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妙方:三物备急丸
巴豆,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干燥成熟果实,以巴蜀为多,故称巴豆。
性味辛,热,有毒。入胃、大肠经。
对于其毒气的去除,除了景日昣提到的炙与熬,元代医家王好古曰︰若急治,去皮、心、膜、油,生用,为泻药。若缓治,炒去烟令紫黑,可治积食消包块。其功效既可以通肠,又可以止泻,世人不知道呀!
对于这一点,古代名医陶弘景也赞成说:巴豆最能泻人。而李时珍大人更将其落实到行动中,曾用50丸巴豆丸治好了病人的腹泻。原因在于,“冷积凝滞”,也是会造成腹泻的,所以他选择用热下的办法,采用泻药巴豆,除寒来止泻。
泻药家族不止有巴豆,还有大黄,两者如何选用呢?
大黄性味苦寒,巴豆辛温,所以大黄苦寒,善于泻热通便、攻肠内热积。巴豆辛热,善于快速消寒气导致的积食。
看起来一个泻热,一个泻寒,是对头(相畏)。但战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可能的情况下,它们又可以搞联合,所以两者又相使。
比如《金匮要略》记载的一个三味药的小方子——三物备急丸。
组成:大黄30g,干姜30g,巴豆30g(去皮、心,熬,外研如脂)
三药药性都十分峻厉, “非急莫施,故曰备急”。
三药合用,巴豆得大黄,其泻下之力变缓和而持久;大黄得巴豆,其寒性可去;再加温中散寒之干姜,以助散寒之力。故温里散寒,通便止痛善,治寒积便秘。
也就是说,对于饮食不节、冷食积滞导致的胃肠阻滞不通,或暴饮暴食后,又感染了寒邪导致气机不行,甚至气机逆乱,有比较好的效果。
针对症状为:突发心腹胀痛、痛如锥刺、气急口不能言、大便不通、手足不通、舌苔白腻等。
制法服法:
先将大黄、干姜研末,再研巴豆,然后一起和匀共捣为散;或加蜂蜜炼成丸剂,用瓷器密封贮藏。每次服大豆般大小 3~4丸,温开水送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