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薪火——红色珍遗寻迹|我家老物件:票板和票夹
编者按:
在黄浦这片有着深厚红色底蕴的热土上,许多收藏家保存着红色的见证,历史的痕迹。这些史料和实物经过时代的洗礼,在收藏家们的细致保存下,留存至今。
“上海黄浦”官方微信联合上海市收藏协会推出专栏“老城薪火—红色珍遗寻迹”,通过收藏了解历史和故事。
说起这个票板和票夹,就是陈福珍家的老物件。那日,陈福珍老伴在整理箱柜旧物时,偶然从一个陈封发黄的藤条编制的竹筐里掏出两个属于母亲的老物件,一个是铜黄色的、配有印泥的票板,一个是宛如大剪子形状的票夹。陈福珍惊奇的接过来,握着票板和票夹,爱不释手。仿佛看见母亲在公交车上热情开朗的笑容,握着母亲粗糙的手掌,感受着母亲的体温,心中不禁宽慰了许多。
儿时的经年往事,一幕幕如电影影般浮现在脑海里。时间回到80、90年代,母亲是公交系统上的售票员,从我记事起,母亲总是带着这两样东西去上班。在那个时候,公交售票员是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收入有保障,天天出现在公众视野里,让人羡慕。因为母亲的职业,我没少和同学炫耀,母亲的一举一动都是我和同学夸赞的谈资。
那时,公交司售人员是发工作服的,记得是米黄色立领、铜纽扣的学生装式样,每个人带还一副蓝布袖套,防止袖口弄脏。每个人还发一个开口的白色小帆布包,里面放一个票夹版,各个价目单车票都固定在票夹板上,还有一个黄铜制的票夹钳,有点像小的老虎钳,很精致。有人买票时,母亲就从票价版上撕下一张车票,在上面用票夹钳打一个洞,表示你从第几站上来,可以据此查票,看你是否超站。那个小票夹钳一直是我的最爱,老是想要是我能有一个玩玩就好了。那时坐车人很挤时的时候,有时妈妈会让把我放在售票工作台上稍坐,此时我就喜欢去拨弄这个票夹钳,而妈妈就会喝止说:“不许动,这吃饭的家伙。”,我只得讪讪地缩回手。
在没有和妈妈去上班之前,我总是简单的认为售票员的工作十分轻松,只要在乘客上车时卖卖票,就可以了,随后就能坐在椅子上,休息了。在我看来这个职业要比那些整天站柜台的轻松、悠闲的多。可直到我亲身体会,我才发现母亲的难。其实这一行的工作并没有如此轻松的。售票员光鲜的背后,是对业务水平的高要求。“四报,三句话”是他们最基本的要求,报线路起点和终点、报前方到站、报转乘、报到达站;您好、谢谢、请帮忙给老人让座。母亲为了把这几句话练好,可是下了好大一番功夫。首先是普通话标准,其次是语速。普通话标准对大多数售票员来说没有问题,为了让自己的语速更容易让乘客听得清楚,母亲经常利用下班时间走进飞机场、走进火车站,听听他们的话务员是如何报乘的。一来二去就总结出公交车售票员自己的报乘标准“慢、高、清”。
当时的所有公交车都没有空调,若是在盛夏,优势十分拥挤的情况下,车厢里简直就是一个烤鸭的闷炉。冬天,因为车辆不密封,所以西北风呼呼吹进车厢,里面的乘客几乎冻得像冰箱中的白条鸡。再加上那年月普遍穿的厚实,又增加了体积,冬天挤车更是一件苦事,十冬腊月也会挤得大汗一身,停下来冷风在一吹,是冰冷潮湿的内衣贴在身上,这滋味实在够受。
母亲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到退休,他将自己的青春都献给了公交!
如今,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上海的交通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5年,地铁一号线全线开通试运营,实现了上海地铁建设零的突破。随着公交线路的覆盖,在上海,公交绝对是最普及的交通工具,通向上海的每一个区,每一个镇,那是因为上海公交站点的覆盖率全国第一。时代的变化也伴随着支付方式的改变,更多的人开始选择用一卡通和手机支付等方式来乘坐公交车,能看到售票员的公交车越来越少了。
几十年过去了,票板和票夹推出历史舞台,成了我家屋里厢的老物件。但它们是母亲勤劳肯干、踏实努力的见证,也正是母亲点点滴滴的拼搏,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老伴问我,要怎么处理这两个老物件?我说:“这可是我的宝贝,我要永久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