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岳川:端午央视即兴讲演 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

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

——在《艺术人生》端午节论坛上的即兴讲演

时间:2009年5月21日

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口

人物:王岳川、于丹、纪连海、聂卫平、方文山等

(此处仅仅列出王岳川的讲演和回答提问。端午节正式播出时有删节)

主持人朱军:压轴上场的重要嘉宾:他精通书法,专于音乐,擅长演讲;他涉猎极广,从西学到国学,从文艺美学到文化研究;骨子里保存着中华文化的精神底蕴,使他善于在哲学层面去反思,对文化精神价值进行再符码化的定位。他的思维方式和思考问题不是小我,而是“大我”——中国和世界,他大量专著都与“发现中国”的大主题有关;他对自己的梦想和理想有着知其不可而为知的精神。他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四川人,更是一个醒着的文化学者,他就是北大著名教授王岳川先生。掌声有请。

王岳川:大家好,今天准备给大家讲一讲“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中的六个关键词。

“汉字文化圈”曾经辉煌无比,如今正在变成“美国文化圈”。我们应该追问,作为汉字文化圈的原创国,中国文化应该怎样重新崛起?还有没有美丽精神?在我看来,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表征为各个方面,而最终凝聚为中国精神的汉字魂。这里可以用六个汉字来高度概括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

第一个字是“水”。我们面前的河姆渡一江春水向东流。河姆渡七千年文化证明中华文明不仅仅是黄河文明,也是长江文明,我们把它称为“中国的两河文明”。水在中华民族中有几大美德。孔子说:“夫水,大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荀子·宥坐》) 大意是,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之乳汁,它好像有德,德高盖世;水无定形,流必向下,或方或长,循之以理,它好像有义,义重如山;千支万流汇入汪汪,茫茫荡荡不见涯际,水好像有道;穿山崖,凿石壁,从无惧色,水好像有勇,勇往直前!再者,安放必平,无高低上下,水似守法;量见多少,勿需削刮,水好像正直;无孔不入,好像明察;发源必向东,好像立志;万物入水洗涤必洁净,又好像善施教化。由此观之,水乃真君子也,它能晓人以立身处世之大道,君子不可不观水!于是,李白有黄河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大气磅礴,是中华母亲河。杜甫有长江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长江源远流长,气势雄浑。两位大诗人一南一北,描写的江河却是一北一南,这说明长江和黄河构成了中华的“两河文明”。我想化约地说,水在中华民族当中有有着崇高的美德——上善若水。首先,水主平。我们说海平面,天下没有比水更平的了。其二,水勇敢,水赴瀑布髙谷而不畏。其三,水坚持,九曲黄河滚滚向东。其四,水圣洁,水冲洗掉一切污泥浊水。其五,水谦逊,水就下,谦卑,但资源万物良田。其六,水是时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水就是生命时间维度。可以说水是中国文化当中水的哲学、水的精神的一个体现。了解了水就了解了中华文明的根本。

第二个字是“节”。我们今天过端午节,我们却在浙江的河姆渡谈楚国屈原,不是觉得有点奇怪吗?就是因为这个节把我们结起来。中国结每一个结和我们今天节日的节相关,节者结也。中国史前——最初造文字之前是打结,小事情打一个小结,大事情打一大结,更大的国家大事打一个更大的结。结变成了中国文化的集体无意识,变成了中国文化中每个人必须记住的民族精神传承的密码。这个节是纵横的,不仅关乎家庭,而且关乎社会,关乎到整个国家。中国节是一个团结的节,是一个团圆的节。互相沟通了解了的节,我们知道中国节和水一样,是中国文化的指纹。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国人过节跟思念、亲人紧密相关。

第三个字是“中”,中是中国的中,中庸的中。西方天平是把一段取其中,中国不是这样。大家看到中国称中药的秤没有,左边很短一段,右边很长一段,有一个四两拔千斤的秤砣,就把整体平衡找到了。中国的中不是二者相折取其中,相反是一种高的智慧,高的平衡能力,四两拨千斤的“中”。

第四个字是“庸”,很多外国朋友到中国来学习,觉得庸字是平庸,是凡庸,甚至是庸长。庸在古代的解释,庸者恒也。什么叫恒?持之以恒。我曾让我的博士生举着一张书法由我来评点,大家知道一张宣纸不到10克,这个同学身高1米80,举了不到10分钟,他的手就渐渐举不动了,说老师我不行了。这个学生如果要举一个百斤重的巨石可以轻而易举,为什么举一张十克的书法作品却坚持不了10分钟呢?如果老师让他举一天呢?让他举一个月,举一年呢?可见持之以恒是多么艰难。我们好不容易找到的事物规律和矛盾制衡的方法——度,就是中,但是人们却没有能力和精力把这个中坚持到底。人们有多少美好的蓝图、多少美好的计划、多少美好的想法,可惜都付诸东流,这在于我们不能坚持下去。所以中国的庸字告诉你,有了美好的想法和制度,一定要把它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这才是有效的。

第五个字是“孝”。孝是什么?是爱的回报!中国文化是孝文化,孝是中国文化中最大的资本。端午节、重阳节乃至春节,几乎跟孝都紧密相关。每一年春节,到外面的打工仔有几亿人,冒着严寒和乘车的艰难,像候鸟一样坚持不懈的大年三十赶回家,把一年辛辛苦苦挣的钱给父母亲,这就是孝!大家看一下“孝”字上面一个老字的一部分,下面一个儿子的子,儿子把老人扛在肩上成了他的拐棍,这是孝。(《说文解字》:“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呼教切。)大家看中国的“教”字,左边一个孝,右边好像个文,只有孝敬老人的人,有了文化人的启蒙教育才成为有教养的人,才是受到教化的人。(《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从孝。凡教之屬皆从教。古孝切”。)您知道孔子怎么论孝吗?孔子说了两个字:“色难”。为什么孔子不在很大的体系性中建构孝呢?却说两个字——色难,翻译成今天的现代汉语,就是面对父母亲和颜悦色并坚持百年不变,直到老人家去世。难不难?难!中国有句古话“久病无孝子”,可以孝一次,孝十次。但是大家知道,鸟都可以反哺,羊吸奶都是跪在地上,动物也可以有孝。给父母亲买一样好东西,买一斤粽子不仅仅是孝,孝是持之以恒的“色难”!今天,中华文明中的孝文化受到了质疑,但是我认为它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第六个字是“和”。和是和谐的和。20世纪世界的大走向,欧洲为整个世界提供了现代化的文明,所以欧洲殖民文化强调的是“三争文明”——个人和个人之间是竞争,集体和集体之间是斗争,国家和国家之间是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在世界强国之间打起来的。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美国成了世界的执牛耳者。美国的后殖民文化和欧洲殖民文化不一样,提出来具有文化殖民的“三片文明”!第一是“大片”,全世界现在所有的电视台和电影院播的都是以美国为主的大片。我们知道亚洲有三个电影大国,一个是印度,载歌载舞的民族歌舞,但今天很少有人看了;一个是日本的“和魂西式”电影;一个是中国的全盘西化的电影。但您知道吗?2008年底在美国做了一个对亚洲电影的观众评估,结果美国人最喜欢印度电影,因为非常具有差异性的民族特色,其次喜欢日本电影,因为它还有“和魂”。不太欣赏的是中国电影,因为全盘西化了。这就告诉我们越是有民族文化的,越是保持本民族的文化差异的才可能被其他民族更好欣赏。第二是“芯片”,就是电脑和所有电子设备的芯片,今天的电脑的芯片的高速度和高容量使得读图时代成为可能,美国开创了读图时代和电子远端控制技术,甚至可以控制和偷听他国。第三个是“薯片”,什么薯片呢?麦当劳、比萨饼等等,正是这样的洋快餐的全球化,使整个东亚青少年今天出现一个饮食西化问题。美国文化成为后殖民文化是通过大片、芯片和薯片的方式,这种暗流的、缓慢的、文化产业和信息权力控制的方式,把全世界殖民控制起来。

中华文明有什么样的文明形态呢?我认为是“三和文明”!第一,是在家庭当中个人之间是和睦——“家和万事兴”;第二,是社会和谐——和谐社会;第三,最高的和是天下和平。当西方提出竞争斗争和战争的时候中国提出的是和睦、和谐、和平。我相信东西方都有各自不同或者求同存异的文化心理结构,西方的三争文明正在衰落,中国三和文明将在二十一世纪求同存异互动互补中,成为人类未来文明的重要方面。

今天,我从“水”讲起谈到“和”,水给我们很多的启示。作为思想文化的儒家文明强调“中和”,道家文明崇尚“逍遥”,佛教文明就两个字“慈悲”。作为艺术文化的中国的琴棋书画,琴——古琴曲有《高山流水》,二胡有《二泉映月》,琵琶有《春江花月夜》,都和水相关;棋除了围棋以外还有象棋,象棋有出楚河汉界同样与水相关;中国书法称之为水墨艺术,与水相关;中国画是水墨画,与水相关。可以说,中国在思想文化、艺术文化、节日民间文化无不与水相关。请五大洲的二百位外国朋友记住中国文化的六个关键字——水、节、中、庸、孝、和。谢谢大家。

主持人朱军:王教授留步,请教您一个问题,我觉得当今的东西方文化,它的互动,它的对接更加的紧密了,因为我们有很多便捷的方式,在对接和互动当中怎么样才能真正的建立属于中国的文化身份?

王岳川:我认为是向西方的优秀文化学习,同时挖掘本民族的文化元素和灵魂,然后把这种文化的元素和灵魂国际化。中华文明在一百年以前落后于世界,所以胡适提出了“全盘西化”,钱玄同提出“废除汉字”,还有一些激进派提出“打倒孔家店”。那个时候中华民族在全世界属于倒数第几名的GDP,但是我很高兴的告诉朋友们,中华民族通过百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我们的GDP在今年从全世界第三名变成第二名,在这个时候如果一个民族还要“打倒孔家店”,还要“废除汉字”,还要“全盘西化”就很没有民族自信和自尊了。对中华民族的振兴要有耐心,给多一点的时间,让中华优秀文化变成人类的世界的。

主持人朱军:还有一个问题,您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同时也是非常出色的书法家,您现在还兼任着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的所长。我想问问在这种文字的交流过程中,外国朋友对中国的文字有什么样的认知,他们真的喜欢吗?

王岳川:外国学生真的喜欢中国书法。我在北大教外国留学生书法时跟他们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书法的一极是文字——文字是中国文化中的密码,而另一极则是中国经典文化思想(经史子集)。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先生公馆门口有些小男孩总是到处撒尿,十分不雅。于老先生很生气,就写了一张“不可随处小便”的字贴在墙上。一个喜欢于右任先生字的人趁着宣纸没干,揭下来挂在自家堂屋里,并请很多朋友来一起欣赏。朋友们看了都觉得大不雅,一个正堂屋中挂了这样一张字颇不合适。但他太喜欢于右任字的形式,怎么办?一个文人说我帮你解决,用剪刀把这张字剪开,重新排列并装裱好——“小处不可随便”,就是一幅很好的作品。我们知道,古汉语实用功能已经淡出当代生活了,但是我们说起“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立己达人”“上善若水”这些名言警句,从《论语》、《老子》等中出现,就在我们居室中变成我们今天生活的元素。我希望留学生们通过学汉字,慢慢的喜欢书法,渐渐的通过书法上的文字进入中国文化的灵魂。

主持人:好,谢谢您,谢谢。

主持人:这位外国留学生想了解河姆渡,他说关于端午节他能听得懂,关于河姆渡他听不懂,他想了解河姆渡的历史,哪位专家能回答他。好,王教授请回答。

王岳川:河姆渡是距今天七千年的文明形态,在20世纪70年代,河姆渡遗址挖掘的时候,最初挖到第四层三层二层文化层,距今天分别是5500年,6000年,6500年,当挖到最后一层的时候7000年文明,出土了很多文物,震惊中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谷子,就是我们说的水稻,人工种植的水稻。我们知道野生的水稻已经被发现有12000年,但人工种植的水稻过去一直认为是从印度输入中国的,河姆渡水稻的大发现,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

但是,河姆渡还有很多奇妙的地方,它在7000年第四层再往下的时候就没有了,难道这种文明形态是突然出现的吗?而且是在5000年时候突然又消失了,它存在了两千年,来得很突然,消失得很突然,这是河姆渡的一个文化神秘之处。河姆渡出土的黑陶和其他各种陶器,水稻种植技术,木结构的房子等,都说明中华文明很重要的一方面:把中华文明的黄河文明中心变成了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的两河文明中心。

主持人:听明白了吗?

外国观众:大概明白了,你们都是专家,佩服你们,我现在是研究生,我要跟着你们学习,我有可能有一天做一个专家,谢谢大家。

外国观众:鬼字是中国的灵魂,我记得中国的灵魂的字有“鬼”字,可以解释一下为什么有那么多词有鬼字?

主持人:王岳川教授您来解释这个问题。

王岳川: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对奇奇怪怪的东西存而不论,鬼是中国文化如刚才说的正面六个词相反的部分,在中国是除了儒家文化的正面文化——正大气象以外,还有一种鬼文化。鬼为什么一般人觉得很可怕呢?因为它和神不一样,神是上天的,超过人的力量,超越人的那部分神,而鬼呢是在地狱,或者是阴暗的墓穴当中,甚至鬼鬼祟祟的一些旮旯里边出现的,具有超越人能力的神秘。所以如果神是帮人的,是让你飞升——向上提升的,鬼有可能让你下地狱,所以中国人比较害怕鬼。遇到不爽心的事就说“撞鬼了”,搞不明白的迷糊事就说“鬼迷心窍了”等。之所以又说“鬼子来了”、“酒鬼”之类的,就说它太精于此道不太常规不太正常,所以页也可称为鬼。我想,中华民族更多的还是想望圣人君子,因为君子成人之美,君子是现实当中帮助他人的人,君子也是自我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到的真人境界的人,人才是最大的,鬼只是人的一个影子,谢谢。

主持人:王老师,这个鬼有时候也不完全都是贬义,你比如一个妻子在说自己丈夫的时候说死鬼,这一定是在夸奖。

王岳川:说得好,因为中国人有时候是正话反说,两人相处非常好的时候还说“痛并快乐着”——痛快。说鬼的时候,尤其说“死鬼”的时候,是爱到极点而产生的反说。

外国观众:我知道这样的节日在西方也有的,过节就是给人,不过跟你们中国的过端午节不一样,你们感觉有什么特点?可以解释一下。

主持人:说在西方一些国家也有一些这样类似的节日,说中国的这个节日跟他们那样的节日有什么特别之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王岳川:西方的节日往往跟基督教和天主教相关,比如说复活节、圣诞节、感恩节有关,中国的节日大部分跟人有关,尤其是跟孝、亲情、和睦有关。我们一般说春节,是开春喜庆,同时也是万物复苏,大地转暖。中国的节日有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所以中国人特喜欢一些重复的吉祥数字,这些都跟家庭亲情有关系,这同西方有点区别。

主持人:请用一句话表达自己过端午节的文化心情。

王岳川:在瘟疫全球肆虐的时候,过端午节有重要的意义,是清洁之日,是辟邪之日,也是团聚之日、感恩之日。

主持人:请说说自己参加艺术人生文化论坛的感受。

王岳川:非常高兴,《艺术人生》越来越有文化了。在中国和平发展的情况下,把中国文化灵魂中的核心价值解释出来是非常重要的事,让思想界、艺术界、文化界的名流与二百多位留学生现场交流,这个文化创意非常高明。我相信《艺术人生》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不仅是文化的人生,更是东西方文化和谐的人生。

释“教”

“教”字原初含义:“教”的甲骨文是会意字。甲骨文和金文、小篆都呈现左下为“子”(孩子),两个叉表示孩子在学算术(爻),右边是教师手拿一根教尺。《说文·教部》:“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从孝。凡教之属皆从教。”意思是:教,在上的实施,在下的效仿。字形采用由攴、孝会意。所有与教相关的字,都采用教作边旁。同样,《广雅·释诂三》也认为:“教,效也”。

可以说,“教”主要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启蒙开化、教育指导,与孝悌相关。《周礼·师氏》:“以教国子弟”。《孟子·梁惠王上》,“谨相序之教,生之以孝悌之义”。《孟子·尽心章句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韩非子·五蠹》:“修教三年”。《国语·周语》:“教,文之施也”。《礼记·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第二层含义是,把知识技能和观念传授给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礼记·乐记》:“教者,民之寒暑也”。《史记·货殖列传》:“宁有政教”。《春秋繁露》:“精华,教政之本也”。韩愈《师说》:“择师而教”。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昨日蒙教”。

屈原《渔父辞》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腹中耳。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屈原《渔父辞》

诸葛亮《出师表》

陶渊明《归去来辞》

陶渊明《桃花源记》

王国维《人间词话》句

(0)

相关推荐

  • 琴曲欣赏《屈子行吟》张子盛老师演奏

    屈子行吟 <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流放),游于江(指沅江)潭(深水坑,常德沅水旁有九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斯,这里 ...

  • 故乡黄亭市系列之—— 赧 水 情

     赧     水    情    ●罗 森 赧水,源自城步苗族自治县青界山主峰黄马界西麓,由西南向东北流经武冈.洞口.隆回县境,至邵阳县双江口与资江南源夫夷水汇合,全长约188公里. 翻开<辞海 ...

  • 首先祝老友们端午安康,如意吉祥. 好久没有剖析自我了,今日写几句. 01   每年五月初五或前后几天,我都会想起这个"漫"字. 这个习性源自于两个诗人,杜甫和屈原. 首先是杜甫,因 ...

  • 河泊潭之汨罗交响曲|韩愈的诗歌地标:汨罗

    河泊潭之汨罗交响曲|猿愁鱼踊水翻波  自古流传是汨罗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苹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唐·韩愈<湘中> 近日查看韩愈的诗文,却发现他留给了屈原区一笔 ...

  • 金沙堆:张孝祥写《观月记》的“金沙堆”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金沙堆:张孝祥写<观月记>的"金沙堆"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金沙堆 朝代:宋代|作者:张孝祥 玻璃盆中金作堆,药房桂栋中天开. 洞庭无底蛟蜃恶,君不唤我那能来. 旁船 ...

  • 易中天讲文化:中国文化的三大精神是什么?

    易中天讲文化:中国文化的三大精神是什么?

  • 张岱年: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国文化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 中华民族是由许多的民族(或称为种族)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各族的文化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为丰富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 从历史来看,不能不承认,汉族文化在 ...

  • 蒋庆:中国文化的真精神与真生命——评刘小枫《拯救与逍遥》

    蒋庆按:此文撰于十八年前,现在的刘小枫相较于十八年前的刘小枫,在对待儒家文化以及儒学的态度上已经发生很大转变,现在的刘小枫已尊称儒家学者如廖平为圣人了!已不再完全否定儒家了.真是彼一时也,此一时也.然 ...

  • 中国文艺的本质:中国文人与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

    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有一次和同窗一起游玩,期间,朋友见到山川壮美之色,花卉妍美的妙姿,便和王阳明一起探讨起来: "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王阳 ...

  • 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世界这么大,我只想做个中国人,不是因为中国现在发展了,而是因为喜欢中国文化,文化来源于传统,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令人痴迷,在我看来,这里有最理想.最和谐.最具远景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人活着为什么,当 ...

  • 【名人演讲】楼宇烈:互联网应传播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楼宇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主要研究佛学.传统文化.著有<佛学与近代中国哲学>.<中国的品格>等专著.本文为楼宇烈教授在 ...

  • 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

    楼宇烈/文 摘 要: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养成,主要是通过传统的礼乐教育.中国文化精神包括了伦理精神与艺术精神.中国的道德教育和艺术教育的紧密结合,使得道德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实际上常常也是艺术所追求的最 ...

  • 金观涛:中国文化的乌托邦精神

    金老师把乌托邦理念定义为一种文化追求完美价值理念的社会投射.它有三重含义,其一是用这种完美的理念来界定理想社会应该是贯彻什么样的原则,其二根据完美社会理念,产生出批判社会的特殊角度,其三这些批判使乌托 ...

  • 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人文化成”

    楼宇烈--男,浙江省嵊县(今嵊州)人,1934年12月10日生于杭州.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85年9月起):北京大学哲学系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1985年12月起):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