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山东卷地理卷|我的评价与解析(部分题目)
本文由公众号“讲地又讲理”倾情编辑整理制作,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1山东卷本人感觉整体非常好,但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这里通过对三组试题的评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期待大家留言交流。
前天的推文中,我们的头条是这样的(直接点击可阅读):
文中提到了三组“贼难”的题,今天在此评析,算是给大家一个交待。
题组一 敦煌莫高窟壁画
下面是网友的试做情况
评析:
不难看出,这两个题考生均是在BC中纠结。
对于第3题,我们只要注意到“开凿”即是“动作”又是“时间”——开凿是古代人的事,那时的人不可能考虑到“风化”问题,主要是从开凿的难易成度、开凿后风水的破坏等角度思考,而“风化”是一种极其缓慢的静态破坏,短期内不会发生。所以说,答案选B,没有问题。
不过,这里有一个“致命的问题”——材料中没有给出该区域的盛行风向。可能有同志说敦煌不是盛行西北风吗?敦煌属于非季风气候区,所给区域也不是较大尺度的区域——单纯从洞窟开凿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小尺度区域,小尺度区域的风向就更不好说了——尤其是敦煌位于亚洲高压的西南部,从这个角度来说就盛行东北风了,盛行东北风洞窟开凿就不能选河谷西侧了,这样的话就可以把正确选项B给否了。
如果否了B,再考虑到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河谷西侧比东侧物理风化严重,就是很自然地选C。就如下面这个高考题一样。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A.东北坡 B.西北坡
C.东南坡 D.西南坡
2.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
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所以说,由于材料缺失盛行风向,此题选C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对于第4题,网传正确答案是C,网友们试做选B的更多。根据所给材料,选B是可以解释的——“由于洞窟开凿和长期自然作用的影响,洞窟所在崖体出现大量裂隙”——这就叫根据答案解释答案。原因是此区域降水量不知多少,按正常的“区域认识”,该区域位于西北地区,“干旱”是其区域的典型特征,所以说很容易把C排除。结合生活常识,高处先被太阳照射(照射时间长),此题又是问的上下层洞窟的对比,所以更多的朋友把B作为正确答案。
总之,第4题缺少一个区域“年降水量”的信息。如果没有这个信息,所给答案定为“大气降水”,本人认为这种命题方式与地理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的考查是相悖的,是不值得提倡的。
题组二 大兴安岭东坡的草原
下面是网友们的试做情况
评析:
不难看出,这两个题组的答案相对要分散一些。
对这个题组的解读很重要的一点是搞清楚是地理位置——“大兴安岭中段东坡”——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按正常情况山麓洪积扇地带应该是“树”或“农田”,实际上山麓地带是“草”,这里就很容易让人想到“非地带性”,所以第6题就选了B。至于第5题可以这样思考:海拔600米以上全是树,说明东边山体山腰以上降水多,这样山麓冲击扇地带是地下水出漏的地方,水分条件最好;再次,三类草原土壤水分的变化,应该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树~草1~草2~草1~草3,进而推出答案为C。
题组三 越南沿海的克拉香天气
下面是网友们的试做情况
评析:
不难看出,第14题没有任何争议,选A。这是我们高三平时经常练习的一类题目,此处不做过多解释。
对于第15题,大家不能发现,选D的也不少。对于此题,我们可以这样认识:图示区域范围较大,影响其气候的因素往往是宏观的。该区域绝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盛行风向应为东北或西南风——图6示意克拉香天气出现时段的风向为偏东风,由此可以推出克拉香天气出现时段应该为北半球的冬、夏季间的过渡季节,即春季或秋季。因图为偏东风,所以应该是由东北风偏转而来,所以答案为2-4月。
同样,此题也存在一个所给信息较少的弊端。按照上面的分析,能得出答案,但是就无法排除C(秋季),因为没问问的是“克拉香天气易出现的时间段”,而非“图示克拉香天气易出现的时间段”。如果通过“气温低”来排除C,那么又无法排除D了,所以选D的朋友也不少。
对于克拉香天气,百度有这么一句话:常出现于中国南部沿海和越南东部沿海等地区1月底至4月初期间,能持续2~5天的连续毛毛雨天气,能见度很差并伴有雾,是冬季大陆冷气团移到海上变性后形成的。
如果按照这种解释,这个题目又会有更大的争论:成因发生变化了。
后记:本人对所有题目的解读,均源自题目所给材料及所学知识,并没有在知网上查寻相关题目论文出处——因为我向来认为,凡是查了论文才能讲的题,都是被命题人“强奸”了的题,都是不考虑“民情”的题,这样的题绝不会是好题。
以上解读,纯属一家之言,欢迎大家文后留言“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