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红人沈书枝

豆瓣以前有个红人,笔名叫沈书枝,主要写她们家从乡村到城市生活的变迁。

沈书枝是安徽南陵人,是南京大学古文学硕士,家中有五个姐妹。

她排行第四,有个双胞胎妹妹,笔名叫做有鹿,读的是建筑系。

沈书枝写的《姐姐》当年在豆瓣上反响很不错。

最后汇集成了一本书,叫做《燕子最后飞去了哪里》,是乡村小清新的风格。

书中的插图,是有鹿画的。

有鹿在序言中说,这么多年,如果说她们姐妹有什么共同之处的话,那么大概是:

我们都度过了谈不上幸福的人生。

我以前说过,农村出来,大概有三条主要的出路:考学、参军、做生意。

考学是比较难的一种。

沈书枝那个地方,需要考上县重点才可能上大学,但是3-4年也没有一个。

上大学,那是多么遥远的东西。

沈书枝说,他的父亲居然是抱了一颗女儿上大学的心,这是有极大风险的。

沈书枝的大姐,是第一个走出去的,没考上高中,父亲想方设法找人去芜湖读的卫校。

大姐出去后,这个家里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比如说大姐会带一些输液管编的金鱼,输液瓶做热水袋等。

现代文明气息吹进了这个家庭。

大姐在南京某医院工作后,尽管收入非常微薄,但是还是常常给妹妹们买书、买零食,比如《古希腊神话》、《平凡的世界》、水果糖、话梅、果丹皮等等。

沈书枝就是看这些书启蒙的。

大姐要回家的时候,沈书枝和有鹿就早早的在村口的树下等着。

说明她们还是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

大姐后来找了一个男朋友,家里是南京人,但是男朋友家里不同意他找农村人。

大姐接完电话,坐在楼梯上倚墙痛哭。

最后,大姐夫没有听家里的话,和大姐结婚了。

没有婚礼,就是一家人吃了一顿简单寒素的饭。

二姐有个性有主见,读的也是卫校,也是去南京工作。

后来,在南京江宁买的房,没有再做护士,而是做的销售工作。

三姐命运有些坎坷。

由于家庭实在困难,没有能去读卫校,而是去学做皮鞋。

对于这点,三姐心里多少有一些怨念。

最终,三姐没有做皮鞋,而是去城里打工,然后和饭店的厨师结婚。

两个人开了一个小饭店。

但是好景不长,三姐夫因病去世。

三姐再婚之后,后来就住到了她们当地的县城。

下面就是双胞胎沈书枝和有鹿。

沈书枝后来上了南京大学的硕士,一直想考博士,后来没有考上,去了北京工作。

有鹿因为读建筑系,接触了画画,画的不错,在上海工作。

五姐妹都挣扎着走出去了。

这里面是父母巨大的付出。

沈书枝的母亲,就在沈书枝小的时候就出去打工,帮人做饭、看网吧。

有时候,操着乡音,在医院问有没有事做。

因为住不起宾馆,就只能睡在草坪上。

讲这些是为什么呢?

你并不了解真实的中国,有比外卖骑手惨十倍的地方。

只是没人关注。

你了解了真实的情况,才能赚到钱。

比如某手某音上的网红,可能比你我更懂中国。

比如,就拿农村来说,并不是诗酒田园,而是物质极度匮乏。

以前没电,没网络,生病了你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沈书枝的母亲就因为动手术,庸医放了块纱布在里面没取出来,差点送了命。

比如下面这种重体力活,沈书枝是干不了的,父母也不让她干。

李子柒还真是一个猛人。

最关键,这么辛苦,还没钱。

沈书枝和有鹿那么有出息,是有“幼妹”红利在里面的。

正因为姐姐们挣扎的走出来了。

沈书枝才有机会去南京,给大姐夫学电脑,看了很多书,见识了很多新鲜事物。

就是我们所说的“柴捆柴”,“娃带娃”。

沈书枝说,她家因为孩子太多,有个姐姐,差点送给了县城的医生。

毕竟做一个县城医生的女儿,要比庄户人家的女儿要好太多。

但是父母终究没有舍得。

这个家族的初始资源基本等于0.

但是现在,她们家不是有了医院、销售、出版社、餐饮等各方面的人才与关系了吗?

资源是怎么来的?

资源不就是这么来的吗?

这就是一个父亲的远见。

这个过程可能不是那么愉悦,但是结果值得欣慰。

人一定要努力见识更大的世界。

就像参军,最后复员,也不一定给你分配工作的。

但是你在一个大组织里面锻炼后,见识是肯定不一样的,而且你有了战友。

所以,如果你奋斗的话,难度是代际降解的。

你面临的可能是200%的难度。

你努力,那你的孩子可能就面临的是160%的难度。

沈书枝就说她姐姐的孩子,果然是城里的小孩,认路都比她强。

那么对于外卖骑手来说,干这份工作,那可能家里的条件就会好一点。

他的下一代的见识就会更全面一些,做个医生或者律师。

值得不值得?

我的答案是:值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