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工地 火红的青春
新闻资讯·街坊爆料·新鲜趣事·吃喝玩乐·品牌推广
火热的工地 火红的青春
-----参加华县桥峪水库工程建设的记忆与随想
作者:杜明科
我荣幸,我参加过两年时间的华县桥峪水库工程建设。这里是我走向社会的人生第一步,它为我多彩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0年的冬天,我17岁,被派去参加桥峪水库工程建设。桥峪水库离我的华州杜堡村子约有15公里,从来还没有出过远门的我,拉上架子车就上了桥峪水库。
一到水库工地,老远就望见东山坡上用小石头刷白镶嵌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八个打字,雄伟壮观。各单位车子集中停放的车场、水库工程指挥部机关、水库广播站、医务室,虽说房屋都简陋朴素,但却引人注目。到了晚班的时候,水库灯火通明,拉运土方的架子车川流不息。水库工地吸引了我。
那时,水库坝面已有10多米高。车辆三班倒,不停的运土到坝面,轰鸣的链轨拖拉机反复碾压着刚刚运上来的虚土。坝面一天天在增高。
我和同村伙伴换朝是一个车组,定名为“明科车组”。当时,有三分之二的车组都是三个人,我和换朝商定,我们就两个人一个车组,这样可以节省人力。
在我们到水库之前,得知水库领导最感头疼的事就是,拉运土方中的安全问题。主要是有些年轻民工“放飞车”,一人驾辕,一人站立车后。驾辕者两脚腾空,煞是“潇洒”,但出了不少事故。轻者负伤住院,重者滚入深沟,要了性命。
对此,我跟换朝商量说:咱们就不要干那冒险的事了,要按领导说的不放飞车,要对得起水库,对得起父母。
那时,水库倡导“饱车行动”,就是把车子装满土拉运。但水库是登记拉运趟数的,谁也不愿多装土耽误时间。对此,我和换朝不约而同的商议,把车子一定装满再运。后来除装满一车箱后,我们还在装满土的基础上,再加上几十锨土,装出个“鱼脊梁”,使得“饱车行动”名符其实。
土装的多,负重大,30多度的大下坡很难控制,尤其是冬天路特别滑。为了安全,我和换朝每人肩扛一边的车辕,控制步速,稳步拉运。当时,人们看到这俩小伙装得饱,运得稳,大家都投来赞许的目光。
那时,别人一般每个班次的8个小时普遍运10车,快一点的运十一二车。我和换朝早进工地,并坚持到每班的最后一分钟。我们时常的拉运趟数都在13趟(车)。
这一来,水库很快就把我们评为“饱装稳运车组”。
我记得,首先是水库广播站让我们介绍经验体会,标题是:“我们是怎样做到饱装稳运的”。水库宣传员李翠丽、王华,还把我们车组的情况,编成快板节目,在工地广播站广播宣传。1971年6月份,水库政治处组织我们到十几个民工营驻地介绍经验。
那时,我和换朝都向华州营团支部提交了入团申请书,很快,营长、副营长两名老党员,作为我的介绍人,我成为光荣的共青团员。当年12月,华县召开共青团第七届表大会,我又作为水库选出的代表,出席了这次团代会。1971年合并连队后,华州营还选我担任了三个生产大队合编的民工连连长。
桥峪水库不仅是水库建设工地,那里更是培育人的阵地,这是我最大的感受。水库早期体现的精神,就是“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后来这种精神被进一步归纳为“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我们车组之所以能成为先进车组,就是“桥峪精神”的启迪和鼓舞。
从家乡走出来,桥峪水库是我人生的第一站。水库大坝随着我们拉运土方在升高,“水库精神”也为我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记得参加水库建设两年后的1972年12月份,我应征参军。1973年水库竣工庆典时,我二哥代我参加了庆典大会,领回了县委发给我的奖状。
火热的水库工地,火红的人生青春。我感谢“桥峪水库精神”对我人生的影响,感谢水库对我的培育。去年,我作为当年的水库建设者,约几个伙伴前去参观了我曾为之建设的桥峪水库。桥峪水库与我今生有缘!(2016年10月)
作者简介:杜明科,华州杜家堡村人 。新疆邮政系统工会原副主席。
内容来源/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杜明科
图片来源/网络
整理编辑/郝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