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论风湿痹之三: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下之早则哕。

金匮要略痉湿暍篇: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或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苔者,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

陈修园曰:湿家.(病在太阳.太阳之脉.上额交巅.夹脊背而行于两旁.雾露之湿.清邪中上.着太阳.阳气聚而不行.故)其人(他处无汗.)但头汗出.(湿邪滞碍.而其经输不利.故)背强.(湿为阴邪.阴气盛于表.故)欲得被覆(而喜)向火.(病尚在表.)若下之(太)早.则(寒湿之邪陷于胃.而为)哕.(胃病则上下二焦亦病.上焦之气不降.则气道壅塞.而)或胸满.(下焦之气不升.则气化不行.而)小便不利.舌上如苔者.(乃湿滑而白.似苔而非苔也.总由寒湿之邪.陷于胸膈.命门之阳.郁在下焦.)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八个字为不易勘语.丹田有热.故)渴欲得饮.(胸上有寒.故欲饮)而不能饮.则(其)口燥(似喜水而又恶水.其懊不可明言之意.则为)烦也.此言清邪中上.病在上而误下之.其变证有如此之多也.

曹颖甫:湿家,毛孔闭塞故他处无汗,寒湿郁于经输所以背强,此时当以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使水汽外达。如果是中气化燥,不得已而需要采用下法,但也不能下之太早。如太早,水气太甚,湿留上而胸满。湿留于下则阻腻水道而小便不利,寒湿在上而郁热在下,所以渴欲饮水而入口不得。曹注陈修园于此处补黄连汤。

胡希恕:此条提示不能因为头汗出而误以为有热而用下法。但头汗出,需联系伤寒论但头汗出,手足温,系在太阴章节,联想到身体有湿而不可下。下则胃虚客邪满而胸满,水气上冲而小便不利,津液不化而口渴(与少阴津液虚而口渴同),但胃有停饮而不能饮水而哕。口燥而烦。

金鉴:湿家头汗出者,乃上湿下热蒸使然,非阳明内实之热蒸而上越之汗。

尤在泾:寒湿居表,阳气不得外通,而但上越为头汗出。

黄元御:湿郁发热,皮毛蒸泄,则汗自出。若但头上汗出,是其阳郁于上,而犹未盛于中也。湿在太阳之经,脉络壅阻,是以背强。(太阳行身之背)。阳郁不得外达,是以恶寒俟其湿热内盛,而后可下。若下之太早,则土败胃逆,哕而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胎。以太阴土湿,乙木遏陷,而生下热,在于丹田。至其胸中,全是湿寒,虽渴欲得水,却不能饮,止是口中燥、烦而已。以其阳郁于上,故头汗口渴。舌窍于心,阳虚火败,肺津寒凝,胶塞心宫,故舌上如胎,实非盛热生胎也。盖湿证不论寒热,总因阳虚。阳郁不达,是以生热。阳气极虚,则不能化热,止是湿寒耳。

解析:此条揭示了湿邪郁于上部太阳之经(而非盛于中),导致上湿下热,阳气被郁而上越而见但头部出汗,因身寒而欲烤火取暖,医者误以为胃肠内热实证而误攻下,导致寒湿不去而误伤胃气,导致胃逆而哕,上焦之气不下,客气动上隔而胸满,水气上冲,下焦虚寒气化不灵,而小便不利,由于下热而口渴欲饮水,而又因上寒不能化饮而不得饮,从此形成心中懊烦之状。

六吉堂:倡导中医天人合一生活

关注中医六吉堂

来自秦岭深山的民间中医平台

每天5-10分钟

分享经典中医理论及临床验案

中医外治秘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