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图投资CEO冯卫东:中国1000亿级餐饮上市公司机会涌现!
来源 | 有味财经(id:uvfinance)
编辑 | 高维君
1
企业价值=
品类价值×品牌地位×团队能力
这次举办方给了我一个命题作文,一定要让我把“吃饭的家伙”亮给大家,所以带来今天的分享《资本青睐的餐饮品类》。
天图专注于消费品投资,大食品领域一直是我们重要的版块。
目前我们的恩格尔系数约30%,我估计可能还不止30%,食品饮料收益会多一点。有堂食的餐饮我们投得不多,连锁食品业以及休闲食品类的茶饮是我们比较喜欢投的。
天图怎么选择一个企业呢?我们有一个分析框架:
企业价值=品类价值×品牌地位×团队能力。
我们在一级市场的投资,一投下去都要5年~7年,是一个非常长的周期,所以我们必须要看见企业在我们投资期间的状况越来越好,价值不断增长,能成为时间的朋友,否则很容易发生投资风险。
如果投贵了,随着企业的增长,价格显得不那么高了。但是如果企业不增长,即使你看起来便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便宜体现在年化的回报率上已经微不足道。
品类,是品牌战略的起点,是决定价值的天花板。
选择一个好品类,也就是投资人常说的选择一个好赛道,这就是选择大于努力。
后面我会围绕“品类”这个关键字眼展开。而品牌在品类中所占据的位置也决定了投资价值。
天图在投企业的过程中,发现最容易变化的因素,最有能动性的因素,是团队能力。
投资界经常说投资都是运气,成功了是种豆得瓜,失败了是种瓜得豆。投资如果不是种瓜得瓜就是失败了,如果继续投资凭运气挣的钱都会凭实力亏掉。
天图已经在投资行当18年了,赚过钱赔过钱,还是满怀信心地投资,就是因为我们掌握了一些因果关系。
2
品类有强弱,天生不平等
今天跟大家分享三个关键的知识点。
第一个要点,什么是品类?
品类就是从顾客眼里看待商业世界,他在做购买决策时对产品的分类。
比如我们买空调能想到品牌,买家电想不到品牌,我们真正打造品牌要基于品类。
品类最重要的商业现象是产业分化,通过分化不断产生新品类。
第二个要点,品类天生不平等。
选择大于努力,有的是强势品类,有的是弱势品类,投资人踩的最多的坑就是投资了一个弱势品类,在贫瘠的土地上是长不出大树的,创业者不能最大化自己的企业家才能。
当然好品类大家都看得见,同样的机会到底怎么才能构建竞争壁垒呢?如果没有壁垒很快就变成红海、血海。下面一个要点会给你答案。
第三个要点,品类的经济特性和可持续化优势。
分析品类分化就是在系统地梳理商业机会,因为绝大部分强大的品牌都是在品类初期就入场的,它们是品类的开创者。
咖啡品类分化树
消费者的需求里面永远有两种需求,一种叫做高品质,一种叫做便捷性。
比如咖啡,已经是一个古老的品类了,如图所示,往右的分化基于高品质,现磨咖啡品质是最高的,这里出现了咖啡机的品牌,烘焙咖啡豆的品牌。
当然即使追求好品质,我们有时也要追求便捷性。比如我不想处理咖啡渣,所以品类分化图往左拐了一下,就出现了便捷的现磨咖啡,现磨咖啡自己要买机器和咖啡豆磨,还是不专业,那么我们需要专业的咖啡师、专业的设备,甚至更好的环境让我们享受,就出现了咖啡馆,比如星巴克。
大家喝惯了星巴克,又不想出门,也要便捷性,就出现了外卖咖啡。
品类分化图还有一条路线,天生就是从便捷性开始的,就是速溶咖啡,过去的速冻咖啡还要自己冲泡,也不够便捷,现在人忙到不想找杯子、找开水,也不想洗杯子,就出现了即饮咖啡,一般在便利店销售。
期间出现了一系列品牌,速溶咖啡时代是雀巢一家独大,但速溶咖啡品质不高,要喝到高品质的,又要追求便捷性怎么办?随着食品工业的进步,就出现了冷萃咖啡。
到这里,品类分化树在高品质加便捷性上重叠了,作为投资者怎么选择?这就要进行社会成本效率的分析。
我们认为冷萃咖啡代表着未来,外卖再怎么快也要20分钟,品质也下降了,20分钟也不便捷。但冷萃没有这个问题,所以天图选择投资这个品类,投了三顿半。
如果大家看统计数字,在中国速溶咖啡占领的规模大得多,差不多是85%的市场份额,15%才是现磨咖啡。
接下来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关于强势品类和弱势品类。
强势品类VS弱势品类
什么是强势品类?心智预售能力强,顾客在产生购买决策时马上能想到这个品类,能够进入他的购买清单。
比如他出门之前就想好了要去买空调、买酸奶、买苹果,这些都属于强势品类。但是他在出去之前多半不会想到我要买蕨菜,人们想不到、无法完成心智预售的,就是弱势品类。
有些品类出门之前能想到,但是消费者不关心买什么品牌,那它也是弱势品类。我们要买一台手机,一定会关注专家品牌,但是我们要去买一个一次性打火机,你会关注专家品牌吗?一两块钱的事情,你可能拿了就走了,不会想那么多。
我们去买一双运动鞋,会关注品牌,尤其是现在的孩子们在学校都穿校服,唯一彰显自己差异化的就是鞋子,所以年轻人对鞋子的品牌非常关注,乃至于出现“炒鞋”的行为。
但是,你去买一双拖鞋就不太会关注品牌,相信每个人家里都有十双、二十双拖鞋,但是很少能说出品牌,但是你家里的冰箱、空调、手机、电视机,你多半能说出它的品牌。
强势品类和弱势品类给投资人指明了方向,也给创业者指明了方向。
说一个餐饮圈的例子,陈鹏鹏鹅肉饭店,绝大多数消费者不知道今天吃什么的时候,很难想到吃鹅肉,但在广东很容易想到潮汕菜,品类的强弱就决定了对接需求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陈鹏鹏鹅肉饭店曾经是网红餐厅,已经碰到了瓶颈,所以重新定位为潮汕菜。初步观察表明,改成潮汕菜之后生意更好了,因为更多的人在更多的场景会去吃潮汕菜。所以说,它更名是在拥抱更大的机会。
3
抓住可持续的先发优势
餐饮利润率不亚于高科技企业
我们投资人经常说,要投资一个有吸引力的品类、一个大品类,同时还要入门简单,这样你才能快速上手、快速拓展。那么矛盾就来了,品类吸引力又大,入门又简单,岂不是很快就变成红海了?
作为专业的投资人,最重要的就是要从不可能中找到真正的杀手锏。其实我们可以看到,餐饮、食品等多种消费品看起来都没有门槛,但是数一数二的品牌都非常挣钱,利润率不亚于高科技企业。
比如我们投资周黑鸭的时候,它规范化的净利润率也有20%多,可口可乐才20.5%,爱马仕才19.7%,所以只要你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可持续的先发优势,你的利润会很好的。
那么怎么分析可持续的先发优势呢?这对投资人重要,对创业者、企业家也很重要。
如何寻找可持续的先发优势
从需求方来说:
第一、品牌效应。顾客对这个品类看不看重品牌。
餐饮品类的品牌效应其实是中等。我们去一个旅游区,不太熟悉的情况下会优先选择大品牌,但是一旦进入到购物中心,能进购物中心的品牌可信度都还行,都是值得相信的,我们就会选择品类或者说我们换着吃吃看,所以餐饮的品牌效应是中等。
第二、网络效应。消费它的人越多,价值就越大。这在社交软件上特别明显,大家都用微信,你不用微信就没法活了。所以说网络效应是最高的先发优势。
去年很多新的社交软件出来,很多资本也扎进去,但基本上全军覆没了,社交软件的小阳春很快就没了,因为你跟微信如果没有巨大差异的话,基本上没有办法撼动它的地位。
第三、迁移成本。比如我用windows用了多年,买了很多付费应用,虽然我对windows已经很吐槽了,但是也无法逃离它,因为迁移成本很贵。
第四、范围经济。消费者有一站购齐的需要,有互补需求的需要。
比如肯德基,认知里代表炸鸡,但也卖汉堡和薯条。麦当劳认知里代表汉堡,但也卖炸鸡和薯条,因为消费者一顿饭要吃很多东西,这种就叫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增加了供应链的复杂性,但是如果能把它解决好,就产生了一种壁垒。如果供应链能力不足,不能提供足够的丰富度,客户就不能得到有效满足。
反过来从供给方来看,这里面又有四个要点:
第一、规模经济。这是最常见的供给方的先发优势,只要你不犯错误,领先者规模总是最大的,成本总是最优的。
第二、学习曲线。有的品类你进入得早,那个时候消费者对新品类的容忍度比较高,有缺陷可以给你时间完善,当你完善到一定程度时,后来者短期内做到和你一样的完善程度就很难了。
比如锤子手机的第一代我用过,可能不比小米手机的第三代差,但是紧跟着小米手机的三代、四代都出来了。这就是学习曲线的含义。
第三、要素垄断。先发者往往可以抢先获得一些稀缺的生产要素,比如说好的位置,特殊的供给,甚至还有人才或者专利。
对消费品企业尤其餐饮企业来说,能够垄断的要素很少,但有一个要素特别稀缺,就是好名字,好名字的威力大家可以简单想像一下。
好名字如果你做广告一遍就记住了,差名字做一千遍也记不住,好名字一看就能被信赖,转化率比差名字高好几倍。
第四、范围经济。供给方也存在范围经济,同时生产多种产品时,生产成本比你只生产一种成本要低、效率高。比如只卖鹅头比整只鹅从头到脚都卖效率要低。
所以用品类的经济特性分析一下快餐和正餐会发现,快餐和正餐品牌效应都是中等,网络效应不明显。
当然有一些社交类的餐饮品类还是比较明显的,比如我们都喜欢喝星巴克,星巴克就容易被大家认可,小众的咖啡,有人喜欢,但有些人跟喝毒药一样,就很难成为社交聚会品牌,只有极少数人真正享受这个咖啡。
快餐通常不会拿来聚会的,正餐可以,尤其是商务正餐。
迁移成本,快餐我们不会动脑筋尝试新的,就是安全放心,迁移成本反而高。正餐就是要尝试新口味,迁移成本反而对他不利。
范围经济,正餐品种比较多,但是通常达不到经济规模,所以范围经济反而是一个劣势,要求他做很丰富的东西,但是总量都不大,所以供应链特别困难。
快餐也不能只卖一种东西,有适度的丰富性,但是规模比较大。供应也都是市场上最大、最成熟的,比如鸡肉、鱼肉、猪肉。供给经济上快餐经济的可复制性太大了。
学习曲线,大家觉得正餐复杂,其实正餐的学习曲线主要在大厨那里,所以说他的学习曲线是非常高的,有很多成功的正餐品牌老想做快餐,但是屡败屡战。
要素垄断,对餐饮企业来说大部分都不存在,范围经济在供给方也不是处于主要地位。主要就在规模经济这块,正餐差了快餐不少。
所以说,资本青睐餐饮,但更青睐快餐和休闲餐饮。
4
资本化的春天:
中国会出现多个千亿级餐饮上市公司
全球市值最大的几个餐饮品牌基本上都是快餐和休闲餐饮、茶饮,最大的是麦当劳,市值1668.8亿美元,超过了1万亿人民币,第二大是星巴克,市值是7000多亿人民币,第三是百胜餐饮就是肯德基的母公司。
快餐品牌也是较早拿到投资的,比如真功夫,但由于企业治理和股权的问题没有杀出来,被老乡鸡、乡村基后来居上。
但是中式休闲餐饮空间发展非常快,新茶饮赛道有五六家都拿了很多资本。天图投资了其中两家,一个是奈雪,一个是茶颜悦色。
中国的品类比美国丰富很多,好的地方是我们有很多的快餐赛道,不好的地方是我们都分散了。
消费者选吃什么,回答说吃快餐,并没有解决问题,因为快餐不是具体品类,具体到吃什么才会出现品类。我们吃面条,我们吃饺子,我们吃小笼包,我们吃沙县小吃,这些才是真正的快餐品类。
快餐就有快餐的经济特性,就要高性价比、随处可得、放心可靠,满足最大众最高频的需求。
当然,过去因为中餐的产业链专业分工不够,所以在餐饮里面投资获得大成功的不多。但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现象,如果我们把这种教训普遍化,不碰餐饮了,可能会错过一个餐饮业资本化的春天。
我一直在研究餐饮业的分工,专业分工的形成,让每个企业要处理的复杂性大大降低,扩张的速度大大加快了。比如周黑鸭开到100家店花了十几年,但是奈雪的茶开了100家店才花了3年。
首先购物中心业态的出现使我们方便的获取规范化、标准化的人气旺的选址,这是扩张的基础,当然品类本身相对也是属于休闲餐饮,比较可复制,操作比较简单,对大厨没有依赖。
美国的餐饮市场2019年收入8540亿美元,大约5.7万亿人民币,美国餐饮市场资本化率差不多50%,中国现在是4.7万亿的市值,但我们上市的餐饮企业市值还不到5000亿,资本化率还是非常低的。
专业分工的形成,让餐饮企业未来的成长速度会越来越快,接下来会有一个资本化的春天,尤其加上注册制改革,出现了大量的创业机会。
美国的快餐品类跟中餐源远流长的文化无法相比,所以他们近6万亿餐饮市值,麦当劳占了1万亿,星巴克占了7000亿,肯德基百胜占了2000亿,剩下的就没有什么吸引力了。
中国餐饮品类比较多,不太容易出现万亿级的餐饮上市公司,但是,我们会出现可能很多个千亿级的餐饮上市公司,这是资本的机会,也是创业者的机会。
当然,我的品类没有千亿级就不值得做了吗?几百亿资本也是喜欢的,可能资本不会喜欢10亿这种小金豆,因为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低于100亿的市值流动性就不好了,上市退出也很慢。
我们曾经投资了一个文化类的企业,市值总是在20亿左右波动,上市之后还有18%,结果我们花了三年才退出。
整体来说,资本的特点决定了它会青睐什么样的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