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是以道德伦理为正心的义理之学

还有人认为理学是:愚昧、迂腐、残忍、等级森严、禁欲主义吗?

一、理学产生背景

唐宋之际的中国社会,由土地占有制度的变化引起了一系列社会制度及思想文化观念的历史性变化。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维护社会的治理与稳定,而维系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思想原则,在历史上非儒学莫属。

唐、五代儒家伦常扫地,综教思想盛行造成国家分裂、社会动荡的局面,涣散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民众饱受战乱之苦,严重影响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鉴于此,理学家们对先儒缺乏思辨哲学的传统儒学进行反思和改造,既保留和弘扬了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又把儒家伦理与思辨哲理紧密结合。以儒家伦理为本位,批判地吸取并借鉴了南北朝时期汉化佛学的心性论、理事说、本体论,道家、道教的道本论、自然人性论、道法自然思想,玄学的体用论,以及古代的元气论等思想资料,加以改造创新,建立起把儒家伦理学与思辨性的哲学形式统一起来的新儒学的思想体系,大大提高了儒家哲学的理论思辨水平。

理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或者儒学复兴运动,强调的义理之学,表现出一种直接面向经典、回复圣人之道的气势,颇有“文艺复兴”的味道。理学家批评佛老等为“虚学、虚说”。虚实之别,就在于是否讲求儒家的义理。强调的义理实质上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包括所提倡的纲常人伦以及内含于其中的“所以然”与“所当然”的道理。

义理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逻辑层次的哲学范畴和理论结构。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心学派对于伦理道德以外的事物并无兴趣,理学派由于“格物穷理”的理论指导,对于万物之理的认识也有超出伦理道德狭隘范围的趋势,然而其理论目的仍然指归于对儒家伦理的必然性、普遍性和绝对性的把握。其思维的对象不是自然与万物,而是伦理与道德,其理论的旨趣不在于人类理智对于自然对象以及人类理智自身的把握,而是人类对于社会伦理价值与规范的正当性的认识和对于主体道德的个体自觉。

二、理学历史效果

儒理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宗旨,是做人的哲学,是教导与针对知经识理之君提出的,是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涉及到一个人的人生观、生死观的问题,这是对士人的更高层次的精神要求。

儒学在近古之受到挑战,本身在形而上的层面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如何从哲学本体论上,论证儒家思想的正当性与必然性成为儒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庸》:至诚如神”,圣人至诚,故谓之神。不过,儒家对于圣人则是至高崇拜和信仰,天道信仰可以落脚于圣人信仰,对于鬼神则是敬重而不信仰。

《孟子》: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圣境是人生最高境界,有不为人所能知晓和理解的一面。

《易经》: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  知鬼神之情状。

《论语》:“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以为智矣。有无乎?

《中庸》: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

《朱子语类》:鬼神,其别有三:在天之鬼神,阴阳造化是也;在人之鬼神,人死为鬼是也;祭祀之鬼神,神示、祖考是也。

马列为典型唯物论的逻辑;神本论承认存在,而且以之为本,为造物之主,赋之以创世造人的功能,耶教称之为上帝,伊教称之为真主。

对于中国人来说,圣人就是神,对于鬼神的认识和态度,儒家最为准确。无神论表现了唯物主义的冥顽和狂妄,神本论综教都带有虚幻性,都不足为训,都应予批判。儒家对无神论和神本论都持批判态度,既是无神论的克星,又是神本论的天敌。对'科学无神论的宣传教育’的对策是无用无效也?有弊有利乎?

三、理学天性之说

【天性】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相对。张载说:“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故气质之性,君子有弗性也。”(《正蒙·诚明》)王夫之解:“弗性,不据为己性而安之也。”君子据为己性而、安于其中者,是天地之性,即天命之性,又称为天性、本性,仁性、仁宅、道心等等。

【天性】或谓:“天地之性有二,人焉,物焉。物者,天地之质构也,主静,主阴;人者,天地之灵气也,主动,主阳。”此说大错,错认现象为本性了。宇宙生命万象,包括人类的肉体身、意识心,都属于现象,为天地之性所现之象天地之性是形上之道,人焉物焉则是形下之器,道器不二而有别也。

【天性】性字多义。《孝经》说“天地之性人为贵”,这里的性,学界多作“生”解,句意谓天地所生,人类最为贵重。其实天地之性做天性解,同样成立。万物皆有天性,人类之天性最为贵重。因为其它万物之天性皆郁而不彰,唯人之天性可以借助六识而彰明。

【天性】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里的性是气质之性和天命之性。“论天地之性,则专指理而言;论气质之性,则以理与气杂而言之。”(《朱子语类卷四》)气质之性属于是后天本性。

【天性】对于本性的认识,程朱理学最能承接孔孟之道,最为符合儒家人性观。认为理学融入了佛道思想,泛泛说宋儒主静无欲,皆不明理学者。理学以程朱为主,程朱不反对主静、无欲。周敦颐虽为二程业师,也有主静、无欲之教。

【天性】《系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诗经·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很多学者因此认为儒家对道体的认知与佛教对佛性的证悟相同,也是寂灭的,表述不同也。殊不知,乾健感通、至诚无息才是道体第一特征。郁波说: “儒之寂,寂而感;禅之寂,寂而灭。”两家根本性区别在此。

【天性】儒家本体观、人性观、价值观和政治观,皆以圣经和历代圣贤之言为准,其余儒生包括名儒之言仅供参考。对人性、本性的认知,儒门岐说纷纭,北宋五子也不一致,以孔孟程朱最为透彻。很多学者认为孔子只讲“性相近”,也是肤见。五经的人性论就是孔子的观点。

【天性】或谓:“理是气之条理,气是理之生气。合理气二者言,就是太极。”此言半对半错,“合理气二者言,就是太极”这半句大错。理与气是道与器、体与用、本质与现象之关系,理即天理、即太极,气之所以然。太极生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生天地万物,生生不息。二气与太极不二,但不能将二气等同于太极。

【天性】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云。为什么知性则知天?因为性即天。孟子此言也说明,儒家是立足人道,上达天道,知人即知天。这意味着,人道与天道相辅相成,高处合而为一。若不明人道,就不能完全明天道;若不明天道,就不能完全明人道。

【天性】太极,天道,天命,天理,天性,角度不同,其名不同,其实一也。程颢说:“盖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其用则谓之神,其命于人则谓之性。”程颐说:“理也、性也、命也,三者未尝有异。”又说:“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

【天性】一些学者把天理的理看成道理、义理的理,这就把天理看死了。殊不知,天理是活泼泼的,至诚无息的。程颐说:“莫之为而为,莫之至而至,便是天理。”也可以说,莫之为而为,莫之至而至,便是天道天性。天道至健,天性至诚,故莫之为而为,莫之至而至。

【天性】太极与阴阳二气宇宙万物,是不一不二的关系。阴阳二气和宇宙万物之外没有太极,太极之外没有二气和万物,相依而成,此为不二。然而,太极潜在于二气和万物,并不等于二气和万物。因为二气和万物只是现象,变易无常;太极则是本体,恒常不易,没有成住坏空更没有生老病死。

【天性】理气关系,程朱表述最为中正,异议者都有问题。例如,理与气固不可割裂为二,又不可等同为一。朱熹有“理与气决是二物”之说,黄宗羲说:“理气之名,由人而造,自其浮沉升降者而言,则谓之气;自其浮沉升降不失其则而言,则谓之理。盖一物而两名,非两物而一体也。”此非达理明道之言也。

【天性】《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说:“生生之谓易。”又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周敦颐《太极图说》:“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这里生是化生、现而为象的意思。太极是乾坤二元的统一,太极生两仪,可理解为太极化现阴阳二气。二气属于形而下。

四、理学的经世致用

理学之永嘉学派提出“事功”思想,主张“经世致用,义利并举”,重视经史和政治制度的研究,主张通商惠工、减轻捐税、探求振兴南宋的途径。正如明清之际的学者黄宗羲所指出的“永嘉之学,教人就事上理会,步步着实,言之必使可行。足以开物成务,盖亦鉴一种闭眉合目朦胧精神自附道学者,于古今事物之变,不知以为何等也”。

学派以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重视史学研究,尤其重视实用,重视“事功”为特色,调和了理学和心学,提出“道在物中”等许多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观点,认识到商品经济对国家、社会的作用,主张发展商业,务实创新,永嘉学派与朱熹的道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提倡功利之学,反对空谈义理,反对虚谈性命。永嘉学派继承并发展了传统儒学中“外王”和“经世”的一面,使儒家的学说不至于完全陷入纯讲求个人的心性修养,从而使它成为南宋儒学的一个重要侧面。

编者按: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灭人欲是极端?这是有朱门酒肉臭历史背景的,当然以荀子的节人欲更加到位。这一用词的瑕疵,到清乾隆年间被四库全书震慑下,戴震另开言路论断为以理杀人,却不敢说经史子集半点不是。到辛亥时期鲁迅再扣上杀人的礼教。

(0)

相关推荐

  • 【关学文研】横渠先生的“绝学精神”

    ​"横渠四句"中有"为往圣继绝学"一句."往圣"者,孔孟所代表的先儒也:"绝学"者,孔孟先儒所弘扬之道学也.那么,张载的 ...

  • 张载对“形而上”的辨析及其天道本体的确立

    丁为祥 作为与帝制政权结合背景下再次崛起的儒学,宋明理学必须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即代表儒家超越追求之所谓理想人格的形成;其二,则必须为这种理想人格提供天道本体的依据,这就从根本上体现了宋明理学超 ...

  • 【关学文研】张载《横渠易说》研究

    ​张载是关学的创始人和理学的创立者,世称横渠先生,被奉为北宋五子之一.在理学史上,张载的哲学理论极具创造性.其学以"易礼语孟"为主要文献依据和思想来源.<横渠易说>作为 ...

  • 上古荐书丨五行原论——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论

    <五行原论--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论> 杨儒宾 著 定价:85元 01 内容简介 <五行原论--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论>的"五行"不是传统自然科学意义下的概念, ...

  • 宋明理学是先秦儒学的升级版

    先给大家出一道测试题:你知道岳麓书院最"霸气"的一副对联是什么吗?可能有人回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因为它正好写在书院的正门上.但是,我得告诉你,正门上的这 ...

  • 宋明理学奠基人 ——二程

    申志廷    程颢.程颐兄弟是宋明理学的创始人,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中国儒学第二次复兴的里程碑式人物, 故而在中国儒学思想发展史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起到非同寻常的作用.由于 ...

  • 一字之差,看宋明理学老祖宗怎么毁掉庆历新政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食堂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富弼.韩琦.杜衍.欧阳修等人为解决宋朝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进行了著名的改革运动--庆历新政,可是很快庆历新政便以失败而告终. 可是,庆历新 ...

  • yesuo聊历史||中华宋明理学发展史

    百年yesuo,回看千年. 知识的搬运工.文化的传输带.思想的播种器 [百年yesuo]是一个个人品牌公众号,集中收录了yesuo先生的[快餐读史].[聊历史].[品读经典].[散文随笔].[时评狂论 ...

  • 魏晋玄学:不仅纠正了两汉经学的弊病,也成为宋明理学的哲学起点

    几千年封建王朝的统治下的思想基于儒家思想的控制,玄学始于老丹的<老子>,融合了儒家思想.每个朝代的思想意识主流不尽然相同,有以儒家礼教占据,有以道家.法家思想贯穿. 魏晋南北朝在经历了三国 ...

  • 李翱是开宋明理学先河的第一人-《复性书》

    李翱是开宋明理学先河的第一人-<复性书> 2021-6-17摘于凤凰国学.立夫讲国学 一.李翱是开宋明理学先河的第一人 二.<复性书>说什么? 1.李翱却认为,佛教最厉害的地方 ...

  • 从宋明理学的抬头,看我们的发展处于什么历史阶段

    "我们共产党人,是从批孔起家的,我们胜利了,但我们决不能走回头路,批了再尊,等到我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再把孔子的思想请来作为老百姓的思想时,落入历史的一种循环,这是不行的.如果共产党也到了自 ...

  • 读《柏拉图的道德伦理命令》

    读<柏拉图的道德伦理命令> (图<雅典学园>|网络) 服从理性的支配! 人的灵魂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赤裸裸的欲望,一部分是冲动(比如怒火.野火),还有一部分是理智(这就是用于 ...

  • 周易义理派的集大成者,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他的老师和学生却与他意见不同

    <周易>是儒学的至高经典,同时也中国古代哲学体系的基石之一.易学按照对其内容理解的侧重点不同,分为象数派和义理派. 秦汉时代象数派是主流,但是到了魏晋时期,随着玄学的兴起,义理派开始活跃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