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坛猛人王之涣

王之涣只留给我们六首诗,这多半不是因为他懒,而是后人不给力,没能把他的作品保留下来,由于诗文数量太少,今天我们几乎都没法研究他,他的风格到底是什么样的,作品的水平究竟如何,主要爱写什么题材,更擅长五言还是七言,这些都成了谜,他的事迹也很少有记载,后人只能从他和夫人的墓志铭里,才能搜罗一点他的生平事迹,对这个人,我们真的了解得太少。

王之涣的祖上是太原的名门望族,但到了他曾祖父和祖父这辈,却都是县令小官了,王之涣的父亲王昱更是区区小吏,在王之涣16岁这年,父亲就溘然长逝。

王之涣自幼聪颍好学,不到20岁便能精研文章,穷经典之奥,可他对参加科场考试却没有一点兴趣,时常与豪侠子弟交往,一边饮酒一边谈论剑术,到而立之年了还是一事无成,只在衡水当地谋了个掌管文书薄记的佐吏,虽然官这么小,衡水县令李涤还是将18岁的三女儿许配给他,王之涣已有妻室且年已35岁,县令这一举动唯一的解释只能是李涤对王之涣的才华所倾倒。

小官吏的生涯让王之涣很知足,他要求得不多,不图仕途显达,只想宽心自在,几乎是个没有出息的男人,但王之涣不屑的蝇头小利,却恰恰是市井俗人奋勇争抢的,有人诬陷、攻击王之涣,他觉得憋屈,可他才高气盛不愿多解释,愤然辞官而去,王之涣从此化游青山,酷嗜闲放,在家过了15年闲散自由的生活,他漫游高山大河,过蒲州、出洛阳、下长安、走蓟庭,饱览山川秀美,尽享烟霞从容,虽然失业无着落,他却毫无沮丧失意。

长期失业的王之涣结识了王昌龄、高适、畅诸、崔国辅等著名诗人,他们寄情山水,饮酒歌啸。开元年间的一个冬日,王之涣和王昌龄、高适出游,三人进旗亭小酌,留下“旗亭画壁”的传奇典故。

诗酒唱和的岁月得确畅快,但柴米油盐的生计也不能不顾,王之涣闲居在家15年后,再入官场做了文安县尉,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职,但时间不长,竟染病不起,55岁就英年早逝。王之涣如此有才华,可惜终不见用,天也不假其年。

王之涣流传下来的诗篇虽然只有区区6首,但有2首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羌笛无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两句诗足以使王之涣风流千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