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神臂城 断壁残垣背后的一曲壮歌
神臂城城门。
城墙一角
国保寻踪 02
6月底,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即将结束在泸州神臂城的考古勘探。从去年10月至今,考古人员在这座宋蒙山城遗址取得了大量考古材料,初步明确了地面建筑遗存的性质和年代,勘察出不同区域的宋元文化堆积,为下一步正式考古发掘、推动重庆合川钓鱼城与四川合江神臂城的联合申遗打下了基础。
时光回到公元13世纪中叶。当蒙古入侵中原的铁骑四处肆虐时,南宋朝廷在四川及重庆境内依山而建100余座山城,恃险拒守。这个军事史上的伟大发明,不仅让蒙哥大汗折戟钓鱼城,并且成功在四川拖住蒙军近半个世纪,延缓了蒙军征伐世界的历史进程。
庞大防御体系中,泸州神臂城正是重要组成部分。当年,宋、蒙双方为争夺这处战略要塞,在1243年至1277年的34年内进行了5次易守的拉锯战。婴城固守的南宋军民,在此上演了一曲浴血奋战的抗元壮歌。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晓铃/文 向宇/图
国保档案
泸州神臂城为第7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合江县焦滩乡。神臂城(老泸州)遗址曾是南宋四川地区抗击蒙古军队的一处重要战斗遗址,南宋军民在此浴血抗战34年,在宋元战争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一页。现存宋建城墙1100余米,以及城门、一字城等其他军事、市政设施,是四川保存最为完整,最壮观的蒙宋战争长江上游古战场遗址。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神臂城是最有望和重庆钓鱼城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一座遗址。
长江天险处 拔地而起神臂城
5月中旬,记者从泸州市合江县城一路西行,大约1个小时车程,来到了神臂城。这是一处典型的四川乡村,地里庄稼郁郁葱葱,竹木掩映着小楼,村道不时有汽车驶过,数百年前的烽火硝烟,早已烟消云散。
“那里就是你们要找的东西。”村民唐大姐指着远处说。那是一处修筑在丘陵上的城门洞,看上去只有两三米高,但巨大条石堆垒的建筑手法,立刻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
公元1243年,四川安抚制置使余玠,为抵抗蒙军南侵,制定出依山为垒、设险守蜀的全川抗元山城防御体系。其中,便包括泸州知州曹致大耗时一年多创筑的神臂城。它与钓鱼城分别控扼长江与嘉陵江,拱卫重庆,屏障南宋半壁江山,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在村民指引下,记者从村里行至长江边,得以一窥神臂城全貌,也明白了曹致大选址此处的良苦用心。
神臂城位于长江以北。放眼望去,只见它三面为长江环绕,江岸陡峭,怪石嶙峋。尤其是西面悬崖峭壁,无路可攀,唯有东面与陆路相连。
不仅地势险要,曹致大为固守城池、抵御蒙军,还在神臂城上修筑了层层防御设施。
唯一与陆路相连的东面,有耳城和护城池两道防线。在东门外约150米处,一道几乎与东门城墙平行的石梁长满杂草灌木,便是当年的耳城遗迹。史料记载,耳城高五六米,两端设有炮台,可对蒙军进行炮火打击。耳城右侧留有一条石板路,可蜿蜒通至山下。在耳城向外两百米处,又挖了两处占地各30亩的护城池,分别名为红、白菱池,蒙军要从此面攻入,必先蹚过深潭,为宋军阻挡进攻留出宝贵时间。
神臂城南面,则以修筑在峭壁之上的神臂门为主要防御设施。从城南往江岸行走,唯一通往江边的小路陡峭狭窄,两边皆为悬崖陡壁,难以攀援。复修的神臂门挡其通道,门洞内仅容两人通过,的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不过,为了抵御蒙军攻势,神臂城当年仍在江边修筑了与江岸垂直的“一字城”。这是一道石砌长堤、横阻江岸,至今仍余上百米。江边一端形如碉堡,被当地百姓称为“万年坟”。当年,宋军在此架设炮台。入侵者沿江岸进攻东门和神臂门时,这里便是重要防线之一。河堤还能避免江水冲击校场坝,以便演武练兵。
合江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贾雨田介绍,当年神臂城还建了沟通城池内外的秘密通道,以保证陆路截断后和外界联系。
神臂城选址的精妙,不仅在于它有险可守,还在于城内陆势宽阔平缓,适合耕种,军民身处其中不致成为困兽。至今,这里还有大片水田旱地,可种植各种农作物。正因为军事和生活设施的配套,才保证神臂城军民得以进行长达34年的鏖战。
五易其城 堡垒从内部攻破
这座固若金汤的城堡,因其军事位置的重要性,从1243年创筑到1277年被宋蒙双方来回争夺,前后五易其城。尤其让人唏嘘的是,其中两次失陷,都是堡垒从内部攻破。其中最为有名的堪称“刘整降元”。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陈世松曾研究过宋蒙战争这段历史。据他介绍,刘整曾任泸州兼潼川路安抚副使。他原本是金国邓州(今河南邓州市)人,金末投奔南宋加入宋军。这位作战勇猛、极具军事天赋的将领,在南宋与蒙古的战争中,屡立战功。然而在四川就任时,刘整屡遭上司迫害,最终叛宋降元。
据《元史》记载,作为北方沦陷区的南归者,刘整先是被四川的另一名将领俞兴明里暗里排挤。当刘整在泸州大败蒙军立下大功时,宋理宗和宰相贾似道都亲口夸赞,肯定刘整的功劳。彼时俞兴担任四川安抚制置使,负责四川军事,却“以军事召整,不行,遂诬构之”。
刘整也曾向临安朝廷申诉,却并无结果。就在此时,贾似道推行“打算军前钱粮”制度,初衷是节省军费、约束武将,结果执行时却成为部分官员打击异己的手段,先后有向士璧、曹世雄两位大将被陷害而死。感觉前程无望甚至性命堪忧的刘整“益危不自保,乃谋款附”,在1261年7月选择了背叛宋朝。
刘整选择降元当年,神臂城便失守,次年才被南宋收回。而降元的刘整,却成为元朝灭宋的重要功臣,他不仅帮助元军训练了一支强大的水军,尤其提出了“欲灭南宋,先取襄阳”的关键战略。当元军取得襄阳战役的胜利,南宋最后一座重城陷落,终失大势。可谓“亡宋贼臣,(整)罪居首”。
襄樊之战后,更多南宋将领选择了投降。1275年,当元军大举进攻四川,沿江诸城闻风降附时,以南宋礼部尚书衔任“潼川路安抚使、知江安州”的梅应春再度不战而降;次年,神臂城内先坤朋、刘霖两人举义,在钓鱼城5000步兵的驰援下,里应外合,打开城门,歼灭了神臂城内的元军,活捉梅应春,当场斩首示众,宋军再次夺回神臂城。
然而两年后的1277年,元朝已建立14年之久,过去屏障泸州安全的嘉定、叙州等上游诸城早已归降元朝,泸州已是一座孤城。当元军再度水陆并进对神臂城展开猛烈进攻时,这座堡垒再也无法像两年前一样盼来钓鱼城的援军。元军对神臂城采取东西夹击、水陆合围的攻势,把神臂城围得水泄不通,最终“食尽,人相食”,弹尽粮绝。1277年11月,元军对神臂城发起总攻,王世昌等守军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
主动投敌的刘整,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在神臂城西门外绝壁上,记者看到一处当地人称为“孙孙打婆”的元代摩崖石刻。石刻风化非常严重,但隐约还能看到离地约1.5米的拱形石龛里,正中南面立一大人,姿势倨傲;左下侧一小人跪拜膝前,二者形成鲜明对比。有学者认为,这幅石刻正是刘整卑躬屈膝向忽必烈投拜的场景。
历史的见证 能否纳入世界文化遗产
在四川现存的30多座宋蒙古城中,神臂城是保存较好的一座,也因此在重庆钓鱼城早已纳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被认为是最有望与其打包申遗的遗址。
漫步其中,处处可以看到南宋以来留下的各种历史古迹。
东门外的红、白菱池,如今一处改成了鱼塘,一处种上了水稻,继续发挥着作用。东门城墙,两侧城墙沿丘陵一路逶迤,长数百米。站在城门洞,可以看到城墙下端以楔形石条丁砌而成,城墙厚约1米左右,石头虽然风化严重,仍能看出明显宋代城墙的特征。到了城墙上端,石头砌筑方法略显不同。在城门内拱顶部,浮雕了金线葫芦和祥云,外拱顶部则雕刻了出鞘宝剑,剑柄装饰鱼鳞纹,两条飘带系于剑鞘中部。东门之内为一圈凹地,城墙和城内土埂形成了类似瓮城的结构,增强了防御能力。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负责此次调查勘探的考古人员刘睿介绍,从用石及装饰浮雕来看,这处门洞应该为清代时期重修。推测为剿灭匪乱进行的培修。
沿着东门城墙一路向江岸行走,可见南门的基础墙石同样风化严重,应为宋代遗存。2004年,当地原址重建了南门和西门一带的城墙,再现了当年城内军民据险抗敌的情景。到达江岸,一处名叫猫嘴岩的下方,有阔约20余亩的农田。700多年前,它是宋军操练水陆军事的校场。而江心的大中坝,据说与合江的石盘寨、泸州甘余渡一起,并为南宋泸州的水军基地。
回到城内,还有7口古井尚存。在申报第7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当地文保人员确认为宋代所掘。在神臂城北麓江边,还有刻于明代的蛇盘龟圆雕。龟高1.88米,挺胸昂首,直望北方,龟的腹背被粗如大碗的蟒蛇缠绕,蛇长21.5米。这尊雕刻工艺精湛,栩栩如生,迄今保存完整,全国罕见。
城门,城墙,炮台,哨所,校场坝……神臂城尚存的多层次立体防御体系,对于申遗来说还远远不够。刘睿表示,他们耗时半年多的工作,便是调查清楚神臂城地面遗存的情况,包括城墙分布和走势、地面建筑的性质等等。此外,还要调查残存的土石堆是否为当年所建的钟鼓楼,3处被当地百姓称为“蛮子洞”的秘道,是不是就是当年为沟通城内外所建的地下通道。当地百姓介绍,在钟鼓楼附近不远处,上世纪50年代曾在农田水利建设时出土过官印、刀剑、石板、铁灯杆等物,可能与当年迁入城内的泸州治所衙门有关。
目前,考古人员已初步摸清区域内陆下文化堆积,未来将按照申遗要求进行相关发掘,争取让城堡的面貌更加清晰,为未来的保护展示利用打下基础。