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标准化体验、创新红利、全球化的运营团队才是茶品牌制胜要点
7月28日,天图资本合伙人潘攀出席了由新消费内参举办的2018新饮品创新大会,并现场解构投资机构对于茶饮的发展理解:茶的昨天,是有品类无品牌的巨大机会;茶的今天,是最核心的机会是创新;茶的明天,是全球化。下文摘取部分演讲内容分享给各位。
中国是一个茶的大国,但却不是强国。缺乏标准化,产品质量稳定性差等都给予了限制。一方面,产品层面被限制,另一方面,我国茶饮市场上18岁-35岁之间人群的需求没有被满足,而这种需求大部分引向了咖啡馆,比如说星巴克,这种隐形的需求谁先满足,谁就会有比较大的机会。品牌的缺失,更成为中国茶无法在国际上形成巨大影响力的原因,而有品类无品牌的状况也给新茶饮的出现创造了巨大机会。
喜茶、奈雪的茶、答案茶……一大波新中式茶饮品牌涌进市场,尽管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但不断有人试水这块蓝海。据相关数据统计,对比冲调类热饮1200亿元,咖啡与其他饮品店926亿元的销售额,保守推算新中式茶饮的潜在市场规模在400-500亿元。此时,新中式茶饮已经很难再从产品上找到突破,“聪明”的品牌选择“高调”从创意营销、文化包装等方面突出重围。对于茶的今天,最核心的机会是创新。
潘攀在演讲中说到,茶的今天实际上就是怎么来抓投资机会,我们认为最核心的肯定还是创新,现在很多人喜欢讲新零售、新消费、移动互联网、赋能等等,其实最核心的本质是创新。我们对茶的今天有几个简单的判断。
第一,我们认为新消费会带来新人群、新场景、新体验。
第二,新消费来了,茶饮应该也有一轮重新的洗牌。对新人群、新场景、新体验有三个定义,新人群不是老人买更多,而是新人买不同;新场景会是符合新人的社交习惯,传统会对他们这种习惯不是那么适应;新体验其实是更多的标签,更密集的体验,也就是说你在同一段时间之内获得更好、更多的体验。
到了现在,因为大家都特别忙,花了很多时间在手机上面,所以要通过产品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其实变得越来越难。需要建立一些新的标签,来跟消费者建立联系。通过表达,和消费者建立强联系,产品不再是简单的产品,是每个人认同的标签。
我们认为产品是物质层面的东西,标签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可以通过标签给产品创造新的价值。
可以举一个最近的例子,茶饮品牌7分甜SweetSeven近日在苏州观前街头临时搭建了一个“高温”补给站,为城市的高温工作者免费送饮品。于是,大家就会给这个品牌打上“公益”的标签。
但什么样的标签更为投资人喜爱呢?顺应时代发展的,生生不息的标签才是最容易脱颖而出的。在文化自信倡议下,中国品牌越来越强大。文化自信其实是90后天生的基因,有调查显示,在90后心中对大牌的崇拜和理解,其实没有70后、80后那么崇拜,他们上来就觉得中国的东西就很好。在这个基因里面,中国风是整个文化里面最广普的一个标签,中国风在未来应该是最流行的文化之一。所以,我们也看到了,喜茶、茶颜悦色等有在尝试“中国风”的主题。
实际上可以通过这些标签获得消费者的认同,认同使品牌强大,而且不容易颠覆。举两个例子,长源社和江小白。它有表达,有标签,它会加很多让你认同的情感属性的东西。包括答案茶,本质上也做了一部分这样的事。
其实茶饮还会有巨大的机会。
第一,天花板非常高。
第二,像移动互联网会深刻的改造着人们消费的方方面面。
第三,新人群的升级会让大家的生活方式发生新的变化,跟以前有很大的变化。
简单总结潘攀在演讲中对于茶饮的昨天、今天、明天的理解:
第一,做所有的消费品首先还是极致的产品主义。从世界范围来看,任何一个产品都是极致的产品主义。大家经常说星巴克的咖啡不好喝,但是有没有想过全世界星巴克的咖啡能卖那么多杯,产品如此的稳定和一致,本质上就是极致产品的体验,其实是不容易做到的。
第二,创新的商业模式。创新是有红利的,传统新的品牌一定会从创新这个角度,获得快速成长的红利,不管是奈雪的茶加软包,还是茶颜悦色的中国风,正是这种创新的模式,才会让整个公司包括品牌快速的成长。
第三,全球化的运营团队。任何一个全球性的消费品的运营,其实都非常的本地化。这个事要做到,有难度。但是,如果想成为全球化的品牌,就必须做到。全球化的运营团队,可能是未来品牌实现全球化需要具备的因素。
撰文 / 余洁云
编辑 / 曹 杨
责编 / 萧 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