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堂运用红藤治疗杂病的经验(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发表者:赵东奇
臧堂教授从医40余载,善于治疗内科杂病。临证常用红藤治疗多种疾病,且每用辄效。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1辨证为本,病证结合
1.1消痈红藤清热解毒,历代医家均以其作为治疗肠痈腹痛之要药。临床上常扩大用于急慢性乳腺炎、肝脓肿、皮肤化脓性感染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红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抗菌谱较广。临证要点:肠痈腹痛拒按、发热、便秘,乳痈、皮肤痈疖红肿热痛或溃脓,舌红、苔黄腻、脉数。
1.2泄湿热红藤入肝、大肠经,味苦,苦能泄湿、燥湿,加上红藤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故其有较好的清泄肝胆、肠道、下焦湿热作用。常用于急慢性胆囊炎、病毒性肝炎、急性肠炎、急慢性泌尿系统感染、急慢性盆腔炎等。临证要点:发热、黄疸,或腹痛、腹泻,或尿频、尿痛,或带下臭秽、色黄、量多,舌苔黄腻、脉滑数。
1.3活血红藤入血上通下达,无所不到,具有较强的活血化瘀之效,临床上既用于瘀血内阻各证,如瘀血性的痛经、闭经、子宫肌瘤、跌打肿痛等;也因其能清泄湿热更常用于瘀血兼夹湿热之证,如慢性盆腔炎、慢性胆道感染、肠粘连等。临证要点:各种病证日久不愈,伴疼痛、肿块,唇舌色暗或舌有瘀点,脉弦涩。
1.4和营红藤入血分而达营卫,能祛风解肌,可用于营卫不和,肌表不固的伤风感冒,过敏性鼻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征等。临证要点: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或表现为半身、某局部出汗,苔薄、脉缓。
1.5行气《图经本草》载红藤“行血、治气块”。因其入肝家而行血分,走而不守,故行气活血止痛效佳,尤善于治疗肝郁气滞疼痛诸证,如胃肠功能紊乱、癔病、气滞痛经、闭经、乳房囊性增生病等。临证要点:症情复杂多变,疼痛时作,肿块时起时消,随情绪增减,脉弦。
1.6宣痹红藤入血分走经络,既能行气活血,又能泄湿解毒,不失为治疗风湿痹证之良药。《植物名实图考》载红藤:“治筋骨疼痛、追风、健腰膝”。临床上根据配伍定向,可广泛应用于风湿阻络,血脉不通的各种风湿痹痛,如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骨关节炎等。临证要点:关节、肌肉肿痛麻木、活动障碍。
1.7通便红藤入大肠经,能行气消滞,清热泄湿。临床上可用于胃肠湿热引起的大便粘滞不爽,及气滞、燥热引起的大便秘结,或单纯性便秘、肠道炎症引的便秘均可用之。临证要点:腹胀、大便粘滞不爽或秘结,舌红、苔黄腻。
1.8杀虫红藤归大肠经,借其清热解毒之功,能杀灭肠道寄生虫如钩虫、蛔虫、蛲虫等。用红藤50g,黄酒100ml加水适量煎煮取汁内服可治疗胆道蛔虫症。临证要点:腹痛、纳差、苔薄腻,大便化验查出肠道寄生虫卵。
1.9外用虽然红藤多用于内服治疗疾病,但若使用得法,外治亦能收到佳效。如红藤浓煎保留灌肠可治疗肠道寄生虫病、慢性结肠炎、慢性盆腔炎;红藤煎水外洗外阴可治阴部瘙痒;红藤用黄酒浸泡后外涂,可消跌打肿痛;红藤浸酒精外涂可治疗皮肤疔疖;红藤煎水温洗患处,可治疗风湿痹痛。
2广泛应用,配伍增效
臧教授临证应用红藤,既注重病证结合、辨证为本的用药原则,也善于配伍其它药物来提高疗效,以达治疗目的。如红藤配蒲公英、橘叶、广郁金等能提高治疗乳痈疗效;红藤配大黄、丹参治疗肠痈效佳;红藤配蒲公英、大黄、玄明粉治疗急性胆道感染疗效增加;红藤配蒲公英、萆、龙胆草等善治急性泌尿系感染;红藤配桂枝、赤芍、莪术、蒲公英、黄芪等治疗慢性盆腔炎。在治疗瘀血痛经、闭经时多配当归尾、制香附、益母草等;用红藤调和营卫时多配桂枝、白芍;红藤用于治疗气滞疼痛多配延胡索、郁金、香附等;治疗风湿痹痛常与威灵仙、秦艽、乌梢蛇等配伍;用于通便时配蒲公英、玄参等。外用配伍多以红藤配大黄、黄连、黄芩浓煎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配百部浓煎灌肠治蛲虫病;配苍术、苦参、地肤子煎水外洗治疗外阴瘙痒;红藤配田七、蒲黄,黄酒浸泡外涂跌打肿痛疗效显著;红藤煎水外洗治风湿痹痛常与威灵仙、桂枝、细辛、银花藤等配伍。总之合理的配伍不仅扩大了红藤的治疗范围,且能显著提高红藤的治疗效果。但须注意,孕妇及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禁用红藤。另外红藤内服用量除了治疗胆道蛔虫症用至50g外,其它病证常用10~30g即可取效,不必盲目追求大剂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病案举例
李某,女,36岁,1997年11月19日初诊。主诉右上腹疼痛1天,疼痛持续加重,拒按,向右肩背放射。发热(体温38℃)、腹胀欲吐、纳差厌油、大便秘结。查见白睛轻度黄染,苔黄腻,脉弦数。化验血常规:WBC:11×109/L,N:0.76.B超示胆囊扩大、胆囊壁增厚,诊为急性胆囊炎。证属肝胆湿热,治从清利肝胆湿热。处方:红藤、蒲公英各30g,生大黄(后下)、玄明粉(分2次冲服)、柴胡、郁金、枳壳、广木香(后下)、延胡索、生甘草各10g.3剂,1剂/d,煎服2次。药后右上腹疼痛明显减轻,无发热。大便溏泄2~3次/日,但仍纳差,给予前方去大黄、玄明粉。加谷麦芽各10g.14剂煎服后诸症消失,复查血常规、B超均正常,病愈。
按:本例因湿热之邪蕴结肝胆,胆汁不循常道排泄而发病。方中以红藤为主药清利肝胆湿热,消除胆道炎症,促进胆汁排泄。配蒲公英、玄明粉、大黄以加强其功效。柴胡、郁金、枳壳、木香、延胡索疏肝理气止痛,以缓解胆道平滑肌痉挛,有利于胆汁排泄。诸药合用消炎利胆止痛,故治疗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