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丝珐琅中的最神秘的掐丝珐琅
近几年,收藏热催热了景泰蓝市场,景泰蓝的市场价值最 先逐步回升。拍卖市场上,景泰蓝拍价节节攀升。例如,2007年“掐丝珐琅胡人像”拍出6529万元;2008年“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多穆斯壶”拍出9072万元;2010年“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拍出1.29亿港元。景泰蓝作为传统中国宫廷艺术的典型代表,蕴涵尊贵、华美的艺术风格和特质.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2LzEyMTMvMjI0MDI5MDA4XzFfMjAyMTA2MTIwMTI3NDU5MTE=.jpg)
清代到了乾隆时期,由于乾隆帝本人的兴趣爱好及审美需求,使得珐琅工艺得到了空 前发展。金属胎珐琅器以其自身的金碧辉煌、富丽华美成为宫廷中不可替代的陈设佳品,用以彰显帝王之家的富贵和威严。掐丝的技术也更为娴熟,粗细均匀而流畅,色釉种类多样,釉色艳丽、洁净,但大多数缺透明温润的质感。同时结合錾胎和画珐琅之制作技巧于一体,使掐丝珐琅工艺之发展臻于极境。甚至有“一件景泰蓝,十件官窑器”一说。
提到掐丝珐琅,很多人都熟知它的另一个名字——“景泰蓝”,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这种古老的传统手工艺何以受到现代人如此青睐。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2LzEyMTMvMjI0MDI5MDA4XzJfMjAyMTA2MTIwMTI3NDYyNzA=.jpg)
乾隆朝是掐丝珐琅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据档案记载,造办处制作了数量可观的珐琅器,包括宫廷典章用品、佛堂用品、生活用品、陈设品和文房清供等。宫廷典章用品有宝座、屏风、香筒、甪端、太平有象等;佛堂用品有佛塔、佛龛、佛像、坛城、五供、七珍、八宝等,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和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共制作了12座珐琅塔,分别陈设在紫禁城梵华楼、宝相楼内,气势恢宏,工艺精湛,是所见最 大的珐琅器。
掐丝珐琅器上的每一条花纹都需要精雕细琢,有的是在高倍显微镜辅助下完成,一个点的描绘用时从几天到几个月不等。如此,才造就了顺序精准的连续点,使从柔和色彩到纯净亮丽色彩的过度从不突兀,从不矫揉造作,繁复而唯美。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乾隆朝掐丝珐琅的胎子,铜质精纯,胎骨厚重,无轻飘之感,甚至有些器物用昂贵的黄金制胎;珐琅釉料均无透明感,沙眼减少,细腻光滑,珐琅釉色彩之丰富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在图案装饰上,除继承了明代勾莲花的做法以外,还运用了仿古的兽面纹、几何纹,并将山水亭榭、花鸟虫鱼、人物故事作为装饰,追求绘画的意趣,取得了较好的装饰效果;在镀金、錾刻方面,不惜财力、功力,金色浓重,刻饰精美;这一时期的掐丝珐琅工艺还常与画珐琅工艺相结合,并镶嵌珠宝,具有典型的金碧辉煌的皇 家艺术风格。
到了公元前5-6世纪又曾烧造珐琅器;直到公元6世纪,希腊拜占廷的珐琅工艺逐渐发展,后至公元10-13世纪初,掐丝珐琅工艺极为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