最近雨水连绵,疫情反复,很多人的出游计划都被迫暂停. 幸好,在不宜出门的日子里,还有好书相伴. 陶石梁说"世间极闲适事,皆须觅伴寻对:惟读书一事,止须一人." 希望书单君这次挑选的 ...

  • 好书推荐|如何提升专注力?读这本书就够了

    这是 书邦人 的第 136 篇原创文章 周末了,推荐一本书:<专注力,就是你的超能力>.因为近期明显感觉专注力下降了,我又从头到尾读了这本书,慢慢地调整好了精神状态,工作起来很少分心了,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