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滑面的特征探析

滑面或滑带(以下简称滑面)作为欠稳定的滑体与稳定的滑床之间的联接纽带,必然受上、下两者之间的剪切效应,它是滑坡发生的关键坡体结构。

对于滑坡的形成来说,可以说没有滑面,就无所谓滑坡了。换句话说,滑面参数越低,其抵抗滑坡下滑力的抗剪力就越小,也就更容易产生滑坡。因此,滑面往往较上部的滑体和下部的滑床来说,具有更低的岩体力学参数,具有更多易于滑动的粘粒含量,具有更多能恶化岩土体性质的含水量。也由于其曾经滑动的结果,滑面往往多呈揉皱状,并常有杂物混入其中。

对于粘粒含量丰富的滑面来说,滑面多呈镜面状,光滑度很好,并可能伴有鳞片状和条纹状结构的产生。

对于粗颗粒含量相对较多的滑面来说,滑面多由于粗颗粒的刮擦效应而呈现梳齿状形态。

工程实践中,需要注意勘察钻孔时钻探造成岩芯产生的同心圆擦痕与滑面的区别。其中从较大宏观形态来看,同心圆擦痕多呈圆形,这与滑面向同一个方向滑动形成的擦痕具有明显的区别。也就是说,判定是钻探同心圆还是滑面擦痕,不能仅从小范围的微观形态来看。否则,你自己在湿滑地面上滑倒时留下的擦痕也可能会判定为滑面,呵呵。

其次,需要区别滑面擦痕与构造擦痕的区别,否则一旦在坡体中看见擦痕就判定为滑面擦痕,就可能贻笑大方。如在川藏公路某隧道开挖中,技术人员将玄武岩的构造擦痕误判为滑面擦痕,而要设置35根长64m的抗滑桩进行处治,就实属不该。后来在笔者强调采用环向注浆锚杆加固隧道围岩,并采用监测的方法进行处治取得了成功,从而避免了工程性质误判造成的工程浪费。

其实一般情况下,由于构造的作用力往往大于滑坡,因此,构造擦痕多呈现一头大、一头小和一头浅、一头深的构造形态,且由于构造作用而多产生纤维状构成,尤其是构造擦痕往往由于构造作用而可能会出现正阶步或反阶步,这是滑面擦痕所往往不具备的。

因此,只要掌握良好的地质知识和认真工作的态度,就可以有效判定滑坡的滑面,继而采用结构面配套进行滑面的手工勾绘与软件分析。这也是岩土工程必须掌握地质知识与结构知识,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关键原因。否则,瘸腿的人是走不远和走不快的。通过不断的学习前人所勾绘的和成功应用的滑面,并不断进行自我的工程实践,就会不断完善和提高滑面认知、运用的掌控度。

总的来说,在自然状态下,一切性质差异较大的岩土体接触面,都可能由潜在滑面发展为滑面,都是坡体最终湮灭的理想温床,尤其是在水的参与作用下,将大大加速了这一进程。而随着人类工程的高强度进行,临空面的形成将进一步加大了滑面形成的速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