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系列174:攻必克守必固 斩胡十万歌凯旋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接演前文。尉缭花重金贿赂郭开,使得廉颇无法回到赵国,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赵国的防御力量。不过,或许是老天爷还不想让赵国就这么快地灭亡,就在赵王迁苦苦寻觅将领的时候,一位大臣向他推荐了一个镇守边关的将领,此人名叫李牧。
在蒙学经典《千字文》当中,有这样一句话:“起翦颇牧,用军最精。”
所谓的“起翦颇牧”,那指的是白起、王翦、廉颇和李牧。因为《千字文》中的这八个字,后世也有人把这四个人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当然,这种说法多少有些片面。那战国时期是人才辈出,能够和四人比肩的人那是绝对不在少数,例如吴起、乐羊、孙膑、庞涓、樗里疾等等等等,那都是一等一的军事天才,如果真把这些人放在一个战场上对决,那究竟是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
在战国四大名将当中,如果说白起和廉颇是棋逢对手,那么王翦和李牧就是生死的冤家。在白起和廉颇相继退出战国舞台之后,秦国和赵国的战争,就基本上变成了王翦和李牧之间的战争。
∆ 李牧
王翦是土生土长的关中人,自幼研习兵法,少年投身军旅,通过屡立战功,一步步做到了将军。根据史料记载,王翦第一次独当一面,是在公元前237年进攻赵国,拿下阏与,为秦国攻占漳水流域立下了大功。在秦国的诸多将领当中,王翦素以稳重而闻名,故此得到了一个外号,叫“不败之将”。
咱们再来介绍一下李牧。李牧是赵国的柏仁人,原本是负责镇守雁门关,常年奋斗在抗击匈奴的第一线。这匈奴就是胡人,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当中最有实力的一支。这匈奴人是逐水草,善骑射,经常入侵秦国、赵国、燕国等北部的边境,那所到之处,是屠杀平民,抢掠钱财,给这些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在这些灵动敏捷的胡人面前,这李牧果断采取的是防守策略。他在雁门关外修筑了许多的烽火台,又派大量的骑兵出去侦察,因此每次匈奴人来犯,他都能够提前得知,及时地把部队、百姓、牲畜、钱粮等等撤入到城内,坚守不攻。匈奴人由于不善于攻城,也不善于打持久战,这抢不到粮食就无法给自己补给,因此每次都是空手而归。
∆ 烽火狼烟
李牧真正意义上和匈奴正面交锋其实只有一次,但是仅仅这一次,就打得匈奴十年不敢南下。话说这场战役,李牧先是故意连败五阵,丢弃这些牛羊和辎重,把匈奴的主力诱到长城的外围来进行决战,并且以弱示敌,麻痹对手。而就在当天的夜里,李牧率军突袭匈奴大营,同时用重装战车包围了匈奴的营地,以密如雨点的箭矢把匈奴人射成了刺猬。
这一战斩杀匈奴十余万人,匈奴单于侥幸逃得性命,从此十余年不敢靠近赵国的边境。因此李牧也是名声大震,得到了一个绰号,叫“北边良将”。
秦国派出的是“不败将军”王翦,赵国对阵的是“北边良将”李牧。在赵国存亡的生死关头,李牧能否力挽狂澜,救赵国于危难呢?
♞
—— 明天再见 ——
∇ 点击下方标题
主讲:孔祥善
编辑:孔祥善 王元龙
配音:兰馨
剪辑排版:呙晓川 设计:刘晟瑞
【闻古知新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