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天性》一本教你迅速提高学习成绩的神书
我以前读书的时候,特别佩服我们班上的几个女孩子,她们每天起得比我早,睡到比我晚,做的习题比我多一大摞,然而这几个女孩子的成绩却和我差了一大截。
我工作以后,考了很多证书,只要是我报名的证书,就都通过了考试,和我一起报名的同事,格外羡慕我,说我运气好,因为他们也跟我一样的努力,只是运气不好,所以没通过。
要不是《认知天性》这本书,大概我就真的信了这些理论了,就是我运气好,导致我每次成绩都很好。实际上,我的成绩之所以别别人好一些,是因为我无形中掌握了一些正确的方法。而这些正确的方法恰巧经过心理认知学家的论证。
学会从记忆中检索新知识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检索新知识”就是测试。
在日常的学习中,如何测试呢?当我们在读课本或者是研究我们写的笔记的时候,可以时不时合上,然后问问自己,我刚才看到的内容主要讲了什么,如果只能用一个词形容,我会用哪个词,这些概念和我认识的东西有什么联系吗?
如果提不出来这么多问题,或者不知道怎么提问,我们也可以看一下章节末的问题,通过回答这些问题也是一种很好的监测方法。
为什么检索新知识的效果这么好呢?
1、用核心概念和术语来考察自己,有助于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思想上,也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掌握了大方向,而不是在一些细节上打转;
2、用小测验的方法来考察自己,可以明确知道我们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哪些知识,这样我们对自己掌握的知识就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知道接下来努力的方向;
3、测试还可以帮助我们抵抗遗忘。毕竟遗忘是我们人类的天性,但是测试就可以让我们把遗忘的知识捡起来,又有利于我们在今后把他们回忆起来。
与测试相对应的是反复阅读,反复阅读是万万使不得的。
反复阅读会让我们产生两个错觉。
1、让我们误以为自己掌握了新知识,反复阅读次数越多,我们的大脑越以为自己掌握了知识;
2、反复阅读还会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误的印象,以为自己已经记住了这些内容。
有间隔的安排检索练习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由遗忘曲线可知,我们需要不定期复习才能将知识掌握。
如何把有间隔的练习当成学习方法使用呢?
1、根据所学的知识,在开启一个新的学习阶段之前,给自己预留一段复习的时间,比如刚开始学习英语单词,可能隔天就要复习一遍。如果真的确定自己已经掌握了某些知识,隔月复习就好了;
2、在复习的的时候要打乱复习,不能永远都是一个复习顺序,因为考试的时候不会按照我们学习的顺序考察我们,一定是按照我们不熟悉的排列顺序考察。
有间隔的复习的,相对应的我们直觉的学习方法是:反复的蔓延长时间练习哪些想要掌握的东西。
我们一直被引导着相信,集中学习讲究的“练习,练习,再练习”,是精通某项技能或学会新知识的必要环节。
有两个原因让这种直觉很有说服力,很难让人不相信:第一,当反复练习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通常会看到表现有所提高,因此这种方法备受推崇。第二,我们没有意识到,在反复练习中取得的收效是作用在短期记忆上的,而且会很快减弱。
学习时安排不同类型的内容
这条理解起来就更简单了,你不能一天或者一周的时间都学习数学,然后下一周的时候开始学习英语 而是要轮换着学习数学和英语。
为什么一定要穿插着学习呢?
1、把不同类型的问题或者案例集合起来学习,可以提高我们区别问题的能力,辨别出同一类型的普遍特点,能提高我们在今后测试中的通过率。
2、先精通某类练习,再练习下一类问题,感觉越来越精通,实际上这是幻觉。
直觉的做法就是每次只专注于一种问题,先精通这类问题,然后再精通下一类问题,实际上,我们面对测试的时候,根本不可能是模块化的测试。
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人人都可以成为超能力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