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里3句话,让你悟通“天道、地道、人道”的秘密
《老子道德经》被誉为东方智慧源泉,天下第一奇书。
《世界文明史》的作者,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威尔·杜兰特博士曾经说过:假如我们把世界上每一本书都烧掉只留一部,那应该就是《老子道德经》。它是拯救世界的文化孤本。
《老子道德经》博大精深,通天彻地。它其中的沧海一粟。
简简单单的三句话,足以让我们受益终生。福生无量!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取法地,就不能取法天和道吗?唐代学者李约《道德经新解》的读法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当代老子研究专家高亨先生认为,地、天、道三字传抄误重,应是“人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
天地的运行是最接近于“自然”的,鱼在水里游,鸟在天空飞,花开了花落了…日月交替,四时运行…天地万物似乎都接受一个力量的安排,一切都是井然有序。鱼不会想,我为什么不能在天上飞?鸟不会想,我为什么不能在水里游?夏天不会跑到冬天后面去,秋天不会取代春天的位置。
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这段话的意思,累积到了满盈,不如及时停止;锐气如果太盛,不能长久保持;家里金山银山,没人能守得住;富贵加上骄傲,自己埋下祸根;成功了就退下,这才合乎天道。
天道好循环。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坏空。成住坏空是佛教用语,“成”,事物出现;“住”,事物繁荣一段时间;“坏”,开始走下坡路;“空”,一切尘归尘,土归土。
世间万物,莫不如此。
你想守住刚猛,刚则易折,你想守住财富,富不过三代,你想保住权力,新生一代早就等不及了。
老子提醒我们,要虚。
虚才能放空外物,不把持,不占有。《论语》记载,曾参称赞颜回:“有若无,实若虚。”有的好像没有,实在好像空虚,说的就是这种境界。
虚才能容纳一切,不致招来怨仇。
虚才能不恋权位,该舍就舍,该去则去。“不要人夸颜色好,要留清气满乾坤。”
要有度!
虚实境界,有度是实在的功夫。就人世间而言,人与人之间有边界,不可冒犯;就物质取舍而言,只取所需,不取所欲;就人与自然而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德的人,一切依道而行,无心求德,反而有德;下德的人,有心求德,反而没有德。 上德的人,依顺自然,无所作为,也无心作为;下德的人,虽然也能表现无为.却是有心的无为,不是无心的无为,不是真正的无为。
老子的生命理想是要顺应自然,不要刻意作为;是要无心自化,无为而能无不为。
《道德经》是为人处世智慧全书,内容涵盖面极广,包括政治、经济、军事、人文、生活等;也是企业管理宝典,所以深受一些企业家喜欢。
马云的工作包里总是放着几本书,别的书换得很快。
而其中一本书一直没换过,是一本最薄的《道德经》。
薄是因为没有注解。马云不希望看到别人对《道德经》的理解而影响自己的感悟。
古今中外的高人,谈起这部经典,已经不再是读没读过的问题,而是一生读了多少遍。
在新时代的社会生活中,用新思想诠释这些社会法则,会彰显出新的人生启迪。
《道德经》的厉害之处就是每个人都能得到智慧,不同于其他的文学典籍,需要一定的文学功底才能理解入门。
要是说半部治天下的《论语》是一本帝王权术之书,那《道德经》就是一本汲取人生智慧的百科书,每次打开都能学到东西,而且能用到工作生活中。
不了解《道德经》的人,都认为“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是消极的东西,对自己和年轻都不好,其实不是的。老子的每句话其实都是以柔克刚的典范。
年轻人一方面文学功底不厚实,另一方面对人生经验比较浅薄,害怕自己翻译错误。
对于混迹江湖的老朋友来说,不难理解《道德经》的案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