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观察】 什么是教师的职业吸引力
【教与学观察】
什么是教师的职业吸引力
——写在第31个教师节前夕
9月初,开学伊始,教师节前夕,参加了开学典礼,连着上了三天的专业课(教师节当天还有一门课要上),与不少同学(老生和新生)通过不同形式进行了交流,发现,尽管经过了一个暑假的休整,但不少同学展现出来的学习状态令人惊讶,带给我不少惊喜,由此也引起了我对教师职业吸引力的种种感想。
第一,是有关读书小组;我在上学期曾经在复旦学院开设经典读书小组,读书的内容是《21世纪资本论》,暑假之前给读书小组成员布置了任务,每个同学写一篇读书心得体会,在暑假结束的时候交,开学前已经收到了两篇,其他同学也在陆陆续续交上来。另外,我在读书小组的微信群里询问本学期是否还有同学自愿参加读书小组,阅读新的经典书籍,到目前为止有7、8位同学积极回复参加。其实,经典读书小组对于师生都是额外的任务,学生们不拿学分,教师不拿工分,完全凭着各自的兴趣和对阅读的热情。但没有想到这么多同学不仅自觉完成任务,而且还主动要求继续开设,这令我感到意外,也甚为感动,有这么好学的学生,教师更没有理由懒惰啊。
第二,是有关学习兴趣小组;在经典读书小组的基础上,我同时还组织了一帮学生在课外业余的时间专门阅读环境经济学的文献,环境经济学是我自己的专业,因此也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从选择学术性的文献,到一起阅读和讲解,再到讨论,然后再整理成短文,在我的设想中,这样的阅读小组更像是一种“众筹”性的自主学习共同体,师生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共同成长。这个过程本身对学生而言有很大挑战,然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一方面,很多同学已经坚持了1年多的时间,持续学术性的阅读和写作,另则,就在开学的第二天,有一个大三的学生来找我,说是代表其他同学来希望我能在这个阅读小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开设单独的兴趣小组,来围绕“经济学分析软件”等题目展开课外的共同学习,并希望我能帮助邀请相关专业的学长和老师一起参加自助的教与学。听到这样的要求,我不仅是意外,而且还有了点敬佩,这位学生的设想不就是我们理想中一流高校的校园学习场景吗?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和老师们一起围绕共同的兴趣开展自助学习,打破专业界限,打破年纪界限,以及打破师生界限,即便这还只是一个构想,但已经足以让我倍感激动了。
开学了,上课了,教师节接踵而来,有时候,经常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大学教师这个职业究竟有何吸引力?现在我大概有点想明白了,做了一名大学教师,可以是讲师,可以是教授,也可以是院士,既可以被比喻为园丁,也可以被比喻为蜡烛,但最终,能够给我们源源不断持续提供前进动力的不是其他,恰恰就是我们所拥有的这群宝贵的学生,来自学生成长的种种惊喜也许正是大学教师这个职业最值得夸耀的吸引力了。
谨以此文纪念第31个教师节的到来。
(李志青 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