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居易毫针手法略释

吾师从王居易先生两年有余,亲眼目睹老师应诊千余例。师每诊必细问症候,详察经络,遇有疑难则必反复揣摩、诊察,而后常见其闭目思考,须臾之间写出针灸处方,配穴往往在3-5穴之间,凸显精少。临证吾师有其独特的取穴手法,必于皮、脉、肉、筋、骨五节之间反复揣摩穴道,并观问病人所感,穴道应手方才下针,偶有失误必拔针重刺。诊后讨论症候特点、辨经对接及选经配穴的临证思路自跃然而出,与平日老师所授理皆相通,令学者茅塞顿开,思维畅达。唯余针法一项,很少论及。两年多来,尝闻多人问及于此,吾师均摇头,笑而答曰:“余对此所感不多”,从未做过更多论述。近日,由于学生对针法的讨论屡次提及,吾师就此专门提出两个病例讨论,并为学生亲自演示针法。

案例:

60岁女性患者,腰部及双侧下肢自觉发凉,怕风3月余。两月来经过针灸治疗4次,症已明显好转,唯余右侧腰及下肢凉感未除,膝关节以下尤甚。吾师为其在环跳行针法,此症属阳虚,须行温补针法,即《毫针逸话》一文所述寻、求、抚、恋之法。观者见老师凝神聚气,手指徐徐行针,或提插或捻转均幅度较小,其他并无神奇之处。行针2-3分钟,患者开始出现细微的针感,留针几分钟后,渐渐感觉一股热流传至足。此热感起针后一直保留2-3小时,患者右侧腰及下肢凉感自此顿消。

针法解析:

为使学生更好理解温补针法的行针要点,老师第一次做针法演示。侨君跃跃欲试,老师为其手三里行针,云所谓寻、求、抚、恋之法,必须谨慎行之,双手配合,即古人所云,手如握虎、如履薄冰,左手揣按,紧压其穴,令气勿散,右手紧捏针柄垂直挤入,令患者无痛或少痛,针下沉紧之时,谨守其机,勿失其气,此时才可再行针法。

说罢为其进针。侨君云:针感在局部未行。师遂在手三里穴道上下循切按压,并以小锤轻叩行催气之法,此后再行提插,针感循经感传至腕,此时,老师凝神屏气紧捏针柄做拇指向前单向捻转,并顺势向下推送。有间,侨君言有热感徐徐传递。老师解释这一段针法,指下感觉沉紧之时要守住经气,待其气充,针下沉紧之感较强时,再做单向捻转,幅度约在60º-90º,针下感觉缝隙处微缠绕有叼合的感觉,此时顺势轻轻推送即可,使经气自养,不再行针,穴位处的轻微缠绕可自行恢复,在此过程中常常出现沿经徐徐感传的热感。上述手法看似简单,也需勤加练习方可获效。

回想一年前整理《经络医学概论》书稿时,老师嘱我再仔细阅读《毫针逸话》一文,仔细揣摩“经气运行”的精妙之处。今余再次问及针法之道:“针灸治病之效,其效在穴,或效在针耶?”师曰:“效在穴更多于针。”言针灸起效最重要的因素在于识症辨经的精准、选经配穴的恰当和穴位结构的摸认清晰,最后才是针法的轻柔和缓。如若没有针法的因素,只要能够针灸得气,没有粗暴行针,疗效依然可以显现。可见老师对针刺手法的作用非常重视,但又颇为客观!

针法流派繁杂又颇具神秘感,笔者以师所言在自身尝试多能再现,可见其言之诚,特作此文以飨读者。

杨某,余老友也,一日来诊,谓左下肢麻木、沉重旬日,深畏中风先兆。杨君体素平平,近耳顺之年而雄心不减,饮食不节,且有烟酒之癖。是秋冬令早至,遂生斯症。诊毕余允无虑,选取环跳一穴,令李医操针,余旁观之。李君随余有年,操作、手法与余相仿,下针后,杨君若无事状,慰曰:“下针毫无痛感,颇佳!”须臾,经气骤通,左下肢如触电状、如痉挛状,杨君大呼:“至矣!至矣!电触足趾!”留针期间,缩卧床上,不敢稍有小动。起针后,杨君跛行至诊桌,怨余曰:“过矣!我来访老友求治,汝竟忍心旁观?今不但麻木、沉重,反增疼痛,腨已如撕如裂!明晚当去汝家就诊,请备酒饭。”余无奈,令重新侧卧,再为针之。仍取环跳、余凝气敛神,细施温补之手法,即缓缓寻之,细腻求之,轻轻抚之,温温恋之(简称:寻、求、抚、恋之法),使针感沿足少阳胆经缓缓达于足趾,再留针20分钟,杨君异之曰:“汝针之来似热水徐徐灌至全足,虽似触电,然‘电压’极低,虽似注水,然水过而不留迹,仅冲刷、温熨而已!怪哉怪哉!”起针后病若失。杨君揖而谢曰:“明晚不敢相扰,方便之时,请来我家小饮。”

数日后,李君与诸生正容谓余曰:“请言杨诊之手法?”余问曰:“此例手法应补耶泻耶?”李君曰:“当用补法,然仅得气而已,患者已不能容忍,何补泻之有!”余曰:手法之讲求,文献记载颇丰,今之言者亦众,持一家言,众难服,持诸家言,己难从。此亦余多年临床困惑之处!简言之,得气、补、泻而已。细言之,得气之法有候气、催气之分,继则有行气、导气之法,而后才有补、泻之别。然补、泻为手法之两大法门,无论候气、催气、行气、导气,补泻之意已寓其中。今之杨姓患者,本当用补法,李君操针过急过重,得气之时,已成泻“势”, 经气本虚,邪气更盛,病势有进无退,针后症状加重在所难免,若令病人归去,待1~2日后,疼痛自会渐减,亦无大虑。杨君系我老友,且嘴皮尖刻,只得再针而补之。李君谓:“请言补之操作?”余曰:“文献之中自有,请熟读之!”诸生正容再问:“请细言师之手法!”答曰:“余之补法操作,虽参照前人经验演化而来,终属一人管见,诸公只宜意会,不敢明言,今被诸君审问若此,姑作传闻听之。”遂略释如下。

人身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行气血、和阴阳,处百病、调虚实;人身俞穴,分属各经,应病痛,调气机。古人“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此毫针祛病愈疾之至理也。

请喻之琴筝,琴弦系于弦板,外浮于面板,集于琴颈,上结于琴轴,内触于音梁、音柱;能发四八之音度,能转十二之调律,此琴艺之根本也。然琴筝无情之物,藉操琴者艺技,右手弹拨,有推、引、徐、 疾、弹、扣之分;左手按弦,有升、降、滑、涩、拨,扪之别。两手相谐,喜、乐、悲、伤贯注于弦指,可发千古之心声,或易水壮志、或梁祝催泪,高山流水尽在曲中,手法之妙宁不伟哉!

针家手法,更甚于此,人有七情六欲,气血流注不息,经络交错有致,俞穴有原、络、郄、会、俞、募、五俞、气街之异,病患有男女、老少、四季不同。是故操针者,应详审持针、压手之配合,分清右手提插、捻转、弹拨、刮压之宜;细求左手循、按、切、扪、推、截之机。务使气血相随,虚实平复,阴平阳秘。古人云:“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逆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引自 《灵枢·九针十二原》),诚为至理。

由此可知,毫针手法最忌粗鲁、急躁,泻法虽求经脉畅通,亦不可过度,补法更宜轻巧、柔缓。余予杨某进针后,候气之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探索而行,指下略有沉紧,病人略觉传导,必谨守其气,左手紧按其穴(周围),不使气散,右手轻压,不离其空,候其经气缓缓灌注经脉,右手再略加指力,使经气自养。此即余所谓寻、求、抚、恋之法。我于手法操作之时凝神、屏气之痴态,惟知针者知之,不知针者必讥之!

至于提插、捻转、左转右转、拇指向前、拇指向后、九六之数等等,何补何泻?医者可自选一种练习之,多多临床,磨炼日久,自能领悟古人手法之真谛。我于此道,困惑之处尚多,仍属门外人,逼问太甚,供述至此。当言者已言,诸公幸勿再问。

言毕,诸生面色各异,再谢而去。

上热下寒苦难堪,风吹火烤一身担,先针四关莫迟误,后刺曲池三里安。

穴位介绍 合谷:在手大拇指与食指歧骨间。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廉,两筋间。

曲池:在肘外辅骨之陷中,屈肘横纹头,拱手取。太冲:在足大趾次趾,歧骨相连处。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此病真理不详,经此患者,自腰以上,热似火烤,尤如笼蒸,腰以下似冰水洗浴;又如雪地当风其上身风吹扇煽,仍不解热,下体看重棉,总不知暖。上身热用透天凉泻之,下体寒用烧山火补之,确有奇效。

医疗案例

【案例一】:谭君,四十岁,湖南湘乡人,住台北市三张犁嘉兴街,数年前从汽车上跌下来,经医院检查,发现脑部受震荡,肺部伤气,以致形成上热下寒之症,上身热似火烤,风吹扇煽,总不解热;下体如雪地当风,夏日仍着棉裤而不知暖。面黄肌瘦,头晕目眩,行动则需入扶持。痛苦之状,无法形容也。经住医院数次,及遍求各大名医,服药注射,均属罔效,好转丝毫皆无,万分痛苦在身,延迟十一年之久,于民国五十一年古历五月端阳节,适逢劳军义诊期间,前来本所就诊。经询共病之来由,当即施针曲池、合谷,此两穴用透天凉,太冲、足三里,用烧山火,先后诊治数次,其病如失也。愈后迁居台北县平溪乡菁桐村二坑路,以至民国五十六年六月十七日,谭君复来本所面谢。并亲笔录述其致病之原因,患病数年中,所受之痛苦,及遍求各大名医之经过,留作医案,藉供参考云云。

曾和同行介绍过,百劳穴治疗眼瞼痉挛和面肌痉挛可取得很好的疗效,且有关文章得以发表。实际上,我最早发现的是百劳穴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眼,疗效更为显著!每年寒暑假,我们的门诊科室几乎被假性近视眼小患者占有。多年前,我们曾按排年龄差不多大、近视度数相同的小学生,10人一组共两组,常規手法与穴位不变。结果发现,达到同样正常度数的,加用百劳穴的一组比没有加用百劳穴的一组治疗大约提前2/3时间。从此说明,百劳穴治疗近视眼的疗效确实显著。

操作方法:

患者端坐,头微前屈。医者双拇指指腹对准百劳穴,余四指自然放在颈两侧。双拇指同时也可分别按压百劳穴,受力大小以患者能承受为度,为加大刺激量,拇指可分别加用弹拨法。一次施手法1分钟,可分两次共2分钟即可。

其实,百劳穴的治疗新发现并非是我所创,多年前报道上海某中学医务室教学生做眼保健操的先进典型事例,其操作手法是学生自己一手手心从对侧后发际推抹至肩部。这一手法和操作部位给了我提示,我反复着摸选择了百劳穴,首先治疗眼瞼痉挛果真有奇效,病程有两三个月的,我两三次就治好了。后我又思考,多数面肌痉挛由眼瞼痉挛发展而导致,有意思的是我又把好多治疗无效的面肌痉挛患者给看好了(发展到口角歪斜患者痊愈难度较大,但多数能改善)。最后我才试治青少年假性近视眼,结果疗效也出其的好。

百劳穴,经外奇穴名。出《针灸集成》,别名颈百劳。在项部,当大椎穴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瘰疬,咳嗽,气喘,骨蒸潮热,颈项强痛,妇人产后痛病等。

(0)

相关推荐

  • 魏稼教授的飞针手法与临床应用

    专家简介 魏稼(1933.8.15-2020.4.29) 1933年生,2020年4月29日逝世,江西都昌人.教授.主任中医师.全国著名针灸学家,有着"神针魏"之美誉.是第一批全国 ...

  • 针灸之之  太坡居士整理

    <国医师们的绝活> 针灸已传承至少5000年,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20余万的针灸师. 一.小宇宙与经络 人体作为一个小宇宙通过经络联系在一起.通过针灸,刺激这些经络可以促进 ...

  • 2.1毫火针的气至与针法

    以有形调无形 以无形治有形 ● 无法胜有法 法无定法 火针--中医微创医学之瑰宝 针灸治病的效果,影响因素很多,但最终取决于针灸治疗的操作方法,即针体入穴后的运针方式方法以寻针刺得气,因为疗效的关键是 ...

  • 王居易老师美文:略释毫针手法

    中医书友会第1422期(原第695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针灸同道一定都有这样的体会,扎患者的秩边或环跳等穴,大幅捻转提插后患者会有触电样的针感从腰部直传到脚,这种针感是好的吗?是应该 ...

  • 听王居易老师说:毫针手法,刺激越强越好吗?

    中医书友会第2780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针灸同道一定都有这样的体会,扎患者的秩边或环跳等穴,大幅捻转提插后患者会有触电样的针感从腰部直传到脚,这种针感是好的吗?是应该追求还是避免的呢 ...

  • 王居易:临床上针灸治面瘫的“攻略”

    导读: 王居易教授是著名经络医学专家,从事针灸临床.研究.教学工作50余载,多年来形成自己独特的经络医学诊疗思想,为经络医学理论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特别在经络理论的临床实践与应用方面颇有建树.今日推送中 ...

  • 不再玄虚,听王居易解说温补针法

    中医书友会第723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王红民 编辑/王超 ⊙ 校对/炳程 I 导读:毫针取效,手法太重要了,同取一穴,有人疗效极好,有人几无变化,为什么呢?奥妙尽在取穴与行针手法之中. ...

  • 王居易:顽固性咳嗽,试试这两组穴

    中医书友会第2738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王居易老师在临床中有不少经验穴,疗效确切,但他很少宣传.因为怕读者只学其表不学其理,反而影响了大家深入学习针灸理论.王老师总提一句话:&quo ...

  • 王居易:针灸治疗失眠的心得

    中医书友会第2214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在临床上遇到失眠病人,你能想到哪些方剂或方法呢?中,宋柏杉老师对于失眠的基本病机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失眠的几种情况:第一,阳气的 ...

  • 针灸大家王居易老师:心肌缺血取心包经,心律不齐取心经!

    针灸大家王居易老师:心肌缺血取心包经,心律不齐取心经!

  • 针灸大家王居易:右侧眉冲穴既能缓解心绞痛又能缓解泌尿结石疼痛

    针灸大家王居易:右侧眉冲穴既能缓解心绞痛又能缓解泌尿结石疼痛

  • 王居易老师的经络诊察和气化理论后,用“揲法”推拿脾胃经,一次足凉愈

    "脾胃差,下雨就腹胀腹泻,夏天还手脚冰凉",这样的患者,是不是感觉身边到处都是?这位同仁学习了王居易老师的经络诊察和气化理论后,用"揲法"推拿脾胃经,只一次脚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