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的规格养殖
1.草鱼分级养殖
草鱼的分级养殖是指以草鱼每尾的重量为标准,将草鱼按照不同的重量分开养殖。在分级饲养的时候又可以分为鱼种饲养和成鱼饲养。草鱼种的饲养分为几个等级,每尾 50~150g、每尾 150~350 g以及每尾 350~500 g三个等级。而统级草鱼的饲养非为每尾 1000~1500 g、每尾2000~2500 g两个等级。大级草鱼则主要是 2500 g以上的草鱼养殖。将草鱼分级饲养增产是有科学依据的,草鱼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是不同的。有研究发现,草鱼生长过程中对蛋白质氨基酸等的需求是变化的。一般来说,草鱼的从鱼苗到鱼种的生长过程中,配合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在30~36 %最为适宜,从鱼种到成鱼这个生长阶段,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要降低,为22~28%。因此将草鱼分级饲养能够有效的节约饲料,这是一种变相的增产方式。另外,合理地给各级鱼分配营养物质能够使鱼得到充足的营养而生长旺盛,增加产量。再次就是在营养供给充足条件下的草鱼味道鲜美,市场需求量大,价值相对较高,这也是分级饲养的另外一种增产方式。
2.鱼种的合理搭配
除了按照鱼的重量来分级饲养外,另外一个增产技术措施就是将不同的鱼种合理搭配起来饲养。鱼种的合理搭配放养不仅是增产的决定因素,也是提高效益的主要方式。以饲养草鱼为主体时,当饲料供给为青饲料和肥料两种时,吃食鱼和肥水鱼的比例为2:1~3:2,当主要供给精饲料时,吃食鱼和肥水鱼的比例不受限制。因此,在池塘中不能只大规模的养殖草鱼,还要搭配一些其他的鱼种,这样有力于资源的利用。草鱼的主要饲料是青饲料,草鱼的排泄物对于一些肥水鱼来说也是养料。因此在池塘中搭配养一些鲢鱼,鲢鱼主要是肥水型鱼类,鲢鱼能够利用草鱼的排泄物生长,这样就能够达到合理利用饲料的目的。同时鲢鱼能够清理一些草鱼的排泄物,能够清除水体中的一些营养物质,控制水体中有害微生物的生长,防治鱼发生病变。一般来说在饲料比较丰富池塘中,一条草鱼能够搭配两条鲢鱼,如果饲料来源比较少,那可以一条草鱼搭配一条鲢鱼甚至两条草鱼搭配一条鲢鱼。
3.合理放养密度
放养的密度是要根据池塘的条件,饲料、肥料的供应量等很多因素决定的。一般来说浅水比较适合饲养淡水鱼,水深一米的池塘,亩产量大概为 200~300 kg,当水深为 2 m左右时,亩产大概可以达到 500 kg,当池塘水深超过三米时,反而不利于鱼的生长,不但鱼的产量不会随着增加,还会出现下降的可能性。如果管理水平不高,水没有能及时的排泄或者饲料供给不足时,草鱼饲养的产量会受到影响下降,在这种条件下放养密度也应该降低。当条件相对较好时,应该相对增加放养密度,这样有利于增产。在条件相对良好的条件下,并不是放养密度越高越好的,放养密度也有一个合适的值,当超过这个值时,放养的鱼生长条件会因为放养的鱼太多而变差,这时轻则鱼的生长速度减慢,达不到增产的目的,重则出现鱼的大量死亡,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4.草鱼养殖中的病害防治
草鱼养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病害,这些病害能够造成成鱼以及鱼种的大量死亡,使养殖的产量下降,同时病变的鱼不仅味道变坏,而且使用病变的鱼可能造成疾病的传播。通常一些草鱼疾病的流行会给渔农带来极大地经济损失。草鱼养殖中比较常见的病主要包括肠炎、赤皮病、出血病等。通常这些病都不是一个单一发生,一种病害发生通常都伴随着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并发症。并且这些病症的发生通常都是随着温度的增高,犯病的几率也增加。在草鱼大规模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对这些病害进行防治,特别是在温度比较高的春夏两季,这些疾病特别容易危害池塘中养殖的草鱼。那么针对这些病害,我们应该积极的的采取防御和治疗措施。首先应该每年将池塘进行清塘消毒,这样能有效的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另外,当出现草鱼感染疾病的情况时,应该积极的治疗。但用药时一定要控制好用药的量,不然会因为使用过量的药物而引起鱼的大量死亡。第三,当有鱼感染疾病时,应该将该池塘的鱼以及该池塘的排泄水隔离开来,以防治污染其他池塘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