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名将、猛将如云,“将”“帅”对应的英文是什么

昨晚,一好友跟我交流探讨,general这个英文单词作为“将军”的意思该怎么理解。她觉得这个词应该是罗马帝国来的,如果用这个词来做汉译英,翻译中国的文学作品,例如《三国演义》中名将、猛将,似乎不太准确。像赵云这样的,似乎算是commander?在国外,general是不是更像是“独裁者”,例如凯撒之流。

这个问题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一来,《三国演义》是我中学时代最喜欢的书之一,对于三国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猛将如云的时代也是充满着好奇,毕竟每一个男孩子心里都装着一个英雄梦。二来,我确实不太清楚具体应该怎么处理这样的翻译。数年来从事翻译活动,已经让我形成了职业习惯,对于所有事物的英汉双语表达都心存好奇。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译者,也必须具备这样精益求精的态度。精确的输出,来自于足量的输入。于是,我决定仔细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在她问我之后,我根据自己的专业积累,给了她一个回复:形容普通的将军,冲锋陷阵的那种,用“general”是完全可以的;而如果要用来表示运筹帷幄、指挥作战的将军,从这个意义上讲更类似于“统帅”,这个时候应该用“commander”。

如果让我自己处理这样的翻译,我就很有可能会采用这样的策略,这是我作为一名职业译者的敏感,也是我选择这样翻译的逻辑。但是,如果要让对方信服,就必须拿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proof based。另外,查阅资料之后,把这个知识点夯实,我以后在处理这样的翻译,就会更放心一些。这也是很有意义、也十分必要的输入,但是很多译者往往会对自己过于自信,甚至自以为是,于是就很可能闹出似是而非的笑话。

换言之,该做的工作不能省,该查的资料一定要查。首先,要回归“general”和“commander”这个词的本意。对这些意思确知之后,才敢放心使用,也才进一步能够判断对它们的使用是否准确、恰当。

从上面的解释来看,“general”这个英文单词,起源于拉丁文“generālis” ,拉丁文词根为“genus”,意为“类,种”,这与“general”作形容词时的意思“一般的”、“大体的”基本是一致的。

而“general”作“将军”讲,指的是“军队中的高级军官”(an officer of very high rank in the army and the US air force ; the officer with the highest rank in the marines)。这个单词作名词时的军事含义,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纪,对应着我国的明朝;而作为“将军”这一含义固定下来, 则始于17世纪,对应着我国的明末清初时期。

而“commander”则指的是“指挥官”、“司令员”(A commander is an officer in charge of a military operation or organization),例如,美国的三军总司令或者最高统帅(Commander-in-Chief)就是美国总统。

通过对比“general”和“commander”两个词的英文解释,确实印证了我最初的猜想,证明我并没有给朋友传达错误的解释。“general”相当于“将”,而“commander”的含义更接近于“帅”。

但是,英文单词“general”作为“将军”的含义,直到16、17世纪才出现,用在翻译《三国演义》这部讲述公元1世纪-3世纪之间的故事是否合适?这就涉及到适用“语阈”(Register)和“语境”(Context)的问题,“将军”这个词在当下的语阈和语境与当时相比极有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

这个问题光看词源和词义已经无法解决,作为非英语母语的人,我们对于英语这门外语的使用不敢不小心谨慎。于是,我找来了已经在国外出版的《三国演义》英文版,仔细研究了一下英文版中在描述各种将军的称谓(title)时,所用的单词。

这个版本是美国纽约大学东亚系教授、著名汉学家 Moss Roberts(中文名“罗慕士”)翻译的,相对较为权威,这本书也受到了国际汉学界和国内外读者的好评。

他在本书对于三国时期“将军”翻译的处理,具有很高的说服力。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罗慕士的翻译,以及译者在选择这样处理的逻辑。

1. 大主角之一:曹操 (Commander of Han forces,汉军统帅)

2. 大反派之一:董卓 (Warrior from the west,西凉勇士)

3. 蜀国“五虎上将”之一:黄忠 (Veteran warrior and commander,老勇 士和统帅)

4. “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姜维 (Shu-Han commander,蜀汉统帅)

5.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廖化(a commander,刘备军中统帅)

6. 曹魏名将: 夏侯惇( warrior and close campanion of Cao Cao,曹操的勇士和好伙伴)

7.曹魏阵营的良将 于禁、乐进、张郃,用的也都是“general”:

8.“赵子龙浑身是胆”:赵云 (companion of Liu Bei and leading comander, 刘备的好伙伴和上将)

9.“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Southland chief commander, companion to Sun Quan,东吴主帅兼孙权好基友)

10.“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三国演义》灵魂人物:诸葛亮 (chief adviser to Liu Bei, director general,刘备的主要谋士,蜀军主帅)

看完以上例子,罗慕士的处理思路就很清晰了,主要职务以武力著称、带兵冲锋陷阵的将军,用“general”,例如于禁、张郃,或者用warrior,表示“猛将”、“勇将”。例如,董卓、黄忠;以出谋划策、指挥战斗作为主要职能的,用“commander”,例如曹操、姜维和晚年的赵云;而谋士则译为“adviser”,如诸葛亮。

这又一次印证了我最初的判断,所以在下次遇到类似的翻译情况时,我可能就会更大胆的给出译文。然而,这并不能让心中的时代真正落地,需要结合更多的例子,参看更多英语母语学者的范例。

另外,在实践中也会遇到越来越多的语境,这时候扎实的基础、足够的积累、译者的素养,以及准确的判断,就会发挥作用,帮助译者得出尽可能准确的译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