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雩文艺】作者:万吉晨《端午节里说艾蒿》(散文)总第959期⑤2021年第165期⑤
端午节里说艾蒿
(散文)
作者:万吉晨
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前后,母亲总叫我到野外采一些艾蒿(也称艾草)回来,给我们兄妹洗头。艾蒿采回来之后,妈妈用清水洗净,然后放在水中煮沸,凉到适合的温度给我们洗头。妈妈说,艾蒿洗了头,头上就不会生疮了。虽然我们闻着有一种味道,不好闻,也不是很难闻,既然有这个好处,就听从了妈妈的良言,一群小姊妹们排队开洗。我是老大,当然是第一个洗。水是清的、温的,可到后边的,水已经凉了,而且很浑浊。但小孩子不知道挑剔,毫无怨言的洗。这个时候,妈妈总是笑着说,看看这水,可以当肥料上二亩地。一个个脏得像小猪一样。她嘴上是抱怨,可脸上溢出的微笑是甜的,是喜悦的,幸福的。
妈妈在煮艾蒿的时候,总要在水中放上几个鸡蛋,每人一个,我是两个。可能我是老大,妈妈总是对我偏袒。每到这个时候,总叫我不好意思。推让过来,推让过去。几个小弟弟妹妹,心里想吃,但要看妈妈的脸色。每当欲接的手就要伸出来的时候,一看妈妈不悦,马上就会绻回去,还会笑着说,我逗你玩的,你是大哥,需要多吃点,长力气替妈妈干活。妈妈听到欣慰的笑了。
艾蒿不仅可以用来洗头去毒,还可以泡脚。端午节用艾蒿三根,也可以以艾叶代替,量稍加点)放到高压锅或普通锅里熬水,大概15-20分钟,然后用这些水泡脚,先倒一小部分,能浸到脚趾头就可以了。妈妈说坚决不能参冷水,等到水慢慢凉,凉到脚可以忍受的温度,就到里面泡,受不了就拿出来,然后再放进去。水冷了,再加艾水,反复热水泡。注意不要在宽敞通风的地方泡,以免热气散失。泡的时候,要跟平常穿的衣服一样多,穿睡衣的话,要加外套到身上。总之不要边冷还边泡。我泡时候的感觉是,先是双膝盖开始不冷了,然后是肚子有感觉热,身上出微微的汗,然后是喉咙有点感觉火,然后就该头上冒汗了,能头上出汗,这是最好了。泡脚之前,如果有条件喝碗红枣桂圆羹,就是一般红枣,一般桂圆即可,弄成糊糊,熬粥喝,这样可以里应外合。也可以以一杯温蜜糖开水代替,以防口干。这个办法,是有火降火,有寒驱寒。主要是疏通经络,加快新陈代谢。这个过程,或许你可能觉得有点繁,就会放弃。但是,如果你重感冒,又是晚上,没地方看医生的时候,这个办法你就非用不可了,这个时候,要加上半个柚子皮一起熬水,然后用柚子皮沾水擦背,脚,手,肚子。对受寒引起的感冒,有奇效。
在端午节里悬艾草,也是一种民俗。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艾叶、菖蒲、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古人插艾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民族共同的习俗。
除了以上作用,艾蒿还是可以吃的。不过是在它嫩的时候。每当春天来临,我们家里总要吃三种野菜,一是苦苦菜,二是槐花,三是艾蒿。仿佛不吃这三种野菜就不叫过春天。困难时,是为了充饥;现在条件好了,是为了尝鲜。我家吃艾蒿是掐艾草嫩芽,拌面蒸,加上香油、食盐作料也是一种很好的食物。在中国南方传统食品中,有一种糍粑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原料做成的。即:用鲜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馅料(部分地区会加上绿豆蓉),再将之蒸熟即可。在广东东江流域,当地人在冬季和春季采摘鲜嫩的艾草叶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闽粤(潮汕)地区一种特色食品叫艾草粿,首先准备好糯米干粉,磨得越细越好,艾草准备多些,芝麻、花生适量,猪油适量,黄片糖和白糖适量,柚子树叶或者芭蕉叶若干。艾草用清水洗净后,入大锅里煮开,其间加一点点苏打粉一起同煮,这样可以使艾草容易煮烂,煮好艾草后,捞出再用清水洗净,然后挤干水分备用。把花生和芝麻洗净后,分别入锅里炒香,然后放入搅拌机搅碎备用,黄片糖切碎加入花生芝麻馅里,再加入适当的猪油和白糖,搅拌均匀后,制成艾糍粑的馅备用。用适量的黄片糖放入锅中煮成水状,然后把糯米粉置入大盆,加入黄糖水及处理过的艾草,一起搓揉,尽量揉久些,以便艾草能充分的和糯米粉搅拌均匀,水不可一次加太多,慢慢加入,因为艾草也带有水分,揉好的面应该不干不湿,就象做包子似的面那么样便可。抓一团面,揉圆后,在中间挖开个洞,装入芝麻花生馅,然后轻轻包好,再揉搓一下成圆形状,蒸笼里垫上柚子叶,把做好的艾糍粑外表抹上一层花生油,然后轻轻置于柚子叶上,置炉上旺火蒸20分钟即可。此外,里面还可以包豆沙、酸菜等其他馅。
关于艾蒿的用处不一一细说,但每当说到艾蒿,心中就如同添加了五味醋,酸酸的,仿佛有什么事儿要说,问及,又不知是何。但是,下意识的会在野外采些艾蒿回来,有时闻一闻,又扔掉了。心中的情结总是凝结在农历的五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