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后卫·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先锋后卫·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根据病情轻重,病位表里,疾病新久,病势缓急,确定熬药喝药的医疗,是以人为本,把人当人的医疗。

因人制宜的人性医疗,通过临床处方、熬药、服药落实到活生生的人。人之病,如命之敌,病机没有定数;医之药,如胜敌之兵,知己知彼,灵活机动,才能胜敌。

清·徐大椿《医学源流论·用药如用兵论》:“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是故传经之邪,而先夺其未至,则所以断敌之要道也。横暴之疾,而急保其未病,则所以守我之岩疆也。挟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则敌之资粮以焚。合旧疾而发者,以防其病,则敌之内应既绝。”

病因命之动而变,药因病之变而调,故“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医学源流论·煎药法论》)但“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而反有害。”《医学源流论·服药法论》

熬药喝药灵活机动,以证候病机为对应。该久煎就久煎,该轻熬就轻熬,该频服就频服,该缓服就缓服。不管病人胃气强弱,不管病势缓急,统统用“一剂熬二次,混合分两次服,一天量”标准起来,中医就不是中医了。

《温病条辨·上焦篇》辛凉平剂银翘散方:“上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药以对病,兵以御敌,贵在适当。适当的客观依据是证候病机,“随证治之”的临床特点,就是随机应变。

随机应变用药,是临床疗效的关键。有段时间,我们把“方证对应”的随机应变,歪曲为漫无边际、随心所欲,非以西医的病为依据,用理论标准统一起来,不管什么人、不管什么“证”,都一剂二煎,混合分二次服,一天服二次,中医临床疗效怎么不越来越差呢。

了解中药性能,把握证候病机,用兵布阵适当才能有效。很多人觉得,三煎分服,药效不一样,对治疗没有好处,恰恰相反,活生生的人的病是动态变化的,药的气味有变化,合于病机才有好处。

临床无一成不变的病,无一成不变的“证”,喝药与没有喝药,病机是有区别的。没有喝药的证候病机,“敌”安然而稳固,喝药后的证候病机,“敌”动摇而变化,如果不论证候病机的病势,非要二煎混合,药物前后一致,恐怕不利于治疗。

一剂三煎,大约从明清开始了。

清·吴鞠通《增订医医病书·煎药法》:“大抵表药气胜,武火骤煎;补药以味胜,文火慢煎。有只用头煎,不用第二煎者,取其清扬走上也;有不用头煎,只用第二煎、第三煎者,以煮去头煎,则燥气尽,遂成甘淡之味,淡养胃气,微甘养脾阴,为治虚损之秘诀。”

中药对病的影响,三煎各有不同,性能有差异。一般第一煎的药,气胜,似先锋,攻入敌阵。第二煎、第三煎,味胜,如后续部队,巩固战果。气胜者,动,杀入敌阵。味胜者,稳,随后巩固。

治病用药如用兵。用兵布阵之前,不察明病人胃气,不分别证候病机,病势不明,寒热病位不清,如何用兵布阵?把“先锋”当“后卫”用,就可能伤及无辜,把“后卫”当“先锋”用,就可能壅滞阻碍。

有些脾阴虚很严重、顽固腹泻的病人,我学习古代医家的经验,用参苓白术散,要求病人去掉第一煎,只喝第二煎、第三煎。因为第一煎药气浓为阳,善于走窜,不宜于养脾阴,第二煎、第三煎甘淡为阴,滋养脾阴的作用比较好。

新冠肺炎,中医积极参与,取得了很好疗效。根据电视网络信息,觉得有一点不足,就是服中药标准化,一天二次,机械没有变通。瘟疫病机的共性大,可以用同样的处方,规模化地熬药,但病邪来势汹汹,证候病机因人而异,根据病人胃气、病势缓急,少喝勤喝热喝,不拘时热喝,疗效也许更好。

真正中医,是把人当人的医。我提倡一般情况下,中医自己治自己的病,自己熬自己的药,通过治自己的病,获得第一手资料,对于提高辨证论治有帮助。如果自己治不好自己的病,怎么能治好病人的病?

把人当人的人性医疗,特别讲究实事求是。人性医疗的实事求是,是临床就诊病人的实事求是,是活生生的人的生命之应的实事求是,是三因制宜的实事求是,不是实验室里的实事求是,也不是理论规范标准的实事求是。

人要做文化主人,运用理论要以人为本。医疗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就诊病人,理论要以就诊病人为本,服从就诊病人的病情需要,才符合中医“随证治之”的原则。统计学处理后的可重复性再大,都不能当成临床标准,简单地套用到活生生的人。唯有这样,药物才是治病的,才能避免伤害无辜,没有毒副作用。

统统“两次(一剂药按常规煎两次)药液混合均匀后,2次在一日内服完”的主观规定(2003年的方剂学教材里就这样明确规定了),实际上是要求医生当文化奴隶,遵循理论规范用药,不以人为本,不实事求是地熬药、喝药,野蛮不?

十年前,有位老领导在某大都市很著名的皮肤研究所开了一个处方。处方三十多味药,轻者20克,重的30、40克,六十多岁的人,医生要求煎二次,混合后,分两次冷服,一天一剂。当时我告诫他,切勿如此服药,不然要伤胃。但病人就相信大医院的权威,相信名医大师头衔,结果一次药喝下去,立马腹痛吐泻不止,急诊住院。

中医治的是活生生的人的病,熬药喝药不以人为本,以理论“规矩”为本,是要害人的。

这里谈点个人临床体会。

胃气失和、谷道阻塞之病,呕吐剧烈,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开始喝药宜缓、宜慢、宜少,不能一口一口地吞服,最好少量含于口中,任其顺势慢咽,待胃气和、谷道通之后,才能小口小口地喝。

药能入胃,才能治病。消化道癌症,常常堵塞谷道,使水谷下行通道闭阻,一般的喝药方法,入胃都难,起不到治疗效果。含药而不喝药,药能入胃,慢慢见功,噎膈、消化道癌症等,便有获愈的可能。

幽门梗阻、食道堵塞等癌症病人,病人服药方法最为重要,入胃不返是第一步。此类病人,含药的方法比较适宜。喝药,下咽即反,再好的药,也不能发挥作用。

喝药是一口一口直接下咽,含药是把药含在口中而不咽,顺势自行,下咽极慢,入胃极缓,如毛毛细雨,滋润而不横流。散剂、汤剂,都可含而服之。

脾开窍于口。含药有药入口亦可,无求量多,入口就能入胃,入胃药才有用,绵绵不绝,假以时日,胃之和降便有望恢复。

不管怎样熬药、怎样喝药,必须注意,药馊了、熬焦了,是不能喝的。这是一个生活常识,饭菜馊了,变质了,有点头脑的人都不会吃,何况中药乎!

(0)

相关推荐

  • 他吸粉的能力极强——老中医秦大夫

    秦大夫是个老中医,地地道道的老中医.今年83岁了,完小毕业,既没有受过正规的专科学校教育,也没有经历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他不懂西医,也不会开成药,只会望闻问切的诊脉抓草药.他从小跟他的老父亲.老爷爷耳濡 ...

  • 治未病(完结篇)·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中医的文化之道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人文之道,中医的理论路线是把人当人.天人相应的生命路线.中医的进步是活生生的人的临床医疗的进步,理论的发展是辨证论治临床实践的病机理论的发展. 数十年来,物理法则 ...

  • 营养生命·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物也是有联系的,在地球没有生命之前,在没有生命的宇宙太空,物的联系.动态变化一直都存在.有了生命,物的联系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物的化生.转化.动态平衡有了生命的能动性和主导性,地球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

  • 藏脏之别·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中医西医的问题,说到底是文化的问题,与理性化了的人的本能之欲密切相关. 本能之欲有善恶,恶在物在利,善在命在爱.恶之欲理性化,以物为本,看得见.摸得着,形态为医学的客观基础.善之欲理性化,生命为本,立 ...

  • 尸体无病·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文化理性,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作用.大抵有两个基本类别:文化之术的理性与文化精神的理性.文化之术的理性在现世之用,文化精神的理性在主导"术"的发展,掌控"术&qu ...

  • 五藏中心·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文化之外,象不可胜数,有人自身反应出来之象,有外在于人的天文.地理.气候变化之象.物象.气象.星象,面相.形象.精神面貌,可以看见,可以摸着的,皆属于象.活生生的人感应之,各从其类,有五藏的不同:反 ...

  • 阴阳应象·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西方文化有数千年的信仰,但在这数千年中,有长达二百多年的十字军东征,还常常因为观念.利益发生战争,进入工业化,热兵器.种族灭绝.世界大战等恃强凌弱的大恶之事更是层出不穷,还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

  • 生命之象·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思考生命.思考自然,是中华民族的本能习惯.<周易·系辞下>:"仰则观象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进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意,以类万物之情.&q ...

  • 白箱黑箱·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物质观.实验观,显微镜逻辑形成的理论,认识的起点是感官,终点也是感官.由感官确定,发展出理论,再将理论回到感官,由感官确定来证明理论.如黑洞是物理法则在对宇宙的感官认识之后,发展出来的一个理论,可是 ...

  • 所以是人·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任何事物,都有象与本质.不同事物,象与本质不同.物有物象,有物质本质:生命有命象,有生命本质.宇宙万物,无不有物,生命也如此. 生命有物,但是有生命之物与无生命之物,活人之物与死人之物,是完全不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