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养生:不为彼岸只为海

5月16日 阴转晴

昨天和今天站桩,后背有明显的下坠感,特别是两肩中间的那一区域,张哥说,这离松腰开胯已经不远了。他当年有这个感觉之后十几天,胯就松开了。

我没有这个奢望,因为这是个持久战,过去习武先站三年桩,我才站不到两个月,虽说习太极拳已经三年了,但以往从未重视过桩功。人生,我以为最基本的态度应是,不为彼岸只为海,因为从终极的角度来讲,彼岸是坟墓,而过程的沧海才是有意义的,或者说,不问收获,但管耕耘。

所以,不管松垮与否,我都要一直站下去。

5月18日 晴

晚上在田径场站桩,蚊子叮咬,幸好我穿了外套,只是手上被咬了几口,痒得难受,正好张哥来了,我们三人便到体育馆前练拳。

馆前便是阳子湖,湖周围有几颗垂柳,除了几对学生外,还有两个老人在活动身体,似打拳又不像,还有点害羞的样子,怕被人瞧见。这儿有风,也较开阔,蚊子很少,在这儿练拳,心胸也不期然而然地变得豁达了。

拳术与精神应是互根互生的,相辅相成的,拳练人,人练拳,所以F老师的拳术十几年来一直在原地打转转,就是因为她精神与心胸方面太过狭隘,教了十几年拳,不仅没有教学相长,而且落了一肚子的怨气,总是藏着掖着。

张哥至少在拳上是非常坦诚的,没有那么多的私心。在我们的要求下,张哥打了陈氏拳的前15式,果然与众不同,腰胯极其灵活,步法随打随碾,我们戏称,这是陈氏拳的杨氏打法。张哥形容陈氏拳像螃蟹,典型的横身法,劲在别着,不容易出来。而杨氏拳是正身法,劲易发出,当然陈氏拳的缠丝劲一旦练出,那另当别论。

身法是关键,身法一正,掤劲就出来了,如拦雀尾的掤劲,两臂撑圆,身中正而腰下榻,注意外三合,这时再去推人,那效果绝对不一样。掤转捋时,要重心先下降,一旦这个沉劲通过重心表现出来了,一般人谁能扛住?而后,再转腰,向身后捋,那威力谁敢小觑。

“你一再说外三合,那么,怎么才能合住呢?”我问道。

“就这样合。”张哥做了一个虎扑。

“奥,同方向。”

“也不尽然。”看来,这很难讲清楚,只能通过肢体语言来描绘。

“同方向,同速度,这不就是空中加油吗?那时,两架飞机就合住了。”

“呵呵,也许就是吧!”张哥道。

我又一连做了几个虎扑,以前的那个感觉又回来了,全身是松软的,仅仅在最后的一瞬间猛地一震,浑身一紧,“咣”的一下,又连忙松下来,这时两臂就像弹簧一样震颤不已。

“好,好!上半身的劲已经出来了。不错!”张哥在身后道。

实际上这个劲已经出来四五天了,但能得到高手的肯定和认可,我还是兴奋得合不拢嘴。很多时候,人的信心是很脆弱的,耶稣常说,世人的信心就像芥菜子一样小,总是无奈地骂他的弟子,小信德的人呀!

然而,胯没有松开,下肢的劲还不能传递上去,还做不到力从地上起,脊柱还不能像弹簧一样。张哥做了一个炮拳,蓄势时真的有张弓之势,就像被压紧的弹簧一样。

“我一直在琢磨,别人一旦形成了这个势,我如何能逃?”张哥道,“唉,至少我目前还找不到法子。”

当年郭云深靠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而黄师、张哥及冯师们都喜欢打炮拳。

张哥演示了几下崩拳,果然简洁、实用,而有威力。“为什么你们都喜欢炮拳呢?”我问道。

“一个人不可能把这五个拳都练成,只能择其一、二勤学苦练。另外,炮拳有防有攻。”张哥又回忆起他们当年跟随黄师学拳的经历,每周两天,共三个月时间,把所有的功法都囫囵吞枣地学了一个遍,为了怕忘记,每次都要把所学到的全部复习一遍,结果,一年多了,劲还是出不来。实际上,你就集中精力和时间专练一个,一旦这个劲出来了,其他劲也就很容易出来。

“劲,说白了,就两个,一个直劲,一个斜劲。”张哥道。

张哥是站了一百多天的桩才把腰胯松开的,我也不能着急,毕竟才站了一个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