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联家对联创作故事20】唐世友: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何俊良  sdhjl1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作者简介】唐世友,男,汉族,76岁。对诗、书、画、联均感兴趣,特别喜欢对今古绝对,也喜欢写回文诗。爱周游,足迹已踏遍祖国各地,曾应邀出访过美、俄、德、法、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文化报》、《京华时报》、《欧洲时报、》《南洋商报》、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四川卫视等国内外300余家媒体报道其行踪和发表作品。被多家媒体誉为“贵州怪杰”、“贵州奇才”、“新世纪的唐伯虎”。手机百度输入“贵州怪杰唐世友”,便有数千条信息文章可参阅。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唐世友

这是我对了半辈子的对联。

1987年,我停薪留职离开了单位,外出以卖字画为生。第一站我就到了上海,在旧仓街古玩市场摆地摊卖字画。那时,中国的文化市场刚刚复苏,人们对字画很感兴趣。由于我的字画又是用手指拳头手掌创作的,物以稀为贵嘛,故很受人们青睐。再加上我能现场编联题诗,每天都能招来不少文人雅士围观。

一天上午,我的摊位前来了一位上海人,递给我一张名片后自我介绍说:“唐先生,我叫周松根,是上海民间艺人协会的,我们的办公地点在上海大世界。如果你愿意,可以加入我们协会,你可以去大世界表演销售你的作品。”

第二天,我去到大世界,周松根给我安排了一个展位。与我同室献艺的还有七八个师傅,他们也是周松根邀请去的。其中有一名师傅也是现场编联的,他认为我去了会抢他的生意,便处处刁难我,并扬言要和我比试比试对对联。

一天,有位观众要我为他题一副藏名联,刚说好价钱,便被那位师傅一把把顾客拉过去了,口中还絮叨道:

“他一个摆地摊的,能对出什么好对联来?"

那位顧客说:“对联对得好坏我不介意,我是看中他的指书了。”说着,回到了我的展位上来。

这下可不得了了,惹着马蜂窝了。他便洒泼似的大吵大闹,使得其它师傅都做不成生意了。

这时,周松根来了,见现场搞得这样混乱,很是生气地说道:“不就是对对联嘛,用得着这样大动干戈……?”他气得说不下去了。停顿了好一会,他接着说:

“我看干脆这样,你俩都会对对联,我有一个对联,你们俩个同时对,三天以后交卷,谁对得好谁留下。上联是: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第三天,我交上答卷:

中江游乐船乐游江中。

我用四川的江中市来对上海市,平仄、词性合律,联意也还不错,看来还对得可以。

我一回到展厅,看到那位师傅在收拾东西,正准备撤走。我心一软,急忙找到周松根,对他说:“周老师,让他留下来吧!我可以不对对联,让他一个人对,我还有我的指书掌画可以卖钱呢!”

就这样,周松根留下了那位师傅。 此后,我们成了最好的朋友。

事隔三十年后,也就是今年上半年,《诗词百家》诗词群里有人以:“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为题,要求大家来对下联,并说还有小小的鼓励呢! 当时我的对句是:

中山留守童守留山中。

三十年前没有互联网,看不到更多的对句,没有比较,就不知道当年我的对句水平到底如何。只记得当时有人对的“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浙江收音机音收江浙"是对得比较好的。当时我则认为这样的对句根本就没有对上。“山黄"、“江浙"根本不能对“海上”,词性不合呵!

现在不同了,打开手机百度,输入出句,里边便可看到数千上万条对句。凭心而论,我当年的对句与现在这些对句比起来,还是算得上最牛的。

有网友评价我的“中山留守童守留山中”对句“对仗工稳,有时代感,非常接地气,是当前最佳对句。”

细细想来,网友说的也对。出句中的“上海”是名词,“海上”却是方位词。网上百分之九十几的对句都忽略这一点了。

就是这么一个出句,虽说不上家喻户晓,也可以说是文人皆知了。记得前些年有人搞了个对联擂台赛,还把它拿来作为守擂作品呢!

看官,要不你也试试?

【当代联家对联创作故事18】唐世友:土城子,城破成土

《当代联家对联创作故事》长期征稿启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